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语文视域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2021-11-22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虎丘实验小学校汤燕星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教育集团虎丘实验小学校 汤燕星
“本位”语文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实践,此外,还有四个“指向”,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言实践、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言实践、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言实践、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言实践。
语文课堂,不仅应该让学生习得语言,还要让他们提升人文素养,做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人。文本只是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的一种载体,如何多角度理解文本,则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自身感悟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语文课堂一定是有深度的课堂,语文教师的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上。当然,要扎根于语言文字,同时,也要“文道结合”,引导学生提升精神世界。在语文课堂中感受情意的熏陶,于“润物细无声”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触摸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温度,精神世界丰富了,他们就会感到充实,感到满足,有了这样的积淀,相信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也会更阳光、更坚定。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即文本的语言价值外延视角。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质”指的是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我们透过语言文字,最终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作者的价值观。我们要透过文字表面,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不仅仅是语文,要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方式。例如,教学《卧薪尝胆》一课,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理解体会勾践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二、人文素养的分类
现在的课文以单元归类,有些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让我们学习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有些单元都是写景的,我们可以在感受语言文字美妙的同时,感受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有些单元是写物的,我们可以由物及人,领会作者托物言志所言的“志向”;有些单元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可谓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有些单元是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引导学生要深入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美好……
三、“本位”语文视域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1.着力培植人文思想
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有一定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例如,学习《爱之链》一文,爱心的传递环环相扣,不断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良好品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文中的老人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豁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值得我们玩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表面在写樟树,实则借物喻人,借樟树的美好品质歌颂宋庆龄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魅力。
此外,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养成意志品质,即尊重、责任感、勇气、坚持等等。例如,《天游峰的扫路人》,学生能够从老人爽朗的笑声中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体会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理想的风筝》一文,学生能从刘老师身上学会他热爱生活、爱岗敬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力培养人文情怀
教师重视人文价值的引导,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人文情怀,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人文情怀的人,有敬畏之心、有高尚理想和追求的人。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学生可以跟随作者细致观察,从而感受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快乐,这一单元以“观察”这个主题编排教材,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教师要善于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在静思中入情入境。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东西不应该是老师直接讲出来的,一定要让学生反复玩味语言文字后自己体会出来,只有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才有价值。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可以发挥课文本身固有的素材,也可以补充拓展适当的材料,在学生心灵上播撒人文价值的种子,逐渐“渗透”,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例如,《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这样的文章,通过描述古人的相关事迹,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古人伟大的人格,引导学生向传统文化致敬。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价值,给予学生精神的熏陶。
小学语文文本有不同体裁,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体、语言、方法、人文四个视角出发,不仅要考虑语用,更要考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学生的思辨力,让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中,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是为了明理,读书也是为了从自身视角出发,放眼社会,心怀理想,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把所学内容放到理想情怀的实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