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认知:体育的形象德育功能研究
2021-11-22李梦桐李金龙
李梦桐 李金龙
1.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方方面面,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实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形象德育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形象的涵义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一切可以被感知到的对象。人的感知器官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如果用抽象的话说,则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现状或姿态。德育之意就是育德,即对人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和养成。所以,形象德育的基本涵义就是一种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培育、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形象和抽象相对应,抽象的东西带有普遍性特点,以往我们的德育手段常常会运用说理的形式,从大道理入手。而形象的东西比较具体,可感知性较强,所以,形象德育与说理教育不同,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那就是通过形象启迪思想。其实,古人早已认识并应用了形象对人的思想启迪作用。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就是由生动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因此可以说,形象德育是人类认识规律的反映。生活当中不缺少形象,正如思想家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生活中的现象千差万别,形象不同,对人的影响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相信,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要想达到通过形象启迪思想的目的,其特点还体现为共性与个性相统一。这里的个性是指形象德育中的形象,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是独一无二的,表现出特有的细节、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之中包含有共性,人们是通过个性来认识和获得共性的。所以,一个个具体特殊的个体、细节、现象对于形象德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育中的形象具有特殊性,它与生活中的其他形象不同,具有自己特有的形象德育功能。
2 体育的形象德育功能
2.1 通过目睹比赛获胜后的升国旗、奏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鼓励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亚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各种国际体育比赛,其原因在于体育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也在于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性赛事设置了升国旗、奏国歌的仪式,这是其他行业和其他活动,包括其他非体育赛事没有的现象。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和国歌奏响,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必然会感受到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荣耀和骄傲。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在为国参赛的国家队和运动员对爱国主义的认知、情感养成、意志努力、行为模仿等各个环节。1982年中国女排获得了第三届排球世界杯比赛的的冠军,举国欢腾。中国女排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来电和来信,据统计,其中85%的来信来自大中小学的学生,其中一位自称曾经心灵麻木的大学生给女排的来信中写道:“十年长醉,十年麻木,我已经失去了欢乐和悲哀……而今,你们重新唤起了我心底对祖国的爱,是你们顽强的身姿、昂扬的斗志和对祖国赤诚之心点燃了我即将泯灭的爱火,……十年来我第一次感到做一个人的尊严——中国人的骄傲。也许有人不会相信,一个小小的圆球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激发他爱党爱祖国的良知。”[1]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荣获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在奥运会奖牌榜的空白纪录。许多老华侨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感受到了做一个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有位老华侨在信中说:“祖国积弱百年,侨胞旅居异邦多受压抑,今得见诸位在世界体坛出人头地,莫不感扬眉吐气,一舒积抑。”[2]郎平在2019年中国女排世界杯赛夺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只要穿上带有祖国标志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3]中国女排成为了爱国精神教育的典范,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2.2 通过体育竞赛中团结合作的感受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之一。集体主义常常表现为团结合作,以集体的获胜为获胜的标志。体育运动是以运动项目为载体和形式的活动,运动项目按照人数参加的多少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有如乒乓球的双打、羽毛球的双打、沙滩排球等两人集体项目;有4人为单位的冰壶;有5人为单位的集体项目篮球、5人制足球等;有6人为单位的排球、冰球等;有11人为单位的运动项目,如足球和橄榄球;参赛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为英式橄榄球,最多可15人为单位同时参赛,另外英式橄榄球还有10人、7人制2种比赛形式。集体主义所要求的团结合作精神需要具体的、生动的形式作为载体,没有参加过集体活动的人难以深刻具体地理解集体的涵义,一般都会停留在抽象的认知层次。体育比赛的集体项目就是根据团结合作的要求设计出来的。以排球为例,排球规则规定:每位球员都要按顺时针方向轮换,既要轮换到前排拦网和扣球,也要轮换到后排防守和接应;每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2次(拦网时除外),一队最多击球3次(拦网触球除外)就必须要将球击过网;除了发球外,每项技术都要在集体配合中完成。在这样的规则要求下,即使是世界级的优秀球员,如果没有队友和团队的配合,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人技术。每个位置有每个位置的责任,一传负责接对方发来的球,二传负责为扣球或得分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主攻手负责一锤定音。这样的分工如果没有很好完成将会影响队友的正常发挥。队友之间不会因为失误而产生抱怨,因为队友很清楚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选择是相互理解和宽容,相互鼓励和配合。朱婷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后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在你觉得快不行的时候,你就觉得还有队友支持你,队友有困难,我觉得我还能顶上来。”[4]因而,集体项目获胜后人们看到的常常是相互之间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这种场面会启迪我们理解,获胜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尽职尽责才是获胜的法宝。这种思想意识参加集体比赛的运动员体会最深,观看集体项目比赛的观众也可以感同身受。
2.3 通过汗水和咬紧牙关的体验进行顽强拼搏精神教育
