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人精神关爱缺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2中共永昌县委党校杨岩花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助老养老老年人

文/中共永昌县委党校 杨岩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愈加突出。由于乡村逐步空心化的原因,农村老人除了在物质生活、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外,精神生活方面缺乏关爱、空虚寂寞、人际交往贫乏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很少,就连国人最为看重的天伦之乐也难以享受到。因此,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普遍生活上缺乏照料、精神上孤独寂寞。这种情况,在当下的农村中,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提高广大农村老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也应成为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老人精神生活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走出农村务工经商,年青一代到城市求学就业。许多农村老人空巢独居,加之村庄里人走屋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一些子女们在外打拼,忙于生计,很少关心过问老人生活。此外,除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性照顾、补贴外,农村老人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帮助很少。许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服务设施难以延伸到乡村,一些敬老、助老的措施和优惠,农村老人享受不到。老人社会关爱缺失,即便是一些定期不定期的节日慰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也很少惠及农村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农村老人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二、农村老人缺乏关爱、精神孤独的原因

当前农村老人处境困难,既有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阶段性矛盾,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需求水平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就目前凸显出的问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老人空巢现象加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对家庭、子女的依赖与日俱增。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乡村学校合并搬迁等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通过各种途径定居城镇或长期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空巢化现象愈来愈严重。所以农村老年人身边缺乏强有力的生活依靠,在生活中缺乏固定的、有效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他们若身体健康,尚可支持,一旦有病,饮食起居无人照料。

(二)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村老人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低,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转型、城市化的发展、信息化的趋势,许多老人很少读书看报,也不会用手机,不会用电脑,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加之近年来农村的空壳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社交圈子日益缩小,交际面窄、信息闭塞、愈来愈被边缘化,即便是一些定期不定期的节日慰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也很少惠及农村老人。他们已成为社会上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既难以适应,又手足无措,亟须社会的关爱、帮助与支持。

(三)孝敬赡养老人的传统有所缺失。孝老、敬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尊老、养老观念受到冲击,加之农村由于受教育的程度和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限制,个别人根本不把老人放在眼里,不仅不履行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刁难甚至侮辱、虐待、遗弃老人。可以说,孝敬和关心老人还没有成为一些人的自觉行为。

(四)全社会关爱老人的风气有待进一步树立。面对已经来到的老龄化社会,无论是社会、政府还是家庭,都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各种助老措施和老年人优待措施尚未普及,一些农村地区更是空白。许多城市老人能够享受到的服务项目和便利措施,农村老人难以企及,城乡差别非常明显。各级政府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条件差、养老服务滞后。由于农村养老设施投入不足,社会化养老覆盖面窄,服务体系建设很不完善。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处于滞后状态,远远无法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一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而且活动场所缺乏专人管理,场地比较简陋,器材陈旧甚至破损,无法使用,形同虚设。二是由于农村老人居住较为分散,难以就近前往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因此,造成一些活动场所闲置的状况。三是能够为老人提供餐饮、医疗、家政以及文化娱乐、日间照料等有关服务的场所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不能为老人提供较为周到的服务。

三、关爱农村老人、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对策

对广大老年人的关爱水平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尊老、爱老、助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

(一)大力弘扬尊老、孝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一是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和表彰奖励在敬老、助老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养老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动员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敬老、助老的公益慈善事业,吸纳更多的捐助资金和志愿服务,让关爱老人的美德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同时,对社会上不利于家庭和谐的现象要予以曝光,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惩处。村级组织也应该经常关心和走访老年人,监督村中是否有以上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保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二)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社区公益活动,活跃和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在这方面,村委会应该发挥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比如组织老人观看老电影、戏曲表演、新闻节目,在传统节日里组织老人聚餐等。还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公益、村务民主管理等事务,发挥他们对乡村建设的热情。同时,还要聘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医生,定期组织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和培训,及时疏导和消除老年人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舒心地过好每一天。

(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便照顾和陪伴老人。各地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让本村年轻人回乡工作、创业。比如: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吸引优秀毕业生回乡工作、回乡创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方面一显身手。同时,还要为回乡创业的人员提供资金、贷款、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尽快站稳脚跟,成长壮大。这样一来,青壮年回乡创业,不但能将大量的乡村精英留于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陪伴在老人身边,不但能够弥补老年人精神孤独寂寞的空白,而且也将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强有力的生活依靠。

(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老人养老打好基础。在村庄、社区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养老方面的需求,配套建设为老人服务的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医疗等基础设施。同时,为改变农村老人居住分散、服务难以覆盖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一些适合老人居住的养老房,以便集中居住,为老人提供较为周到的服务。其次,要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前农村老年人口多,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而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并且也是多数老年人所喜欢的方式。为农村老人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行方面的便捷服务和精神慰藉方面。因此,在居家养老方面,社区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解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医、娱等需求。

(五)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完善农村老人关爱体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将大大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单就完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来说,一是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关心老人、扶助老人的机制,共同为农村老人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二是制定和完善有关老年人生活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老人养老打好基础。在村庄、社区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养老方面的需求,配套建设为老人服务的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医疗等设施,使老人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四、结语

重视农村养老问题,关爱农村老人,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这也是做好养老事业、健全农村养老体系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对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养老方面等制定了新的目标。这不仅是消除城乡差别,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也将对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要鼓励全社会关心农村老人,支持农村养老事业,不仅要给农村老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爱,使广大农村老人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助老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助老”多功能老人床的结构设计
一种家用助老吃药提醒装置的研究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