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对英雄人物形象的构建
——基于《叶问》的研究
2021-11-22曾丽冰伍姚婷
曾丽冰 伍姚婷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中国人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1]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看自身的定位以及外界的评及定位,故国家形象的构建,是国家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宏伟蓝图。文化基因规定着民族走向,历史传统诉说着国家意愿。“和谐”的核心定位是中国历史与文化对中国未来发展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内在规定。[2]中国屹立在世界不倒其最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有这种精神、文化灌输在中国大地,将其各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百花齐放的民族大融合。武术是和谐文化,完全体现了我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3]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方式、一张名片,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定的词汇、中国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4]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模式,咏春拳在武术中亦唯美的展现了其思维模式。咏春拳是在中国文化的大环境下孕育、萌生、发展的,其技击理念和思想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精髓,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阴阳变化以及中庸思想等在咏春拳中都有所体现。[5]咏春拳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收敛,同时也是外在的张扬,其一招一式均在其拳理中体现。通过近几年来《叶问》系列电影,让人们对咏春拳熟知。
1 《叶问》:以咏春拳为脉络的咏春精神塑造
中国自古以来均有“以和为贵”思想。咏春拳具有“守攻同期”的拳学理念,同样这是咏春拳传播的理念,以和为贵,贵在修炼咏春拳的过程,并不在于好战。在电影《叶问》中,电影开始便以广东佛山为镜头,佛山一片欣欣向荣,武馆遍地开花。广东拳种众多,各门各派均有代表,唯独叶问,作为咏春代表,并未开馆,且不收徒。同时不乏缺少挑战的人物。时长有人挑战叶问,叶问也并未表现出张狂好战的姿态。第一次是新开拳馆廖师傅,在面对同行挑战时,叶问选择闭门切磋,使用咏春拳应战,叶问不主动进攻,但是招招以守为攻,招招命中,但是又点到为止。第二次是外地人金师傅来佛山开拳馆,将武术一条街都战败,叶问最终将其打败,并说出“不是南派拳北派拳的问题,是你的个人问题”。从电影中,全影片以咏春的技击性为主,将其技击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将金师傅打败后,叶师傅名声迅起,整个佛山均想叶问开馆收徒,并称其佛山咏春第一。叶问仍保持淡泊名利。在影片中,1937年,中国被日本侵占,佛山一片民不聊生,拳馆也消失了,练拳的人也没有了,拳馆的师傅都去挖煤去了,叶问也不例外。在遇到日本挑人做陪练时,身边的好友失踪,叶问为寻求答案去比武,在看到廖师傅被枪打死的时候,叶问勇敢站出来,用咏春拳一挑十将日本人打败。当问到叶问叫什么名字时,叶问淡淡的回答:“我只不过是个中国人。”面对外敌时,叶问用咏春拳维护了一个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在遇见往日好友开作坊遇到打劫时,叶问终于站出来教授大家咏春,用咏春保卫自己,保卫最后的一片家园。
