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户外运动安全救护》在线课程建设研究
2021-11-22谭云梁健柳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王梓莫双瑗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谭云 梁健 柳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王梓 莫双瑗 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国家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教育部2019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开始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计划认定10000门左右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0000门左右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在国家层面设计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支持计划项目成为重要的一个版块,这个版块也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线课程建设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发展而来的,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更是为我国慕课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正与各个领域实现了耦合,高等教育这个重要领域也受其影响。中国迎来“互联网+”的在线教育新时代。如果能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定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弯道超车”,加速走向国际教育强国的进程。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体育在线开放性课程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给学生进行在线体育课程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进一步开发和高效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提升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是提升体育课程实效性的关键所在。针对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到构建体育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的价值作用,并分析目前体育在线资源平台发展现状,据此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时代推进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呈现
在教育规律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涵盖老师、学生、评价体系3个方面,创新老师上课的教学方式、创新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创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等。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特性,教育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打破师生间教与学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有效地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实践的道路。在线开放课程数据资源和平台的建设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优质学习资源,老师利用平台可以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改革。在线学习中,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基础和学习喜好,合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平台自主的选择相应学习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本校定位,不断优化设置教学素材内容,与此同时在线学习可以更好地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优质高效互动,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提供更丰富、有趣、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价值,不断彰显出“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时代价值?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加速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在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新时代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不断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不断引导学生共同提升信息化学习素养,让学习渠道无处不在。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课中对内容的接受、技术的掌握,尤其对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等。通过体育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能力,且在线课程的平台资源丰富,可给学生选择权,学生可按需取之,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体育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价值在新时代下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呈现。
二、当前我国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状况
新时代下,借助互联网+的推动和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与应用取得长足发展,但依然表现出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素材和课程结构相对单一、规划缺乏科学性、资源平台的可持续能力不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通过文献梳理研究发现,宏观政策和高等院校在开展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中的系统性规划和实施细则相对欠缺。各类相关文件在内容上略有差别,普遍都有针对性条款不具体、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性意见过于宏观,具体标准、预期目标设定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各类特色课程群的建设指导更显不足,这些都致使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建设支撑质量低下。缺乏科学性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性细则,不利于发挥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有效价值,更制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现今的在线开放教育平台,普遍缺乏针对体育类课程的建设指导,缺少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和开发标准。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可操作性较低、指导性不强,与目前在线开放体育课程学习需求不符。当前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中,难以摆脱传统授课的痕迹,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形式,理念的滞后必然带来发展的落后。
根据现有体育类在线课程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看,就课程资源的实用性而言,在线开放体育课程资源的页面设计、纲目设计、交互使用等方面,仅能基本满足大部分使用者需求,但其有效转化率较低,且实用性有待提升。从教学活动应有的互动角度来看,“师生”“生生”互动的专项设计较为欠缺,导致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交互能力呈现不足,学习任务难以更有效推进,制约课程资源价值发挥。
同时,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目前还存在缺乏精品课程建设意识、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主要为基本资源和拓展性资源两大类。基本资源含课件、文本等;拓展资源含学习评测、检测文本及延伸学习视频和读物资源等。大部分现有在线开放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水平粗糙,录制和剪辑能力有待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意识相对薄弱,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现有的课程建设还存在评价机制不够灵活的问题。仅从平台界面布局看,学习、评价、考核等要素均有,看似中规中矩却在实践操作中缺乏更为系统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学习多样化、考核多维化的现实。
三、在线开放体育类课程开发建议
(一)创新建设理念
思想意识对行为有重要指导作用,想要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发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首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理念,全面认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新环境,主动调整平台建设模式,适应信息化时代新环境,主动创新思想理念。要树立创新性融合教育的理念,要加强对互联网融合教育的认识,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数字化平台进行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合,梳理更加科学的课程建设理念。
(二)科学开展课程建设规划
教育部和省(区、市)教育管理部门应基于“互联网+”教育大背景积极主动作为,制定出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套指导政策,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各环节能动性,审时度势地从宏观层面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高等院校制定校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落实配套制度,才能实现中观层面的有效配合调整。与此同时,学院(课程团队)要在微观层面做好在线开放体育类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规划,根据规划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信息素养、高专业水平的开发团队,并做好具体章节内容的资源建设,为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三)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意识并优化评价机制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条件,高校是具有优势资源的地方,要不断强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整合的同时注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不同渠道整合资源,使在线体育课程资源更丰富。基于新时代在线学习的特点,吸纳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优点,发挥网络教育生态下远程协作和互助学习的优势。还需强化自主开发意识,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优势,基于在线平台开发的诉求,加强区域性合作,集中人才优势研发精品课程,力图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平台。同时,建立健全更为科学的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在线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体育在线开放性课程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无限空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下体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借势而为,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课程资源平台的开发和挖掘,推动体育教学生态各环节的变革。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中,强化“立德树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线课程建设还应充分考虑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形式的需求特点做进一步优化和设置,追求最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