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延迟退休趋势下低龄退休老年人需求的研究
2021-11-22王钰黄中齐
文/王钰 黄中齐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问题明显突出,老年人自身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工作的关注和重视,而在我国不断推出并日趋完善的渐进式延迟退休背景下,低龄退休老年人的需求尚未引起更多的重视,而作为老年人群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关注延迟退休背景下低龄退休老年人的需求,倡导科学的延迟退休政策,对于社会工作尤其是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而言是应然的服务职责。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渐进式延迟退休
退休是指因年老或因公伤残的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并开始领取一定的养老金,延迟退休即为延迟退休年龄,一层含义为个人角度,个人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以及本身条件延迟工作年限;另一层含义则为制度性的安排,即指延迟我国法律所规定的退休年龄,进行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1]。进一步的渐进式延迟退休便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多种角度、多样方式、逐步进行改革。
(二)低龄退休老人
国际上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低龄老年人为60至69岁阶段,中龄老年人70至79岁阶段,高龄老年人为80岁及以上。
低龄老人群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身体健康、思维清晰、有稳定的收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相关学者在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口结构变化时,将60至69岁的老龄人口归类为低龄老年人,这也与国际上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笔者将文章的研究对象设定为60至69岁的低龄退休老人。
二、低龄退休老年人需求分析
(一)延迟退休意愿方面的需求
低龄老年人退休后,其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的低龄老年人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和需求程度不同,通过谈话可以看出,低龄老年人对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认识程度不同,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其宣传以及的普及力度仍有所欠缺。对于其需求程度而言,主要可以通过其家庭生活状况反映出来。退休金低于在职工资且作为家庭唯一收入来源的人群,在退休后便遇到了重新寻找工作进行磨合的难题,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的需求意愿较为强烈,而部分老年人乐于在退休后并回归家庭生活的原因也是其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并能够很好地找到自身退休后的乐趣所在。
(二)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可以得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低龄退休老年人大多退休不久,处于人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正式退休后,其退出以往的社会角色及生活状态,面临重大转变,或多或少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适应的心理变化,形成所谓的“退休综合征”[2]。低龄退休老年人毕竟是进入老年期,对于生理及身体健康方面更为重视和关注,同时,通过问卷和访谈也得出一些结论:多数低龄退休老年人在退休后除心理上有短暂的不适应外,也引发出部分低龄老年人退休后长时间待在家里引发出的生理方面的不适,老年人身体出现问题大多数跟退休后比如生活无规律,缺乏活动有关。
(三)经济收入方面的需求
部分处于工人岗位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其生活水平与之前相比相对有所下降,与在岗工资相比较,较少的退休金及家庭开支使他们感到压力,在退休后经济来源这一问题上,通过调查得出靠退休金和养老保险来生活的低龄退休老年人占大多数,但仍存在依靠低保和再就业维持生活的低龄退休老年人。人数超过一半的低龄退休老年人认为自身经济状况一般,三分之一的老年人认为自身退休后的经济状况并不如意。
(四)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求层次,在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低龄退休老年人可以通过再就业、回归家庭照顾,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服务社会,实现个人晚年生活价值,提升自我价值感。对于一些高学历、年龄相对较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科技人才而言,他们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这部分人在各行业中继续发挥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无论是基于生计以及使自身的爱好变为工作,还是热心肠的退休老人从事志愿服务,又或者是退了之后为了子女在家里心甘情愿地照顾孙辈,低龄退休老年人都存在着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满足也将反过来提升其自我价值感,适应退休后的晚年生活。
(五)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
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力强的老年人比活动力缺失的年人更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同时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低龄老年人退休后退出了职场,部分低龄退休老年人不再参加劳动,可供自我支配的闲暇时间大大增多,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走进他们的空闲时间,一部分低龄退休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将会单调而灰暗。退休不久的部分低龄老年人存在着社区已固定休闲人群以及娱乐活动难以融入的现象,休闲娱乐成为他们退休后的又一重要需求,找到适合自身且可以融入的休闲娱乐人群,不仅有利于低龄退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而且也有利于其在休闲娱乐中找到自身的爱好,实现自我价值。
三、满足低龄退休老年人需要的途径分析
(一)家人的支持
低龄退休老年人需要和问题的产生多与家庭的照顾能力、责任承担及沟通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部分低龄老年人刚退休时,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有的时间观念较差且容易脾气暴躁,但随着家人的耐心陪伴以及积极引导,很快适应了退休后的生活。对于一些有再就业意愿或是参与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的低龄退休老年人而言,家人的支持可以增强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进行再社会化的底气和自信,在社会化过程中也更富有积极性和热情,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或就业。
(二)社区的支持
通过调研过程中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低龄退休老年人都选择在退休后,参与社交活动和培养兴趣爱好度过退休生活,社区娱乐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举办的各项娱乐活动,为低龄退休老年人度过转变阶段提供了娱乐和设施支持,在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交谈中了解到,其办事处设有电脑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地,也在社区内安置了健身设施和有专门用于广场舞的场地,并且在某些节假日会举行与传统节日相呼应的活动,丰富了其退休生活,减轻了子女和家庭压力,使多方受益。
(三)用人单位的支持
对于低龄退休老年人退休前以及进行再就业的工作单位而言,要起到切实的支持作用,除了要考虑有再就业意愿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之外,还要兼顾其相应特质,使他们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对于有再就业意愿的、身体健康的低龄退休老年人,要进行再雇用训练与辅导,使这部分人在新的工作中,重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对于无再就业意愿的低龄退休老年人要做好生活和安全保障等工作,社会工作者也要协助工作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单位退休制度的改进研究,与老年人创业或老年人就业专项计划,提高工作单位在低龄退休老年人生活中的支持力度。
(四)低龄退休老年人自我赋权
对于低龄退休老年人而言,寻找到自我赋权的目标和方式是其良好地适应退休后角色转变,规划好老年生活的高效途径,低龄退休老年人可以在享受社会的关爱和服务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意愿,在休闲娱乐、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等方面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余热。其中,身体条件好、再就业意愿强烈、拥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和专业水准人才,也可以借助自身特长进行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和就业,真正地进行自我赋权,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丰富自身的退休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五)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
在我国老龄化背景以及延迟退休政策趋势下,政府必然要为低龄退休老年人需要的满足提供必要的支持,应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低龄退休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再就业能力的培训,并且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要从实务性的工作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影响有关低龄老年人的退休政策以及其他相应的针对退休人群和老年人的社会政策,同时,为相关的低龄退休老年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的今天,低龄化退休现象愈发明显,并且我国目前法律所规定的退休年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内退、病退、特岗退休,导致了大量“准老年人”提前进入退休状态,退休后的生活占到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低龄退休老年人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文章主体立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趋势的低龄退休老年人群体,针对其退休后的生活需求及心理转变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经过对调研结果的数据整合和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低龄退休老年人在人生转折期社会地位、心理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转变。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调查研究中呈现出来退休人群的问题,从再社会化、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等方面着手,协助解决低龄退休老年人的需求。但对于延迟退休,要广泛调查更多在岗适龄人群及已退休低龄老年人的意愿,根据实际需要分情况推行不同年龄的退休方案,就此基础上,鼓励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退而不休,创造老年人再就业、参与社会环境和机会,为有退休意愿、乐于回归家庭的老年人,提出如何更好适应退休生活和政府社会保障扶持等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