影片中,咏春拳以一种精神寄托灌注到由叶问个人到佛山民众,最后到国人。由练习咏春拳一开始的强身健体,到最后的保卫国家。咏春拳传达出来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表达出了咏春拳不可侵略性的拳理。在修炼咏春拳成为人民群众积极向上,为在战乱中带去了一丝生气。在现实生活中,修炼咏春拳有一个口诀:来留去送,甩手直冲;长桥短打,以形消势;落马摊腰,移步救手;盘桥漏打,指必摸桥;落空失午,就势朝新;能悟此理,妙用无穷。[6]咏春拳将其练习的技巧用48个字就将其描述,其中“守攻同期”的理念就是在对方攻击时,破坏对方的攻击,同时在同一时间进行反击对方,抓住时机,将被动变为主动,反守为攻。这个拳理像影片中叶问与人切磋时,不会主动攻击自己的同胞,但是一旦对方进攻,立刻在防守中主动反击。这是叶问的人物塑造,同时也是对咏春拳的一个灌注入拳的灵魂的诠释。
2 《叶问》:以咏春拳为脉络的英雄人物形象构建
在《叶问》这部影片中,以叶问为主要角色,塑造角色的定位便是英雄角色。“生于乱世,以武行侠”便是叶问的真实写照,虽然没有中国传统电影中侠客的飞檐走壁、行侠仗义般高于生活的人物表现,但叶问先后沦入战乱中的广州及香港殖民地,却都成就了自己“以武行侠”的义举,这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对“侠”这一身份认定。[7]
2.1 同胞之间的切磋见咏春之含蓄
在整部影片中,有比较多的桥段关于叶问与同道中人之间的武艺切磋。在影片开始,廖师傅新馆开业,于是便挑战叶问,叶问不慌不忙,并且邀请其一起共进早餐。“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我在吃早餐。”叶问坚守着即使热爱拳,但也不能辜负与家人共进早餐的习惯。早餐后,不等下人收拾完便急着开始进行切磋。切磋后即使赢了,也和气将其送走,并对输赢闭嘴不谈。在此,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谦虚而又低调的叶问形象,做到真正无谓声名无谓功利的“武痴”。这如咏春拳般,唯有沉下心,做到神形合一,方能治敌取胜。咏春拳的套路“小念头”是最基础最更根本的套路,故同时被称为“小练头”。小念头练习时有句话叫做“小念头不正,终生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这便是影视中通过对叶问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侧面的影印出咏春拳的风格特色。
2.2 外敌之间的决斗见咏春之外露
在电影后半部分,讲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被抓去供日本人娱乐陪练。叶问一开始避免去惹是生非,但是在好友“武痴林”失踪后,便立刻答应去日本兵营以便探个究竟。去到兵营看到自己的同胞惨死在日本人的枪下时,叶问怒了,站出来生气地说一挑十。没有了与往日同胞们切磋时的内敛,多了招招治敌的狠劲。最后叶问拿着染满血的米袋,“我不是为米而来”“我只是个中国人”等话语,每句深入人心。如果说,用“小念头”来表现咏春拳的含蓄,那么则可以用“标指”来展现咏春的外露。标指内的招式多以打为消、险中求胜、但求速战速决。[8]同时咏春的标指还有一句话叫“咏春标指不出门,还魂急救标指手”。在电影中,最后与日本军官决斗的画面,更加形象的展现出了咏春拳打的短快准狠,咏春拳对内修身养性,对外保家卫国。
3 《叶问》:以咏春拳为脉络的小人物形象构建
3.1 张永成——贤良淑德
张永成这一角色在《叶问》片中是作为叶问的妻子。从剧情开始,张永成并不支持叶问练习咏春拳,故在木人桩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透露出一个小心思阻止叶问再习咏春。在金师傅上门挑斗的时候,满嘴不屑的侮辱武林的时候,张永成直接放下一句话“别打烂家里的东西。”一方面是对叶问的信任,一方面更是对咏春拳侧面的支持。在片中最后部分叶问要和日本军官决斗时,张永成已经感受到了自己最初的不该,坚决要回到角斗场观看叶问最后一战。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理解到理解,以咏春拳为一个脉络,家重要还是拳重要最后上升到用拳正名,正名自己,正名国家。这无疑是一条很好的感情线。用女性的细腻去描述这一路线。假如将本片中的拳换成别的拳种,人物换成别的人物,是否还能成就这一部大片呢?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片中,金师傅嘲笑咏春拳是女人拳,而叶问说好的拳不分男女,这便是对这部片子所要阐述的一个理念。拳种不分性别,同样拳种也不分国界。这同时是借助咏春拳为去为性别及族群去正名。
3.2 武痴林——沉闷中的执著
武痴林被叫做武痴林并非没有原因,在里面是作为一个热爱武术,不分派别的典型代表。叶问说武痴林“哪个师傅都想拜入门下”。武痴林曾多次想拜叶问为师,并时常去与叶问请教、切磋。每每切磋之后便能顿悟。通过武痴林同样去敲击了叶问对咏春的热爱,喜欢将其分享,用其他拳种与其对练中,去提升自己。武痴林一生终于武,最终也死在武场上。这里表现出来的是习武者的一种不服输,不怕死的精神。习咏春者,想习的精髓,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将练习作为终身练习的目标,去练习。咏春之猛劲可未南拳之刚猛,未太极之连绵,未长拳之舒展,但咏春可以近打,可缓可急,对于练习者年龄是一个极大的宽限。
