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加强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
2021-11-22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欧红娟吴华军常麒赵毅飞
文/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欧红娟 吴华军 常麒 赵毅飞
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树人”任务的内在要求,而优良的学风则是提高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期高校劝退开除多名在校生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大高校都出现了学生不及格科目情况严重、出勤率较差等诸多学风建设问题。因此加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需从个人主观、学校管理和家庭监管三大维度出发,不断细化改善各维度共同完成。
一、个人主观维度
个人主观方面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强调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些许教师和家长感叹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明明基础很好,可进入大学后就堕落了。经统计和调查发现,这是由于上述大学生主观态度出现偏差,在大学时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丧失自制力,抛弃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
(一)个人态度。高中时期“竭泽而渔式”的价值观误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态度。初入大学“过于自我”的放松半成熟心态影响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延续高中学习的积极态度。随着进入大学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但大学管束却没有初、高中严厉,这就会逐渐形成自我放松的半成熟心态,排斥被再次拘束管理。再加上对学业和职业规划不清晰等原因,学生们更易处于半成熟的迷茫状态,但与此同时,又不了解大学毕业后未来面临社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而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随大流,无法做到主动学习,造成恶性循环。
(二)个人习惯。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由学校和家庭构建了完整的“他律”体系,并没有养成自律的习惯和能力,而大学则意味需要自己来抵制诱惑,建立属于自己良好的习惯。目前已成为大学生“标准配置”的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虽然能在学习上提供便利,但缺乏自律能力的学生却更容易放大设备的娱乐属性:上课发呆、睡觉甚至缺课,常以游戏为主,不思学业,从而形成厌学情绪。
二、学校管理维度
每所学校都有其特殊的管理模式,人们常说越好的学校管理越松,但这是建立在学生主观维度积极的基础之上,否则越松的管理越容易出现问题,不应一概而论。目前高校的优良学风建设亟须通过教师引导、学校管理以及朋辈监督帮助三只抓手来共同完成。
(一)任课教师引导。任课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直接的引路人和监督人。大学的任课教师不同于初高中,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前的学习阶段接触的任课教师一般不会进行频繁变动,而大学的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可能最多教授学生3~5门课程,这就导致学生们进入大学后需不停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此时的任课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应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利用好辅导员的纽带作用,充分了解学生之前的学习状况,这样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们学得更轻松,自己教的也越容易。特别是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不能放任不管,应主动多提问多点名多帮忙,有必要可多与其辅导员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任课教师的关心和学习压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确定学习目标,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于步入大学迷茫的学生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等特长传递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热情。
(二)辅导员管理。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对于端正其主观态度,改善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管理学生维度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可通过组织开展入学专业教育、创建向日葵班、学霸答疑班、加强与任课教师联系和监督抽查上课出勤率等方式,针对不同年级分阶段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学风建设,以此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规范学生学习方式行为,助力学生们成长成才。在学生们刚入校时,辅导员就必须积极主动开展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可通过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协助为主,榜样的力量激励为辅;入学专业教育可联合专业任课教师、专业优秀学生代表以及优秀校友进行,让学生一入学就制定大学期间新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等学生们经历大一学习生活后将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譬如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特指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建立自主自习的良好习惯的强制行为,简称创建向日葵班学习。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学生课堂参与和阶段性考核结果都是高校任课教师可以反馈给辅导员的重要学风建设信息,以便辅导员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不良倾向。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采取监督抽查出勤率通过打卡等强制性措施,消灭学生习惯在大学中旷课或迟到早退等懒散思想。待学生们心态逐步成熟,也已形成属于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之后,辅导员即可逐步减少撤销其强制性措施,给予其相对自由,用制度约束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朋辈共助。部分大学生对于老师的关心和家长的呵护常不以为意,经常挂在嘴边地说他们与自己不是同龄人,所以不了解自己。当然同龄人更能读懂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同龄人的帮助与倾听,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朋辈共助。大学班级不同于初高中,大家不再是一个个埋头苦读等待填充知识的学生,而是由一个个需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的青年,集体对于一个人的经历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优良的学风建设往往离不开好的班风建设,在大学班风建设中,可通过引导学生对班风的美好预期,如勤学、互助等作为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然后以此为班干部选举的基本标准,制定教室、寝室公约,并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学习成长计划中,找专人督查记录班级成长轨迹。良好班风建设将推动整体的学风建设。待整体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后,也会使得班里的朋辈关系更加亲密无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家庭监管维度
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撑,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习惯的关键。现在中国家庭大都存在两个极端:包办式父母和放养式父母,其中包办式父母中强势父母依然较多,他们已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而当孩子开始步入大学后由于强势的父母导致的自我意识压制和决策能力低下的影响开始显现。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家庭不监管或不关心就不学习的状态,因此家庭监管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家人监督。很多学生每当回家经历过一个寒暑假后就容易丢弃在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的良好学习习惯,一般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已经比较辛苦了,一回到家就什么都不让干,舍不得干,而大学的寒暑假生活也不同于初高中,在假期期间一般都没有家庭作业,这导致学生们的大脑感觉放空了,待回到学校后学习状态则又全部归零。这就需要假期期间家人的监督,虽然并不是监督其必须回顾学校所学知识,但需要监督孩子时常保持学习之心,持续保持定期定点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习较差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大学过完的一学期里有着不及格科目,而大学中的补考一般都安排在下学期的开学初,对于计划开学返校后才进行考前复习的同学而言时间十分紧张,且学习知识不扎实不牢固。针对上述的学生,家人的监督可从放假前与辅导员联系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开始,利用假期与孩子多沟通,也监督其每日好好学习。
(二)家人关爱。步入大学的学生将在陌生的环境中面临着一个又一个亟须自己解决的难题,此时家人的关爱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很多中国式家庭在孩子入学后进入不管不问的状态,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甚至有的孩子会陷入自己学习变差家人就会关心的恶性循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等。家人适时关爱对于处于压力中的孩子们而言,就像迷茫的大海中出现的灯塔,给予了鼓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四、结语
学风建设需牢牢把握个人、学校和家庭三个维度,特别是高等学校需从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的完善、班级和宿舍等软环境的优化加强建设,学生个人需在家庭监督和关爱中改善提高自我的态度和习惯,共同营造优良的学风环境,达到新时期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