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西柔术进入高校体育与健康课
2021-11-22刘益凡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刘益凡 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一、巴西柔术的起源、影响与特点
(一)巴西柔术的起源
巴西柔术(Brazilian Jiu-Jitsu)源于日本柔道,它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武术文化模仿”。二十世纪初,日本柔道家前田光世受政府委托,来到巴西协助建立殖民地,并进行日本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播。在此期间,他将柔术传授给了卡洛斯·格雷西(Carlos Gracie)与鲁伊兹·弗朗萨(Luiz Franca),柔术由此正式传入巴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格雷西家族中的名将艾里奥·格雷西(Helio Gracie)将竞技与实践作为发展方向不断研究、总结、改革和发展,完成了“日本柔术”到“巴西柔术”的演变,巴西柔术至此真正诞生,而“格雷西柔术”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巴西柔术的代名词。
(二)巴西柔术的影响
在1993年美国UFC职业格斗比赛中,格雷西家族中的霍伊斯·格雷西(Royce Gracie)使用独特的巴西柔术技巧,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每一位对手,并最终获得了总冠军,第二年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蝉联冠军。至此,巴西柔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了世界上最热门的格斗术之一。目前在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如在上海、南京、成都、郑州、长沙等地相继成立了“巴西柔术学院”。相关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群体人数也逐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更是被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
(三)巴西柔术的特点
1.巴西柔术的精神文化特点
在精神文化层面,巴西柔术虽然是一种产生还未满百年的“年轻”武术,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极具东方底蕴和西方特色的技击。在精神与文化层面,因其源头为日本,在服饰与级别段位划分上与柔道等东方武术非常类似,故拥有较为浓厚的亚洲传统武术色彩。同时,扎根巴西的巴西柔术拥有着西方实用主义的特点。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兼顾东方“教化”理念且以西方“崇尚竞争的强者文化”为精神核心的巴西柔术,贯通东西的“混血武术文化”特点是其独树一帜的精神文化特点。
2.巴西柔术的技术特点
在技术层面,巴西柔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地面缠斗技术为核心的格斗术。当今世界,竞技搏击类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首先,在拳击、泰拳、跆拳道等项目中,以站立的拳脚击打技术为主,而倒地则判定得分并暂停竞技;其次,在柔道、摔跤、桑博等项目中,倒地则与胜败有着直接关联;当然还有击打与摔打技术并存的散打,也会在倒地后禁止进攻。在以上项目的竞技过程中,“倒地”基本只是等同于“劣势”。而巴西柔术则是自成一派,在它的技击体系当中,将“倒地制胜”视为其核心理论。在巴西柔术的技术体系中,超过九成是地面降服、控制技术。在寻求合理的倒地后,巴西柔术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背部着地、手脚并用,与对抗者形成“双拳难敌四手”之势,进而进行一些控制、关节技与锁技从而获得优势;而为了维持站立姿态,站立者往往会因无法发起有效进攻或无法维持站立姿态而逐渐走向劣势。
二、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点
(一)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课程能带来独特的新鲜感
巴西柔术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真正广泛传播不过数十载,而在国内开始发展也不过数年,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但随着MMA的发展,以及代表着“中国力量”的国内UFC职业选手们在八角笼内屡创佳绩,以实用性和技巧性著称的巴西柔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对新兴事物的学习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加上巴西柔术东西方结合的精神文化特点,以及本身技术极强的实用性和技巧的多样性,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巴西柔术的热情,进而强化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与素质练习质量。
(二)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课程能体现较强的趣味性
1.快节奏与灵活的教学过程具有较高的趣味性
当代社会,事物发展迅速,年轻人对快节奏事物情有独钟。巴西柔术其根源虽然是日本柔术,但它舍弃了模式化的套路动作,全面发展其实用性,这就决定了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应变能力是巴西柔术练习与对抗的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配合练习与实际操作的特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多变、教学节奏容易把控的同时,也让学生拥有更多实践、练习和对抗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抗核心因素与规则特点更具有趣味性