顽强拼搏是体育比赛获胜的运动员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质,也是人们在其他任何一项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精神武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之一。顽强,就是不放弃,表现为遇到困难时咬牙坚持到底的态度和行为。太多的人就是因为不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而功亏一篑;半途而废也是生活、工作学习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拼搏,就是尽全力去做,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常常表现为一身身的汗水。出大力,流大汗的现象也可在劳动竞赛的场景中出现,但随着学生们参加劳动竞赛的机会减少,常常可见的还是体育训练和比赛中的汗水湿透衣背的经历和场景。每个学生都有过1500米跑的亲身体验,因为生理上出现了第二次呼吸的现象,身体上产生不适,对人的心理提出了挑战:坚持还是放弃?咬牙坚持下来的学生品尝到了咬牙坚持的滋味,也真正理解了顽强的含义。以中国女排夺冠之路为脚本拍摄的电影《夺冠》,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了中国女排夺冠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汗水和咬紧牙关的生动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冠,夺冠路上展现的是女排队员一次次跌倒、爬起、爬起、跌倒;汗水湿透衣背,劳累伤痛不堪忍受,女排队员的牙关紧咬,眼睛里迸射出的却是坚毅的目光。郎平总结女排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的经验时说:“关键还是从平时的训练中就严格要求,比如冬训的时候我们就强调要突破自己。我们的训练贯穿上午、下午和晚上,此外还要看比赛录像,有时候我自己都看恶心了。”[4]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女排代表时特别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5]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实现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国民精神品质,需要人们亲身体悟才能深刻理解,才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
2.4 通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技进行公平竞争精神教育
竞争,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现象,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人类赖以进步的客观规律。社会竞争是指个人或组织团体之间,为获得同一个目标而进行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分出胜负或优劣并导致利益的再分配。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人类反对阴谋竞争和野蛮竞争,希冀和赞成公平竞争。公平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它要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生存、享受、发展的权力和机会,这种公平观,不以分配均等为目标,而是以机会均等为条件。它要求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市场竞争,排斥一切特殊权利,反对一切权利依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竞赛,是人类社会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原则的典型模式。《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努力使运动中普遍贯彻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6]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则性设计,才使得我们看到了运动员们不论进行多长距离的比赛,大家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了掷硬币挑边的现象;比赛双方人数对等的现象;双方在比赛的过程中轮换发球、轮换场地等现象;我们还看到了运动员按照体重划分组别的现象;比赛场地相同、比赛裁判相同、比赛规则相同等等现象。尽最大可能使得比赛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奥林匹克运动赛事的灵魂。日本学者久松荣一郎在其所著《运动与社会学》一书中认为:“运动所得良好的结果是勇气、忠实、正直、公平、忍耐、协力等。”[7]公平是我们国家在社会层面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有赖于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公平意识的建立,以广泛开展体育竞赛为手段,让公民广泛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显然就是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公平竞争精神的教育。
2.5 通过红牌罚下场等现象进行遵守规则和纪律教育
在足球比赛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红牌罚下场”的现象。这个现象是足球比赛规则所规定的,是指当运动员严重违反比赛规则时由裁判员对运动员所采取的惩罚行为。为了比赛的正常运行,不论是什么项目、级别和类型的比赛都制定有比赛的规则,如果违背规则就会受到惩罚。违背规则的程度不同则受到的惩罚程度也不同,足球场上被裁判员出示红牌罚下场是足球运动员场上所受到的最为严厉的惩罚,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法国队与意大利队在决赛场上相遇,法国世界级的球星齐达内用头故意猛然顶撞意大利队的马特拉齐后被红牌罚下,就此结束了自己的足球职业生涯。非常生动地演绎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这与现代社会所遵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完全相同的。足球场上我们还可以常常看到裁判员给运动员出示黄牌警告的现象。田径赛场上会看到抢跑被罚下的现象;会看到跳远踩线不被记录成绩的惩罚现象;会看到投掷铁饼出离铁饼落地范围不被记录成绩的惩罚现象;乒乓球的发球因为自己的衣服遮挡了对方运动员的视线也会被判重发。
可以这样说,凡是参加过或观看过体育比赛的人都非常熟悉体育比赛中的犯规被罚现象。实际上,这在体育社会学中就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教育现象和过程。人的社会化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专指一个人由生物属性的人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社会规范和纪律学习和遵守的过程,也是社会技能学习和角色扮演学习的过程。当一个人学会了遵守社会规范和纪律的时候,就说明他具备了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属于德育的范畴,需要借助于教育的各种形式加以培养,参加体育比赛就是一种非常具体生动的遵纪守法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和社会化过程的完成。
3 结语
体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满足学生的体质增强、健康促进的需要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发展学生的人格,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也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德育的过程遵循着德育自身的规律,体育作为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具有许多与其他课程不同的德育素材,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形象德育功能,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目标大有研究和实践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