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温度
2021-11-22黄珺
十几岁 2021年22期
◎文:黄珺
2021年,我们已随处可触摸“智慧校园”的温度。
戴上VR眼镜,我们的课堂情境变得更深刻;与机器人对话,我们在校园里又多了一个共同的朋友;用上智能课桌,我们的学习能及时反馈给老师;走进智慧阅读馆,我们的个性化读书清晰且明确。
未来已来,我们的教育也正迈步向前。那么,是不是只有我们现在才开始思考这样的未来呢?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引领过广大读者畅想未来世界。他如何写未来学校?——在2155年的一天,有人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纸质书),进而产生了对老式学校(我们现在的学校)的向往。
阿西莫夫是在回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在思考。
这让我想起曾读过的一本书——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遥远的2532年,新世界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极度丰富,但人与人之间,却失了温度。
前人对未来的畅想,徜徉之余又多了些许担忧。我们今人呢?
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更懂得了回溯过去的重要。我们依然很赞赏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学校名曰“私塾”,夫子会就一个问题与我们“闲聊”很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与老师面对面的程度,见证着教育的温度。
正如“智慧校园”相比于“智能校园”,一字之差,所增添的人文及温暖。
我心中的未来学校,科技可以让我们更加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能更便捷地及时收到学习的反馈后,老师会更好地与我们沟通,他更愿意蹲下来,去发现我们眼中的光。
我心中的未来学校,是依旧绿草如茵,莺飞蝶舞。在能通过VR技术随时体验绿树成荫的时代,我们希望校园还是与大自然亲近的校园,闻得到花草香、听得见草虫鸣。老师也能带我们“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教育是相通的,学习是相通的,人,也是相通的。
我们需要温度,就像时代需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