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分析
2021-11-22刘颖贤
刘颖贤
(武汉学院,武汉 430212)
0 引言
“营改增”经济政策的全面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降低企业的税负,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此同时,“营改增”也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执行“营改增”政策时,应全面剖析与解读“营改增”的内涵,不断优化、调整自身会计核算工作,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1.1 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1.1 企业利润表
对实施“营改增”前企业的利润表来说,营业收入包含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而在“营改增”之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便不包括营业收入。因此,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企业营业收入将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成本费需要核算增值税,其数额也明显缩减,在全面“营改增”后,“税金及附加”不用再进行核算,其数额同样会缩减。因此,企业在实施“营改增”后,根据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以及相关科目数额,将其直接填写在利润表中即可,能够有效减轻会计核算工作压力。
1.1.2 企业负债表
“营改增”的实施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许多影响,同样也影响着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离不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固定资产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营改增”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只有通过不断更新、优化设备与技术,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税金在增值税的效应作用下会互相抵扣,使得购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与税金发生分离,进而降低固定资产的核算金额,相应的累计折旧也会减少,这种情况便会直观地体现在企业负债表中。
1.1.3 企业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是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关键,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过程中不必再实行预缴制,这会降低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的能力,保障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1]。此外,“营改增”经济政策与营业税税制下的企业核算工作相比,企业投资固定资产的现金不包含税收,有利于企业将现金投入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中,为稳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地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1.2.1 成本核算方式
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前的价税总数作为成本,具体分为实际成本与进项税额。在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根据纳税人身份与发票类型,要对进项税以及销项税发票进行相应的抵扣处理。因此,“营改增”打破了专用发票的限制与约束,使企业人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核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以某企业为例,其在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原有的水泥材料增值税为16%,其成本在不包含税的情况下下降到10.6%;原有砼原料增值税为6%,成本降低4%,极大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2.2 发票管理
在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管理人员、纳税人、会计人员等对增值税均不具备全面的认识,无法有效识别普通发票与相关发票之间的区别,从而增加了发票管理的难度。“营改增”这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还促使会计核算人员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做好发票管理工作,使得开具申报、认证抵扣、交叉对比等环节均得到管控。此外,以票控税、抵税的实行,促使会计核算人员不得不通过加强发票管理实现对企业税负、现金流以及利润的控制。与此同时,增值税发票管理还会影响企业与合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促使企业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优势,从而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3 税负管理
“营改增”实施之后,对企业税负管理的影响如下。①无法在税前抵扣增值税。纳税人在计算应纳营业税所得数额时,不可再与增值税前费用进行抵扣,从而导致应纳所得税数额增加。②针对产品增值部分进行征税。在“营改增”之后,需要用销项税减进项税才能得到应纳的营业税,并可用其抵扣购买原材料的进项增值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③由于无法获得发票,企业的税负增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只有在增值税发票合格后,才可抵扣进项增值税,这极大地减轻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负担[2]。
2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2.1 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政策
现阶段,由于政策不明确或存在缺陷,许多企业在实施“营改增”的实际工作中出现许多问题,部分企业由于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导致税负增加,进而影响“营改增”这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政策,为企业营造实施“营改增”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迎接政策变化给工作带来的挑战。此外,在“营改增”全面实施的背景下,税务机关也迎来了挑战。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对税务人员、会计人员的涉税培训,加大有关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从而引导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流程开展工作,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营改增”政策带来的挑战。
2.2 创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
当前,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内容包括数据、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与企业任务制定、执行以及资源的优化等工作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为实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创新与优化,首先应优化、改进核算流程。由于“营改增”的实施,税收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有的核算流程已经不适用于当今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企业会计核算人员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营改增”这项经济政策,对核算要求与目标进行重新规划。例如,企业可以针对会计核算工作成立核算小组,在明确小组成员责任的同时,注重信息化手段与方式的运用,并加大对核算工作的监督力度,为企业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应充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在“营改增”政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电算化、检查等,需要根据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岗位需求,安排与核算工作要求相符合的人员,保障各项核算工作做精、做细。最后,注重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实施“营改增”之后的企业利润、负债、现金流量报表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全面掌握“营改增”的要求,明确会计要素、计量方法等,以此为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创新核算工作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3]。
2.3 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对企业完善财务工作、规范核算工作、做好税收筹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会计核算人员应深入学习“营改增”政策,全面剖析、解读“营改增”的内涵与要求,明确各项政策与法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相关事项的增值税核算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升会计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其次,根据重新规划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明确核算工作的重点,牢牢把握企业财务的风险点。与此同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梳理进项税额的成本费用,并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执行相应的核算与决算工作,以此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最后,针对“营改增”实施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细化涉及税金的原材料、机械设备等会计项目的实际工作,并单独核算项目实际执行中出现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注意不要将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作为成本,避免对后续核算工作造成麻烦,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在盘点企业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核算方式来计算、分析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首先,坚持“细、实、准”的原则,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根据政策与预算编制要求,对企业经营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其次,在预算报表中明确资产使用情况、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出现。最后,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来提升核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突击检查等,以此提升核算工作的规范性。
2.4 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企业开发产品的难度增加,并且制定的生产经营策略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加大。此外,“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发票管理需要按照更加严格的标准执行,若发票开具、保管工作有效性不足,相关人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发票管理的网络认证方式,要求会计核算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与计算,这增加了核算难度。因此,企业必须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不断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引导员工全面认识“营改增”政策。同时,企业可与高校联合,从而为企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另外,邀请专家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核算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帮助企业解决“营改增”实施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发票管理,主要明确发票开具与保管流程,及时核对发票数量,避免出现虚开发票的行为,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秩序。企业还应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性,降低不必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充分发挥出“营改增”政策的优势,以此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核算水平。
3 结语
“营改增”的全面实施,给现阶段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相关企业必须明确“营改增”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经营管理的影响,通过增强人员意识和专业技能、强化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等,提升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同时牢牢把握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政策,解决“营改增”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