在巴西柔术比赛中,除年龄、段位、体重等不同分组外,还存在同年龄、段位组内的无差别竞技,及不同重量级选手同台竞技,这也是巴西柔术所独有的竞技特点之一。这种比赛机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除战斗柔术(一种可以进行简单拍打的柔术分类)外,巴西柔术规则中不允许任何的击打动作。其技巧为主、技巧与角力并存的特点,决定了优秀的技巧及其灵活地运用能够大大减少因体重差距造成的力量差距所带来的实力差。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带有实战成分的搏击类运动因体重差距所带来的教学阻碍,在巴西柔术的教学过程中基本可以忽略。
除此之外,巴西柔术还拥有着独特的竞技规则:无回合制。即比赛为单回合,以比赛时间结束后双方得分或一方在比赛过程中认输判定胜负。每次对抗或竞技耗时短、强度大,柔术对抗的参与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体能的同时,获得快节奏脑力与体力双重竞技对抗所带来的趣味性。
(三)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巴西柔术的教学需求相对较为简易,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首先,就服饰装备而言,其分为“Gi”和“No Gi”两种。“Gi”意为道服,指穿着巴西柔术道服进行训练与对抗,而“No Gi”则为不穿道服进行巴西柔术的训练与对抗。对于大学体育与健康课而言,将“No Gi”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显然更加合理,其原因有二:其一,学生无须购买专业的巴西柔术道服,使得学习条件与要求得以简化;其二,“No Gi”更贴近于实战,使得课堂上所习得的技术能够拥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其次,就教学场地而言,训练场地仅需室内防磨软垫即可,可与学校开设的其他搏击类课程共用教学场所。最后,就学生基本能力而言,只要合理、有针对性地安排教育内容,并不需要对学生有太高的能力要求。
(四)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课程能发挥课程思政价值
尽管巴西柔术抛弃了一些东方武术的特点,但世界上所有的现代搏击项目都离不开“礼”与“义”的教育。因此,巴西柔术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也是极为重视。首先,课前敬礼、课后敬礼道谢,对抗练习前对拳击掌以示尊重对手;其次,强调在对抗中利用技术技能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练习搭档;再次,帮助学生锻炼心理素质,强调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冷静思考寻找机会与对抗技巧进而取得优势;最后,锻炼学生坚持不懈、敢于对抗的意志品质,在培养学生尚武精神的同时教导学生不依赖、仰仗于武力。
课堂的教学目标在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运动知识与技术技能并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也能锤炼他们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理念。虽然所学为西方武术,但基本理念仍离不开中国传统武术所谓“制止侵袭”的核心思想。
三、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局限性
(一)教学与练习安全把控难度较高
巴西柔术以锁技、绞技、关节技搭配一些独特的移动方式为主,且主流的巴西柔术当中不包含任何与击打相关的技术,同时又拥有着极强的实战性。而不同的人因先天条件与后天锻炼所拥有的不同身体素质,对于锁技、绞技、关节技的耐受程度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巴西柔术技巧时,很难仅靠自身感受对动作幅度的安全性进行把控。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习一个新的技术动作时,练习搭档所给出的停止信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动作学习正确与否。即动作完成后,双方关键部位所在相对位置以及后续发力方向正确与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动作教学时发力大小的把控,需要配合练习的同学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特别是关节活动范围有明确的身体感受界限,并能恰如其分地掌握给出停止信号的时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时刻把控学生练习时的发力强度,使得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在能够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同时,保护自己的搭档。
在练习巴西柔术的对抗动作与锁技、绞技、关节技时,自身与搭档所给出的身体感觉反馈十分重要,加上许多技术动作需要练习者在一定的相对位置变化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控制与锁技、绞技、关节技,因此复习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课程之外,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自主练习,相对于课堂来说,出现伤害事故的概率较高,而动作练习亦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因此学生不适宜在课后私下进行对抗动作的练习。这就决定了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完成技术动作学习-练习-熟练掌握的所有步骤。
(二)教学周期相对较长