3.3 李钊——未泯灭的英雄梦
李钊,最先是警队队长,在酒楼时认为自己就是王法,有枪最大,到见识过了叶问的技术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叶问击败金师傅时候,第一个挑头要叶问开馆,要拜叶问为师。在日本侵略的时候,立马又转去做翻译,在乱世中寻求一条活路。李钊无疑是学术派的代表,但是对咏春也是热爱,即使到最后从未习的咏春,却处处维护叶问,维护咏春拳。在金师傅挑战时,对叶问说“用咏春拳打败他,为佛山出口气”;在与日本三浦决斗时,看着叶问用咏春将其打败,眼中也是充满了激动,叶问咏春,无愧他眼中的第一。这几个片段无疑是将咏春拳的技击性表达的很清楚。现实中,咏春也许并未能像电影中那样出神入画,但是咏春亦是有很强的技击性。如今练习中有单黏手等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长桥寸劲、肘底力、震荡力等对身体练习发劲的要求。
4 《叶问》:以咏春拳为脉络的国家形象构建
4.1 世道太平,有家有国
影片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平年代。一切都将是如此和睦,习武之人之间相互切磋,习武成风,佛山被称为拳馆一条街,象征着武术大融合的场面。在那个年代,叶问承担着一个“我不是怕老婆,只是尊重老婆”的好男人角色;即使热爱咏春拳,也会陪家人吃完早餐;也会看妻子的眼色尽量不去与人切磋。一切以家庭为重,也不设武馆与别人争强好胜。通过练习咏春拳修身养性,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小家生活。世道太平,习拳只是一种爱好,并且强生健体。正如舒建臣在《咏春搏击功夫教程》中写道:咏春拳是传统武术的精粹。是一门搏击艺术的哲学艺术。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陶冶心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卫之术。[9]
4.2 战乱之年,有国才有家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日本侵华,民不聊生,叶问的居所被侵占,只能落魄居住在一个小地方。叶问去找工作,发现大部分拳馆师傅都在煤场工作,叶问也随入其中。本想安稳做好自己,岂料日本士兵将中国人民抓去作为陪练,其军官还将其当做一场娱乐,还开枪射杀了中国民众,这点激怒了叶问。叶问为人民,为中国答应了应战,在后面叶问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的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不会明白的道理,因为你们滥用武力,将武力变成暴力,去欺压别人,你们不配学我们中国武术。”叶问,在战乱间,站出来教工人练习咏春拳自保,用咏春拳振兴民族精神。
当前中国,追求和平,正如剧中那个年代,即使会武术,也不会将其变成一种武术暴力去侵占别人的国家,去欺压别人。通过咏春传达出中国热爱和平的形象。同时也通过影片侧面敲击出中国别人不犯我,我必不犯人的大和思想,也展现出了人若犯我,虽远必诛的热血气概。
5 结论
咏春拳虽然看上去窄桥窄马,而动作短小、快捷,甚至有点女人味,但是它的出手却是极为快速、直接、凶狠的。作为一门完整的格斗体系或武学系统,咏春拳不仅刚柔并济,而且内外合一。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强的实战效能,因为它从创立至今就一直极力追求格斗的最终结果,这也是咏春拳标榜的地方,事实上咏春拳就是以实战立名的。[10]电影《叶问》通过情节的开始到结尾,全片通过咏春拳这一脉络以及情感寄托为主线展现了我国武术的技击性的本质属性,同时也传达了武术的一个中和的文化以及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咏春拳是一门哲学,也是国家软文化的一种表达,用电影媒介将其拍摄成影视作品,不仅让世人熟知,也让更多人去挖掘其中的美,对外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播途径,同时也塑造出一种国家文化,一种内在的素养修为。通过对电影中咏春拳的构建,塑造出一个和而不同的中国形象;塑造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