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科学视角下提升党员导生培养质量研究
——以S大学为例

2021-11-22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高振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瑞环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生党员培训

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高振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崔瑞环

“朋辈教育”理念是党员导生队伍建构的理论基础之一。党员导生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遴选出优秀学子,他们在年龄、心理、经历、需求等方面与新生更为接近,将他们的身份进行有效转化,即由学生转变为导生,导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解决问题会与新生产生共鸣,而新生在导生的带领下也会积极地向优秀的标杆看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可以说,高校党员导生制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党员导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目前党员导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共收集问卷300份,被调查对象为S大学党员导生,以学院导生负责人和有代表性的导生为主,年级、性别和专业类别分布上应有所均衡。以S大学为例,虽然在党员导生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保障系统不够健全。就目前来看,S大学党员导生在实践方面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良性互动模式,但是在政策保障方面尚存在不足。政策保障作为保障系统中的基础元素,对于队伍建设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从目前来看,S大学尚未完全形成成套的制度文件,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党员学生的实际特点,全面统筹相关职能部处,制定完善校级层面的培养党员导生的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并完善队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人才保障机制层面,人才保障是保证队伍接续发展、持续进步的有力保障。就问卷数据来看,S大学已经在人才选拔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机制,能够科学合理地选拔出各方面综合能力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党员。但是,党员导生都是学生身份,无论是对于工作的熟悉度还是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尚存在不足的方面,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党员导生希望得到来自导师、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导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和挖掘优秀导生力量,组建导生培养师资库和优秀导生团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和朋辈引领作用。

(二)培训系统有待进一步科学化。通过调研发现,目前S大学对于党员导生的岗前培训主要存在着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在培训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在党员导生实践能力、实操性事务方面存在着培养不足的问题。在专题培训方面,数据显示,导生期待的培训内容前三位分别是组织管理类(占比53.67%)、沟通交流类(占比44.33%)、工作实务类(占比42%),这就要求主办单位要重点围绕党员导生所迫切需要的理论和能力进行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导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质量系统有待进一步标准化。通过数据可以看出,S大学在质量系统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质量评价方面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74%的调查对象认为对于导生工作的质量评估与奖惩机制很有必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党员导生的评价尚未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科学体系。其次是在科学研究方面,S大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党员导生科研项目评审机制,持续推进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沉淀,但是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党员导生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质量方面存在不足,需在全面提升研究质量。

二、党员导生培养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质量系统,优化激励体系。1.制定严明的党员导生选拔标准,有利于高效筛选出高素质、高度契合党员导生工作特点的导生。制定的选拔制度应以结合具体的工作全方面考察候选人各项能力、性格等特质为标准,为党员导生的选拔提供依据,并有利于候选人更好配合党员导生工作。在此过程中,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既要注重组织管理、沟通表达等能力标准,也要重视主观能动性。目前党员导生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自身情感和工作能力提升的目的维系,不同的党员导生有不同的工作效果,主观能动性对工作影响较大。2.建立并完善党员导生的考核机制,可以加强对党员导生工作的过程性评价,院校两级通力合作,适当进行工作的横向与纵向竞争,定期开展交流分享会,学习有效经验,以便更好督促党员导生工作,提高工作质量。3.建立健全对党员导生的奖励制度,在评奖评优等方面形成适当的制度保障,有利于促进党员导生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便高效完成朋辈互助的预期效果。

(二)推动“四导”落实,明方向促成长。“四导工作法”既是党员导生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党员导生工作成效的最终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推动落实“四导工作法”,为党员导生开展工作明确方向,也促进党员导生在工作中获得全方面的成长。可以加强对于导生工作宏观计划的引导,同时将其贯彻在党员导生培训与导生质量考核的全过程,同时通过“以高带新”“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各年级党员导生之间的沟通,分享工作经验与方法,通过朋辈之间的引领示范和自我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四导工作法”的作用。

(三)打造培训品牌,传承导生精神。分析可知,岗前优秀党员导生经验分享对于导生在岗位认知与经验积累上的效用居于首位。可见,围绕岗前优秀导生经验分享,打造培训品牌,将对提升导生工作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岗前优秀党员导生经验分享主要是由党员导生自主决定所分享的主题与内容,而在未来的分享中,可以进一步聚焦导生普遍关心与期待的组织管理类、沟通交流类、工作实务类等培训主题,形成更为强烈的获得感。另外,可以将优秀党员导生的工作分享制作成资源库,供后续党员导生学习与借鉴。与此同时,在培训形式上应当重视党员导生经验分享、岗前集中专题培训、院级党员导生经验交流。

(四)打通需求断点,提升工作实效。前期分析可知:党员导生普遍存在对于完善培训体系、搭建交流平台、设立奖励制度的需求,同时面临工作时间、工作能力、工作定位与工作动力等阻力。从学校的角度看,应当围绕党员导生所关心的评奖评优优势与适当岗位补贴,提升党员导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工作细则,进而引导党员导生围绕“四导”工作提升工作实效。从学院的角度看,应当不断为党员导生开展院际交流与分享牵线搭桥,形成党员导生合力,凝聚集体智慧。从党员导生的角度看,应当不断从院校层面所组织的经验分享、自身党员导生经验学习、党员导生团队交流取经、院级党员导生工作分享等方面提升工作能力,学会平衡与协调学习、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职责,传承导生精神。

三、党员导生培养的未来思考

(一)党员导生工作实施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学生党员成长导生制,简称“导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导生以传、帮、带的形式,开展以“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党员导生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遴选出优秀学子,他们在年龄、心理、经历、需求等方面与广大新生更为接近,将他们的身份进行有效转化,即由学生转变为导生,党员导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解决问题会得到新生更多的共鸣,而新生在导生的带领下也会积极向优秀的标杆看齐,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越来越重视对自我权力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这是他们自主意识增强的体现。但是由于大学新生的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心理发展程度和生活阅历等因素, 这种自主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主客体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党员导生多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用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去引导同龄人,依靠自身的经验帮助大一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发掘学生本身具有的潜在的影响力及示范力。同时,新生刚进大学,对学校的种种情况处于未知的状态,他们也更愿意从同龄人群体中接收各类信息,与同龄人进行贴心交谈,避免走更多的弯路。

(二)党员导生工作实施与未来发展。S大学党员导生工作自推进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骨干,同时受到媒体的关注。但是,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身边的故事往往更加具有代入感,更能够感染新生,通过深入挖掘党员导生的成长故事,充分发挥高年级党员导生团队“传帮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探求者”的转变,促使新生主动加入优秀学子的行列中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从教育的主客体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一般为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会产生抗拒排斥心理。当今教育界,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说法颇为流行,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党员导生则相当于“首席助理”,他们与新生有更强的同质性与相似性,在完成教育主客体的身份转换后,导生的身份被广泛接受。优秀的党员导生作为榜样示范,对新生形成旗帜引领,不仅能调动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争创佳绩的集体荣誉感,在校园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对于党员导生而言,学校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展示、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分享,也形成了责任担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新生党员培训
我是党员向我看
重获新生 庇佑
党员之家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枯蓬新生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