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框架下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分析
2021-11-22嵊州市中医院
嵊州市中医院
引言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逐年降低,并且实施药品价格规范化和透明化,医院的医药加成不复存在,加上整个行业逐渐市场化,引入了竞争机制,公立医院时刻要面对经济环境、法律制度、医疗水平和突发事件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影响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引入了内部控制框架来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内部控制框架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充分发挥医院管理制度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内部控制框架来展开对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可控性、相关性和两面性等特点。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只能降低破坏程度和发生概率。可控性是指虽然风险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不能确定,但是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关性是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两面性是指财务风险既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也能带来收益。公立医院对于市场经济、法律制度造成的风险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公立医院降低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内部控制来对医院内部进行优化管理,从财务部门的收支信息、医疗设备的采购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加强管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规范各岗位工作行为、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加强医院内部监督,确保持续健康运营。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各行各业都萦绕竞争机制,各企业在所在的行业凭借自身实力求得生存和发展,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业垄断和政府拨款不复存在。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大大减少,并且在医疗领域引入了很多民营医院和医疗机构,使得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患者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哪家医院医疗水平高,设备先进、服务良好或者价格亲民,病人们就愿意去哪一家医院。公立医院由于竞争环境下的压力增大,医疗费用、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等面临考验,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增大。
(二)法律与制度约束导致的风险
我国法律制度在不断完善,由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还在逐步推进之中,公立医院的法制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首先,新一轮医改的医保管控、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提升了国家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但也增大了医院多渠道筹资途径的风险和医务人员等人资管理的风险。其次,法律制度不够细化也会对公立医院的一些活动领域带来财务风险。比如我国目前的应急人才和物资保障体系尚存在短板,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情况下,公立医院发布公开接受社会捐赠的公告,接受公益捐赠就存在一系列的操作规范性问题,导致法律风险。
(三)医疗事故发生导致的风险
受公立医院医疗水平、设备仪器、医生技术和病人病情等因素影响,公立医院在救助病人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医疗风险。医疗风险会随着病患数量增加、医生和医疗设备数量有限等因素上升。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患者自主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增大,这就导致了医疗事故索赔率提高的风险。根据一项针对某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公立医院医疗纠纷事故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医疗事故的补偿改为赔偿,医疗事故赔偿金往往数额巨大,增加了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
(四)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风险
公立医院始终秉承着“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因此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公立医院都会冲在前线,确保重大公共卫生事故中的社会群体和医务人员医疗卫生安全和人身安全。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我国,很多公立医院无偿捐赠医用口罩,并无偿派遣医生和护士前往疫情区进行抗疫行动。这些都属于公益性质的,但是活动开支中的相当一部分都是公立医院自己承担,成本费用的增大也会带来财务管理层面的风险隐患。
三、内部控制框架下强化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力度的对策
(一)改善公立医院内部环境
公立医院内部环境主要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公立医院要提高员工风险意识,防患未然,就要求每个员工要做好本职工作,定期检查医疗设备,消除故障隐患,保持工作热情,不能有丝毫懈怠,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这些都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同时对医疗设备的及时维护保养,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无形中降低了公立医院的设备采购成本。抗风险能力是指在风险出现时,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的一种能力。其实每一次大型的复杂的高难度的医疗行为都存在风险,关键是如何降低医疗风险的危害性。这就需要员工具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此,为了承接高收入高风险的医疗项目,公立医院就要引入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医疗活动顺利进行。
(二)加强公立医院控制活动
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审核制度,公立医院的每一笔资金都要记录好,定期核查在案资金记录和实际资金流向,做到对资金的动态跟踪,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公立医院的资金缺口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专门的方案,例如经过调查发现,公立医院每年在医疗设备更新上的花费比较多,那么就可以通过定期维护提高使用寿命的方法来减缓更新速度,减小设备成本。公立医院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财务信息交流,做到各部门的收入支出都详细准确,然后根据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制定部门财务策略,开源节流,在确保部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完善公立医院风险评估体系
公立医院要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对公立医院的各项人为活动、设备、药品等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发生概率大和风险损失程度大的事项罗列出来进行整改,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公立医院还要注意资金筹集、资金运用和资金分配方面的风险。因为公立医院收入来源减少,势必会进行筹资活动,因此需要注意筹资风险。公立医院资金运用风险主要在储备医疗物资和投资医疗项目两方面,医疗物资储备一定要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消耗情况进行,不可过量囤积造成物资浪费。医疗项目投资大多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投入资金较多,公立医院要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合理选择投资项目,避免资金链断裂。公立医院的资金分配主要分为用于医院发展的事业基金和用于员工福利的专用基金两方面,公立医院要均衡二者的比例,避免分配不均导致医院财务风险增加。
(四)增强公立医院内部监督力度
公立医院要加强审计工作和监督工作,需要以风险评估系统的评估结果为依据,然后查找出风险比较大的事项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风险较大事项能够按照预期的整改步骤落实,进而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公立医院还要定期对各项财务资料和信息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检查,还要将医院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在企业内部中进行不断的细化,将各部门的财务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监督各部门的财务活动,审查各部的财务信息是否与财务计划相符合,如果发现不符合的地方就要及时查找原因并纠正,使医院各项财务活动都按计划进行,避免财务活动失控或超额支出而带来财务风险。
(五)加大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医院各部门的财务信息的统计,例如物资采购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投资信息、筹资信息等,各科室和部门要及时将本科室部门的财务信息发布到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样医院各科室和部门便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跟踪与更新,让医院管理者明白各项财务信息,并将实际财务信息与财务计划进行核对,及时查处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确保财务工作和资金使用情况按计划进行,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
结语
公立医院在进行财务活动中面临经济环境、法律制度、医疗水平、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会影响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公立医院应该重视财务风险,并通过改善内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确保公立医院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