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社会教育
2021-11-22李天舒
李天舒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之下,一味进行知识的教授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渗透感恩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感恩社会的情感。
1.小学感恩社会教学现状
如今小学阶段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非常有限,感恩社会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导致学生理所应当地接受他人的付出,遇到事情只想到自己很少考虑到国家和社会。如今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许多学生一直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没有遭遇过苦难,加上家庭、学校感恩社会教育缺乏,导致一些小学生很少将自己与社会的未来相联系,一看到一些负面消息和新闻就对社会和国家持否定态度,影响正面积极价值观的形成[1]。
2.道德与法治渗透感恩社会的策略
2.1 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想培育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在如今的社会有多么的幸福,这样学生才会更好地感恩社会。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图片、视频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变迁,让学生了解中国如今的太平盛世局面有多么的艰辛与不易,通过相关纪录片和图片的观看学生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解以前人民艰苦的生活和残酷的战争,知道没有革命英雄前辈艰苦卓绝的付出自己是无法过上如今幸福的生活的[2]。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集中自己的精神,感恩社会。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等。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如今我国太平盛世的繁华局面,展现我国的山川河流、高楼大厦、繁华夜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如今的社会有多么的幸福。然后教师再播放新中国成立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惨烈战斗景象,与如今的和平盛世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没有当初那些革命先烈的伟大付出和牺牲精神就没有现在的幸福和安宁,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身处如今时代的幸福感,增强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愿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2.2 联系现实生活,加强情感体悟。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在教授教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实际,感受社会上他人为自己带来的温暖,使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学生与书本理论知识的距离。这样学生在回忆现实生活细节的同时可以产生更深的情感体悟,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树立感恩社会的意识,并且愿意在社会中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人[3]。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社会中接受到的别人的帮助,社会上总是有一些陌生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学生或多或少地接受过社会陌生人的帮助,在回忆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各类小细节中感受到温暖,保持感恩,同时愿意在生活中帮助他人,为他人带来温暖。
2.3 进行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就应该适当地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默默奉献,促使感恩社会情感的产生。
以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意识到烟酒和毒品的危害外还应该适当地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了解我国缉毒警察的付出和牺牲精神,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毒品才没有在社会上泛滥成灾,社会各类生产生活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还可以介绍不同职业工作者的工作职能,让学生意识到寒冷的冬天是交警站在道路上指挥交通;在偏远的山区,是支教老师们教山区孩子读书;在凌晨的马路上,是环卫工人在辛苦地打扫落叶和垃圾……,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道路堵塞情况才可以减轻、山区的孩子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的城市才可以维持干净卫生……。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默默付出的“伟人”,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和回报社会的意识,才愿意为了社会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3.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无意识地树立感恩的意识,感受到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幸福,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同时学生也会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愿意为他人和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