结构第一
2021-11-22华伟臣浙江省仙居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21年34期
◎华伟臣 浙江省仙居中学
作家写作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作品写成之后的“模样”,他所创造的审美世界的风光和体制。这种沟通写作行为与目标之间的模样和体制,就是“结构”。《闲情偶寄》说:“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
《文心雕龙》中“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讲的是结构中的“道”与“技”。结构之“道”用以笼罩全文,结构之“技”用以疏通文理。《易经》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双构思维。《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同样讲究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道理。
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的双构性,在现代小说中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鲁迅的小说《药》以明暗两条结构线索从刑场到坟场的纠缠、对比和遇合,使每一方的意义和价值都在对方获得阐释和深化。结构的双构性蕴含着作者对国民性的沉痛解剖,以及对中国社会运行之道的深刻思考。《补天》以神话和现实的双构性结构,把古与今、庄严与滑稽、伟大与渺小交织在一起,既让读者对神话和历史中的巨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又让读者对现实人生产生一种历史理性的反思。二者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某种间离效果。
结构是一个“容器”。《史记》容纳了千姿百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制度的变迁。《牲畜林》让战争成为背景,而生机勃勃的树林和牲畜,使得小说与真实战争的残酷拉开距离,显得无比轻松,为后文德国兵在牲畜林中的遭遇埋下伏笔。
结构既是完整的生命,又是开放的体系。一个精深的或丰富有创造性的结构,往往包含着若干可以解读,却又难以一时明确解读,甚至长期解读不尽的文化和审美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