巴西柔术有着丰富的技术动作框架,每个技术层次之间的衔接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双向的。因此在实战对抗中的角力与技术技巧的使用异常灵活多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不是单纯的进攻与防守,而是在学习进攻的同时了解如何防守,在知晓如何防守的同时揣摩如何进攻。这就决定了巴西柔术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进攻与防守兼备,极大地增加了巴西柔术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又需要充分的准备活动保证学生在正式进行技术学习之前能够得到有效且充分的热身、强化基础技术动作以及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因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每节课所能包含的技术动作不能超过三个。这就使得每周一次的公共体育课,在课时限制之下,涉及的技术技能少之又少,这就无形中拉长了教学周期。
(三)完整实战练习门槛相对较高
作为一种以竞技对抗运动,巴西柔术中的多数技术动作无法单人学习和练习,需要通过两人配合,通过搭档给予的反馈来初步了解和检验自身的学习质量。而对于技术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则需要通过实战对抗来了解。因此,实战对抗在巴西柔术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单一或少量的技术掌握并不能够满足巴西柔术的完整实战对抗练习,需要有一定时间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身体控制能力练习以及技术技能学习的积累作为前提,同时还需要以巴西柔术竞技比赛规则的理解作为基础。因此,完整的巴西柔术实战对抗练习对于大学体育公共课来说很难开展实施。
四、关于巴西柔术课堂教学中的建议
(一)综合提高课堂教学安全系数、强化安全教育
安全始终是所有体育课程的首要因素,搏击类项目因其教学内容以对抗动作为主,对于课堂安全的把控尤为重要。巴西柔术作为一种贯彻西方实用主义的搏击类项目,其出发点在于如何快速降服对手,而其中的技术动作对肌肉、骨骼以及意识造成直接威胁,其中所带有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因此,更高的安全系数是巴西柔术进入大学课堂的前提。
1.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虽然巴西柔术的实用性与目的性极强,但作为公共体育课,其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综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故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教育的理念,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明确学习目的,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安全性的目的。尤其严禁学生与未参与过巴西柔术学习与训练的同学、朋友,使用巴西柔术降服技巧。
巴西柔术的技术动作以直观的降服和伤害为主,虽然在竞技赛事中,作为经验丰富的巴西柔术使用者,运动员们大都能够对自身所处状态有明确的判断,并及时发出认输投降的信号,但仍会有许多伤害事故出现。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对降服技巧的了解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配合练习时,仅仅依靠痛苦感受并不能够充分准确地在练习过程中判断自身状态;在进行练习时,也会因无法在收到搭档反馈信号后及时停止发力,而最终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尤为重要。
在教学设计方面,降服技术可以通过倒序教学,先将技术动作最终成型步骤进行安排展示,使每位同学都能够有降服对手与被对手降服的直观感受,使对练双方在完成降服动作时能够及时停止发力,在将要被降服时能够及时发出信号。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便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2.严格把控课后练习
巴西柔术的技术动作有极强的连贯性和双向性,且在关键技术动作练习中,对练搭档的身体感受能够直接反映动作完成质量,故课堂上的教学与练习时间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技术,因此课后练习较为重要。但巴西柔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对学生的课后练习中进行严格把控。
对学生课后练习的把控需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中贯穿安全理念,使得学生在巴西柔术练习与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整体提高,并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步骤中深刻理解和体会技术动作的危险性。其二,场地管控。巴西柔术的练习需要专门场地设施,对于场地的管控虽然限制了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但可以保证练习始终在教师的监管下进行,进而保证课外练习过程的安全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巴西柔术在低段位中所涵盖的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完整进行教学需要极长的教学周期。而在一学期的教学周期中,可将繁冗的技术构成由劣势转化为优势,专注于某一个动作体系的教学,并在对抗练习中将获胜方式由降服转化为优势判定。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单元的详尽教学,还能够在每学期更换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五、结语
巴西柔术因其新颖的技术构成、突出的实战属性以及独特的身体运用吸引了众多搏击运动爱好者们的关注。虽然它在国内的发展与流行仍处在萌芽阶段,但并不会影响到其本身所具特性所带来的吸引力。通过对其优点和局限的分析,只要注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等,巴西柔术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无疑是可行的,可以预见,其将成为大学生们参与健康课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