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需防“各唱各的调”
2021-11-22法人毕竞悦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毕竞悦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发展潜力巨大,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谋一域”还是 “谋全局”
“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旨在发挥上中下游的协同效应,推动整体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由于水运领域在协调联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热潮中,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一半以上的长江水运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沿江各省市不约而同地投入航道和港口建设,客观上使长江的运输能力大为提高。202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突破30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较2015年增长了40%。
在生态环保方面,“共抓大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2019年,生态环境部组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打破了部门与地方的分割,实施流域综合管理;2020年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水利部印发《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各地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
然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依然缓慢,作为统一区域经济体的巨大发展潜力远未得到释放。“谋一域”的多、“谋全局”的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现象亟需解决。
“各唱各调”易割裂经济板块
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中,由于沿江各省市间之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沿江开发往往由地方政府主导,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客观上导致“各唱各的调”,阻碍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
首先,区域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长江经济带中上游与下游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一省份内部存在南北差异;其次,行政壁垒犹存,协调机制缺乏。区域一体化与地方利益矛盾时有发生,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行政区利益保护,严重影响了长江经济带整体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另外,产业趋同凸显。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钱肖颖的测算,2006-2016年期间,长三角4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同构系数由0.46上升为0.53,趋同问题愈发突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沿江开发规划布局主导产业较为相似,经济互补性不强。制造业横向分工相似,纵向分工不足。对如何围绕产业配套,开展上下游地区省市间的分工合作,形成经济互补、实现共赢等,各省市顶层设计考虑不足。
目前,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但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造成各地区在有限产业价值链区间同质竞争这一局面的根源却是技术创新不足。从追求增速的“做大”升级为要求质量的“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才能拉长产业价值链,实现纵向分工,促进横向错位发展,最终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
面对基础设施互通不足、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的问题。长江经济带需要跨越公、铁、水、空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统一规划,这样才能极大提高区域交通系统运行效率。而目前各港口、机场间同质化竞争较多,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相对较少。
构建高效协同发展体系
笔者认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具有更高级别的形态、更有力的抓手来实现区域的整合发展。为此建议:
第一,创新引领,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和结构优化,加强区域协同。随着后工业化阶段的到来,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长江经济带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地区产业能级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科技资源的比较优势,依托市场力量,实现科技创新合理分工,促进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第二, 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建立更高水平的区域性统一市场体系。长江经济带各地区政府要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推动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消除区域间行政壁垒、贸易壁垒和协调机制障碍。同时,做好区域顶层规划引导。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明确各地市的产业和功能分工,解决区域产业同构严重的问题,促进地区之间高质量协同合作,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整合软硬件基础资源要素,促进自由合作共享。比如,加快软性基础设施的整合,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打破行业、行政区间数据共享壁垒,促进信息流动和共享,推动地区一体化深化发展。与此同时,促进科创型人才的培育与交流,创造更多技术合作交流机会,鼓励核心技术人才自由流动。金融协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动力引擎,促进金融要素市场、金融信息、金融政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强制度创新,构建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需要,可考虑组建“长江经济带发展合作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和中央政府大区级派出机关。该机构可以吸收11省市行政首长为委员会成员,行使一些事权: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将带动我国中西部经济腾飞,使区域间的经济联动效应凸显,打造全面振兴的局面。“共舞长江经济带”,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树立一个优秀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