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研究探讨
2021-11-22郑州图书馆刘晓申
文/郑州图书馆 刘晓申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在实践工作中,仍然有许多图书馆难以很好地引入社会力量,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没有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创新。故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就该问题予以研究,寻找新思路来解决新问题。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概述
所谓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主要是指由政府以及图书馆牵头,引入企业、群众、社会组织等群体,参与到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工作中,旨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农村全覆盖的服务机制。尤其是在倡导全民阅读背景下,只有真正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才能为公众提供更广阔、优质的阅读空间,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该种服务机制是图书馆转型升级和改革的产物,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文化事业有序健康发展。
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节约图书馆成本,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作为免费为公众提供阅读服务的阅读场所,公共阅读空间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许多图书馆受制于自身实力,很难大面积铺开阅读服务工作,无法建设更多的公共阅读空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中。为此,必须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图书馆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一方面,该种模式能够改进城市以及农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布局,使得公共图书馆与外部各个公共阅读空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节约图书馆成本,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后,意味着图书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充实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彰显出阅读空间的普惠性,形成“社会-图书馆-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图书馆服务覆盖面积,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进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二)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随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图书馆公共性、服务性的特点会更加凸显。一方面,图书馆以自身专业优势为依托,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在咖啡馆、新华书店、文化馆、酒店、候车厅以及其他场地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能够缩短公众借阅图书的空间距离,激发公众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可以使图书馆由更多可供调配和协调的资源,对本馆所采购的图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更多的群体享受到优质的图书服务,进而,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社会力量参与意识不强,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缓慢。当前,许多地区公共图书馆尚未对资源进行统筹与整合,缺乏资源集中利用思维,难以打造互利共赢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机制,导致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高。一是尚未借助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场地、人力资源,片面强调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公益性,难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二是部分公共图书馆局限于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布局,忽视在乡村、社区建设公共阅读空间,不利于形成覆盖面广、服务见效快的服务格局,无法打通图书馆“最后一公里”服务。同时,部分图书馆为引进智能化管理设备,许多公共阅读空间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导致阅读服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浪费了场地资源。
(二)培训工作滞后,社会力量的专业性有待提升。许多公共图书馆虽然引进了社会力量,但引进效果不明显。一是培训内容单一,仍然参照图书馆本馆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缺乏外部考量。实际上,许多公共阅读空间坐落于城郊、农村,对服务主体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如果不能完善培训内容,势必会导致公共阅读空间整体的服务效果降低。二是培训体系不完善,未进行深入调研,导致培训成本浪费。三是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不足,难以借鉴其他图书馆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领域的经验。
(三)顶层设计不足,政府的支持力度不高。当前,部分地区公共图书馆未得到政府的有效支持,无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一是财政、税收支持力度不高,各个单位配合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意愿不强。许多单位难以接受公共阅读空间纯公益性的特点,不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二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公众对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了解度不高,图书馆无法有效引进志愿者,弱化了群众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的力量。
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对策
(一)引入多种社会力量,确保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可持续化。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保障跟不上、服务面积达标难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引入多种社会力量,盘活社会资源:一是要深化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整合各单位资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深化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相关单位的场地、人力以及物力优势,不断拓宽公共服务范围,推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均等化和全覆盖。图书馆借助企事业单位的场地免费安置图书服务设施和配置图书资源,为相关单位员工或者社会大众提供阅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创新运营模式,进一步丰富公共阅读空间的功能。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咖啡馆、茶馆以及其他休闲娱乐场地的合作,打造集餐饮、阅读为一体的“书咖”以及“书话茶吧”,为公众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并将所得利润专项用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真正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来。二是要打造小而精的流动服务站点,在农村、公园、社区建设公共阅读空间,让更多的公众能够享受到公共阅读服务。为此,公共图书馆要深化与村委会、行政机关、社区的合作,进一步配备和普及RFID门禁设备、自主借还机、自主办证机等设备,推动流动站点自主管理。同时,各个流动站点的书籍要定期流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公众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阅读服务。
(二)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增强社会力量的专业性。为了确保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成效,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对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稳定、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完善培训内容。图书馆不仅要做好常规培训,也要做好专业技能培训,才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例如,可以借鉴合肥市公共图书馆的经验,重点围绕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处置、紧急救护、文明礼仪、图书管理、图书服务、外语、信息化管理等内容,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要完善培训体系,不断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及时了解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三是要强化交流,通过专业化培训带动公益性服务的发展。说到底,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是公益性的工作,为此,要充分向其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文献服务机构学习,加强交流,了解不同的运营模式,为服务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促使服务人员的各项服务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公益服务意识得到提升。
(三)加快顶层设计,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纵观近年来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成果,往往是有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典型如:广州天河区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融合为一体,出台了《天河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在辖区内的街道、社区打造了许多公共阅读空间,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为此,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快顶层设计,为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助力。一是要从财政、税收等角度予以支持,设置相应的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便于公共图书馆协调好各方的工作,真正形成以政府与公共图书馆为主导的建设模式。二是完善宣传机制,让公众充分了解公共阅读空间的内容以及好处,激励广大群众参与。
五、结语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许多地区公共图书馆由于受限于本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所以很难大规模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更是缓慢,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各个环节,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属性,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相信随着社会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会朝着现代化、可持续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