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研究
2021-11-22冯永健
冯永健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安西初级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起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促进作用。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想要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在阅读了各种各样的文章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联想到更多角度,充分开展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在阅读时积累的知识体现在写作上。[1]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1.1 作文千篇一律。由于我国现存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教师在判断作文的标准都在是否符合指定的主题,是否是正确的议论顺序等规定的模式,依次来将学生们的作文按照高低分来作为区别。甚至为了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采用规定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将作文中的逻辑进行统一划定,这样的作法使得学生写出的作文毫无特色,千篇一律。过分重视写作的技巧性,忽视了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
1.2 偏离客观现实。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封闭化管理,使得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大大减少。学生与外界的联系不在密切,对外界发生的缺少自己一手的实际感受,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对自然的感受和切身体验生活成为了奢望,使得学生们写出来的作文脱离了客观世界,空虚的浮于文字表面,这样的写作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毫无意义。
1.3 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何写起等因素,使得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毫无兴趣甚至害怕写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的,从学生本身来说,主要就是其自身的知识面窄,在面对某一具体问题时,只有单一的思考模式,不会从其他角度去思考,没有创造性思维[2];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的对作文的框架做了简单的架构和套用,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真实情感出发,从而导致学生们认为写作课和阅读课的枯燥。
2.新途径的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应试考试现状来说,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随着考试的不断完善相信在未来的语文考试中,阅读和写作仍然会占据整张语文试卷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通过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也体现了学生当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1 加强文体训练。在作文中,一个好的文体会对作文起到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应注重文体的讲解,文体通透的讲解不仅能够使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各种文体在作文中的应用,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遇到陌生主题时的灵活运用。首先,标题时决定一个作文主题的关键性因素,在面对不同文体时需要拟不同的标题,所以教师可以先从标题入手。[3]在阅读写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同一材料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不断地加强恰当拟题的训练。与此同时,语体训练也要逐渐加强,依据不同的文体灵活转变相应的语体,是文字表达紧扣问题的基本要求。当然,文体和语体训练的同时也要与作文一些好的写作手法相结合。
2.2 多积累现实中的写作素材。导致学生为写作发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头脑中的素材储备缺乏。适量恰当的素材会给作文带来满足感,而选用素材的不当和量少会使得作文的论证缺少依据,是作文整体读起来更干瘪无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适当的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留出更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最好是可以多方面的阅读课外的读本,如:《青年》《读物》《散文选刊》等,让学生们了解和关注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在课下的时候给学生们布置阅读感受与思考,不是用华丽的语言,而是真正见自己的实际感受与情感表达出来。
2.3 充分展开想象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时常会发生教师用自己看待作文立意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立意,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因为赶课堂的进度而加快课堂节奏,应该给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拓思维,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今后遇到有难度的作文时,可以冷静独立的思考,做到下笔有料,完成高质量的作文。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思考如何才会促进学生写作的途径,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开辟新的途径,才使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阶段上的提升,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不仅仅使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作为教师理应时刻重视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