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5期
关键词:利用微重难点微课

冯 珂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应用任何一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都需要考虑功能定位、实际效果与投入成本三个要素,微课资源、信息化手段也不例外。微课是以视频为主的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通过针对式的录制、情境化的导学、低成本的投入,能够有力促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与生产力,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加以研究、深化实践,为打造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提供坚实支撑。

1.利用微课开展实践活动

微课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学习的特性,将其作为课堂计划或各语文练习环节中的教材的描述。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分配人物角色,并进行模拟的情境教学。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人物将其融入教科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预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然后让学生根据方案指定任务角色,逐个演示每个角色的台词,并记录情境过程,将其作为微电影播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言实践课程的吸引力。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的情感来指导学生的情感表达,语言运用技巧和氛围渲染,以充分挖掘出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可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2.利用微课加强对重难点的讲解

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由于语言文字多变万化,其常常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句子在特定环境中的意思,如此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文章中的一些重难点词汇、句子等其他内容进行充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运用微课来有效开展课文的讲解,比如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观看其他教师的讲课视频以及学生的听课情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课堂的学习主题,有效把握课文内容的重难点。

其次,初中语文课当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阅历问题难以理解,并且很多知识教师是难以通过语言和图片等进行讲解的。很多内容十分抽象,较为复杂,学生难以掌握,并且用肉眼无法观察。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以微课视频解析语文知识。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重难点。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雪》这一内容时,如果跟学生直接讲解这首词的内容,那么学生虽然能懂,但体会不到这首词中的大气磅礴的气概。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播放,通过视频里面人物的朗诵,来感受在他们朗诵时候,展现出来的那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从而侧面了解词人在创作时候的背景。同时,还可以与另一篇《沁园春·长沙》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比一下这两首之间不同与相同之处。通过对比更进步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微课解析一些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应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知与记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4.有利于联结课堂内外,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格局

微课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手段,引入丰富的语文资源,扩充学生学习的信息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受到语言能力、思维方式、文学修养、民族精神的全面浸润。同时把运用微课节省出来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和言语运用训练,全面打通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为学生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打下基础,真正发挥好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使用“微课”这种教学,努力去适应,去学习。让“微课”这种新的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就能熟练掌握“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能更好玩转“微课”,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在我们能更好的玩转“微课”教学时,也让初中生都能爱上语文,爱上“微课”教学。

猜你喜欢

利用微重难点微课
利用微课实现课前与课上、自主与点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