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优化探究

2021-11-22易星辛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教材

易星辛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96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通用专业目录》,武术[1]位列其中。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武术[2]等7个专业共同构成教育学中的体育学类(二级学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体育学上升为一级学科,武术专业调整为民族传统体育[3]专业。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调整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材建设上升为国家事权。本研究通过回顾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历程,总结、分析教材建设所获得的成就和问题,提出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优化思路,以促进该专业及学科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之基,为建设教育强国增砖添瓦。

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武术被确立为正式体育运动项目,各体育院校的相继成立为武术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1958年8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青岛召开全国体育学院院长座谈会,强调武术专业在高等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1961年,全国体育院校本科通用教材《武术》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套自编高等学校本科武术课通用教材,其以武术基本理论和武术套路为主要内容,为高等院校体育本科开设武术课程和专业建设奠定基础。[4]20世纪80年代,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共四册),丰富了武术基本理论和武术套路内容;1985—1989年,出版了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上下册)和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单册);1990年,出版了武术/体育运动学校教材《武术》。20世纪90年代,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些武术馆校教材及规定套路教材、中国武术段位制套路教材等。199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又重新编写了武术/体育运动学校教材《武术》。200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上册为武术运动概论和套路、器械的理论与技术,下册为以散打为主体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技术。2005年,考虑读者的需求,出版了《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理论部分更为充实、丰富和具有时代性;技术部分选取了散打的基本技术,套路技术部分选取了长拳、南拳、太极拳、剑术、棍术、刀术、枪术中的基本动作及方法和基础练习。

依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武术》,在2009年、2015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必修课程教材,主要有《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导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基础教程》《武术格斗基础教程》《传统体育养生教程》等。

2010年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体育类院校武术专项学生必修课教材《综合格斗教程》《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法:南拳》等,高等教育体育专业通用教材《散打运动教程》等,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上下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专修课教材《中华武术器械对练》。

经查阅大量资料,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等根据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武术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三个阶段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教材、武术普修课教材、武术公共课教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及很多拳械教材、武术运动训练教材等,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2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分析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历程,总结、分析目前教材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优化新时代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体系奠定基础。

2.1 取得的成就

2.1.1 立足学科发展,建设一批武术通用教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专业教材主要是使用建国前讲义、引进或编译苏联体育教材,其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建立起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材体系有重要作用。[5]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全国6所体育院校的成立及武术专业的设立,使武术走进了高等教育行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需求,开始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编体育专业教材,第一套我国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正式出版(1961年),为后续教材的修订、改编以及武术普修课教材、武术公共课教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1.2 紧跟专业发展,建设一批武术专业教材

随着本科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从武术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至今,该专业不断丰富、完善。它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对于建设体育强国、传承与传播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作用。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建设了一批武术专业教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基本载体。

2.1.3 面向专业需求,专业教材初成体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日渐规范、成熟,学科理论与技术也不断成熟,并且围绕武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个领域逐步建立起了新的课程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秉承植根教育、繁荣文化的理念,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要求,依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编写出版了第一套专业主干课教材,对专业人才培养、教材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

2.2 存在的问题

2.2.1 通用教材居多,但系统性不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了一批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但它们主要是面向体育院系或体育专业的武术教材,而真正面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系列教材,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一套专业主干课教材。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明确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6]因此,教材建设要对标《国标》。对标《国标》,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有待加强。

2.2.2 教材有更新,但思想性不强

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从最开始解决有无自编教材的问题,到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经历了通用教材—专业教材—专业主干课教材体系,但最近十年更新节奏较慢,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这十年教育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材要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质量是关键,质量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国标》中强调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机结合,因此,就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还有待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使其有机融入教材。

2.2.3 教材内容丰富,但理论与技术不均衡

目前,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多以分册或单本形式呈现,内容厚重,涵盖了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内容,而且技术内容占比较大。对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培养该专业专项能力以及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力方面,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相对缺乏。整体来说,该专业教材内容较丰富,但是理论部分与技术部分内容不均衡。

2.2.4 教材形式传统,创新性不够

自1961年出版第一本武术教材以来,大都是纸质教材。20世纪70—90年代,随着多媒体硬件技术的发展,教材载体形式开始多元化,在武术教材中开始配套建设多媒体资源。互联网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标志着“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来临,教育出版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催生了“互联网+出版”,教材出版开始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升级转型。因此,研发一套新形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可以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求。

3 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优化思路

3.1 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之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确立建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编写思路中要求“凸显课程思政、教材思政理念”“彰显四位一体、两性一度,把握新时代课程教学要求”,即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成果转化到教材中,教材要体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要“提高高阶性、突出创新性、提高挑战性”。教材第一编写原则是注重教材的思想性,教材要扎根中国大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中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这是对教育出版事业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教育事业的指明灯。建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要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之教材。

3.2 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弘扬文化之教材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并将“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作为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新时代教材应深入挖掘、整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要深入研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理论,挖掘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体育养生等项目的内涵、文化价值,将其融入教材编写中,打造弘扬文化之教材。

3.3 对标对表,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专项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材体系

根据《国标》(2018年)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性要求,提出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专项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材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为该专业平台课教材,包括《中国武术史》《中国武术导论》《民族民间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格斗基础》《武术套路基础》《传统体育养生基础》。专项课程教材是围绕目前该专业主要开设的三个方向即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传统体育养生建设的教材。拓展课程教材主要是基于该专业具有传播、推广、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和功能,增加《舞龙舞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养生太极拳》等教材。此教材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

3.4 融合创新,打造“教材+在线课程+资源”一体化新形态教材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领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7]推动着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及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促进教育出版的转型升级。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出版”使专业、课程、教材、资源呈现出一体化化研发、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的新趋势。在教材出版和教学内容资源建设中融合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传统教材逐步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转型升级。基于教材,梳理出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将知识点科学、合理地整理成在线课程大纲,以此建设在线课程。同时,在教材中设计拓展知识、知识点精讲视频、视频等资源,通过二维码关联,让教材“活”起来。建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要融合创新,打造“教材+在线课程+资源”一体化新形态教材。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课程思政”“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提出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优化思路显得尤为必要。优化思路主要涵盖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之教材;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弘扬文化之教材;对标对表,打造“专业核心课程+专项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材体系;融合创新,打造“教材+在线课程+资源”一体化新形态教材。伴随着新时代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的建设及优化,此举将促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学科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之基,为建设教育强国增砖添瓦。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教材
我们的民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华武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多元民族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