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心理危机学生案例分析及思考
2021-11-22西安外事学院马丽
文/西安外事学院 马丽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许多特殊的问题。他们自身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各式各样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原因,随之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案例简介
(一)背景及经过。学生王某,女,家住陕西西安长安区,该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母亲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父亲是一名司机,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与孩子沟通较少。该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积极性大幅下滑,到课率低,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有时莫名发出笑声,有时自己坐在床上,对着空气挥手,甚至对同学无故发火,或者三更半夜洗衣服。我找该生谈话了解情况,发现该生总是莫名冲着我发笑,对于询问,不能正常回答与沟通。后期,对于询问,该生直接产生敌意和质疑,不愿意继续沟通。我联系了该生的母亲,详细告知孩子的近期表现,并询问该生以前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是否前期就有病史和服药史。家长得知消息后,极力否认孩子心理存在问题,强调只是身体欠佳,导致精神不好,后期直接反诬是自己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孩子造成了打击,有意将责任推卸给学校,并拒绝来校处理该生问题,一时间处理工作陷入僵局。我将该生的真实情况及时上报给学校相关部门,在该生父母未到达学校之前,每天派学生24小时监督这个学生,以免发生意外。
(二)问题的关键点。1.要准确定位该生问题的性质和处理原则。该生心理问题属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中较为严重的,该生不良情绪已泛化,社会功能受损。该生一直反复强调自己没病,情绪变化较快,不受自己控制,已经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处理原则,必须将该生带到心理咨询室,对该生心理问题作出专业评估,心理问题情况严重者,必须转至相应的心理卫生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2.如果不及时解决,该生心理问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该生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如果不马上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有可能危及自身和周边同学的人生安全,并且对整个校园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3.家长极力否认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愿将孩子带去医院治疗。事情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而此案例中家长极力否认孩子有心理问题,并且不承认孩子在入学之前就产生过心理问题,还强调是不是在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孩子造成了打击,有意将责任推卸给学校。4.积极联系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学生做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评,作出科学的心理评估后,尽快转诊至精神卫生中心,去做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是关键。
二、案例分析处理
(一)对案例的分析。1.要充分了解该生心理问题的病史。针对该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和周边同学的反映,并没有任何的刺激事件,前期同学间关系良好。该生在本学期入学初,就表现出了异常状态,表明该生的心理问题不是现在才产生的,必然以前就存在,只是现在病情出现了反复,家长肯定存在隐瞒病史的情况。2.借助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该生作出科学的专业评估。先将学生带到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给出专业、科学的评估,才具有说服力,对于下一步的事件进展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3.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化解家长心中的矛盾冲突。该生家长极力反对孩子心理存在问题,大体原因如下:一是怕孩子由于这个问题,在学业上受到影响;二是怕孩子受到歧视和孤立;三是对于心理问题存在错误的认知。所以,首先要让家长正视问题,并强调出发点都是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只要治疗得当,不会影响学业的完成。另外孩子的病情是保密的,任何人不会随意透露孩子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彻底消除家长心中的矛盾。4.做好周边同学的安抚工作,为该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通过给大家讲解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让他们正确认识,为该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二)处理过程。1.充分考虑学生病情,以保护该生和周围学生人身安全为主。考虑到该生的现实情况,我在该生不察觉的情况下,安排同宿舍的同学对其进行24小时监护,在家长未到来之前,必须保证该生的人身安全。2.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务必使家长到校,妥善解决问题。在家长未到校之前,每天跟家长通报孩子的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家长务必到校,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得家长积极配合该生的处理过程,提供有效、可靠、准确的心理情况信息,对于后期病情诊断和治疗起到良好的帮助。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学生进行关怀和帮助。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初步评估后,对于学生病情有了基础了解,这时需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让家长意识到我们为之作出的努力,并且对周边的同学做好安抚工作,为进一步妥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处理结果。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家长顺利到校,叙述了孩子以往的心理疾病史。由于小时候对孩子缺少关心和照顾,没有很好地关注孩子,导致孩子高中就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一直在看病,治疗效果还算稳定。针对这次犯病,家长也不清楚原因,很大可能是学生私自断药,导致病情复发。本着为孩子身体和学业出发,在我们的一致劝说下,家长带着孩子去了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系统的诊断与治疗,后期该生办理了休学手续。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我们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突发性的安全事故或者心理疾病等,其实只要我们理性思考、沉着应对、合理分析、发散思维,将事情做细,就一定能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这个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归纳总结就是四个字:筛、早、借、思。1.“筛”,就是做好筛查,及早关注。在大学生入学初期,每位大学生都会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针对这个心理普查,我们应该积极将工作做实做细,不遗漏任何一名学生。对于筛查出来的重点人群,必须进行重点人群管理,和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沟通,建立详细的重点人群档案库。针对有过心理疾病史的,重点了解有没有自残的情况。我们在普查或排查出来后,主要是详细了解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否仍在服药,是否定期复查,目前心理状态如何,定期和其家长沟通了解,安排心理委员、同宿舍同学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2.“早”就是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防微杜渐。通过大学生心理普查,对所有新生逐一筛查,做到早发现,针对筛查出来的重点人群,做到重点关注,及早介入咨询和诊断。后期,我们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定期举办心理讲座、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健康知识竞赛等,对心理疾病有正确认知,对于心理疾病的症状有一个初步了解。出现类似情况,可以快速发现,做到早了解、早介入、早处理。3.“借”,学会借力,寻求资源与帮助。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不是辅导员自身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借助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做到科学、专业化的测评,给出评估。比如该案例中的突发状况,面对家长的不配合,就必须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专业科学的数据面前,真实情况是无力辩驳的,让家长信服,妥善解决问题。4.“思”就是反思,举一反三。一方面要对该生进行持续关注,关心其后续的情况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反思,我们必须注意日常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在遇到学生家长的相关质疑时有所依据。同时需要及时将工作整理反思,形成预案,从容化解各类状况。另外,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针对筛查结果,做到针对性的关注。另外,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从上到下,从教师到学生,纠正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积极正确面对心理问题,消除人们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歧视,真正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走出来,还给他们一个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西方价值和伦理观念碰撞、冲突,大学生群体面临价值观念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学习任务艰巨、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等问题,这些压力与困惑不同程度威胁着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起来的阶段,面对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强烈刺激,伴随着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正确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分析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消除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