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021-11-22张国红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技能幼儿园

张国红 张 婷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幼儿园,山东枣庄 277400)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都是导致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因素,还应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可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茁壮成长的需要[1]。

一、营造安全环境,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要合理利用已有资源,为幼儿精心营造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安全教育,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一)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划分了许多区域,且每个区域都要有防护措施,如攀爬区、军事体验区设置在草坪上,滑翔区设置在沙池里,高跷区、滚筒区设置在人造草皮上……室内外各区域安全责任要落实到班组、个人,实行区域包干制:承包教师负责检查场地、器材、玩具有无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制订区域安全活动规则,保证区域活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幼儿园的安全小组定期对园舍、环境、设备、场地、玩具,以及水、电、暖、消防设施设备检查维修,针对不安全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幼儿安全。

(二)设置安全标识

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处、开水房、电梯间等存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贴上标识,提醒幼儿注意防护。在楼梯台阶上画有小脚丫,让幼儿知道上下楼梯要依据小脚丫方向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在室内外各区域贴上安全活动标识,如在木工房贴上安全使用工具的标识,预防砸伤、锯伤;在图书室贴上正确看书、保护视力的标识;在滑梯区贴上禁止头朝下的标识……利用各种安全标识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

幼儿园主路两边的宣传栏张贴各种传染病预防和安全教育知识,供家长在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时,或者教师带领幼儿散步时,引导他们学习自我防护知识。各班根据教育计划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安全教育知识,内容定期更换,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按季节不同在活动展板上制作“火灾来了我不怕”“安全防控我知道”“防溺水”等安全板报,让幼儿在欣赏色彩鲜艳的画面、学习朗朗上口的儿歌、阅读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中,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行为习惯是安全的基础,而自我保护能力则是安全的重要保证,二者是紧密结合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行为习惯中的每一个细节,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2]。

首先,由于幼儿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教师要教给幼儿安全保护常识,使幼儿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如不带危险品入园;不含着东西睡觉;上下楼梯不能拥挤、推搡、奔跑,不能单脚、双脚跳,更不能顺着扶手往下滑;不能随便把异物放入口、鼻、耳、眼,否则这些部位会受到伤害;吃饭、喝水时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入气管……这样,幼儿就能形成规则意识并遵守规则,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其次,注重生活中自我保护技能的培养。现在多数幼儿生活在爱的“保护罩”中,家长的过度包办、教师的不敢放手,导致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得不到提升。幼儿要么胆小、怯懦、不善探索;要么好奇、激进、盲目模仿,很容易出现危险。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如多到户外开展走、跑、跳、钻、爬、攀等游戏活动,训练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加强对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组织幼儿参加消防和自然灾害方面的模拟演练,使幼儿亲身体验危险来临时该如何应对,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逃生技能。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各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将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图片、视频、宣传彩页、故事、儿歌、绘画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知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比如,在开展语言活动“我爱我家”中,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并记清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以及自己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如果走失可以电话求助;在开展科学活动“认识火”中,教师要让幼儿知道如何防火、灭火,发生火灾时如何保护自己;在开展社会活动“特殊的电话号码”中,教师要让幼儿记住报警110、急救120、火警119 等特殊号码,知道遇到危险应拨打哪个电话求助;在开展健康活动“侦察兵”中,教师可在游戏场地设置障碍物,让幼儿扮演“侦察兵”,发现不安全因素,把危险品清理掉,排除安全隐患;在开展绘画活动“防溺水”中,教师要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幼儿了解自防自救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利用随机事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突发性事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向幼儿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技能,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玩游戏“木头人”时,幼儿在奔跑追逐时相撞,出现肢体擦伤,因而教师除了及时做好伤口处理,还要抓住这一契机,针对这一事件与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相撞?奔跑时如何避免相撞?受伤了怎么办?指导幼儿学会如何躲闪、避开别人的碰撞,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又如,在玩玩具时,幼儿间发生争抢,出现抓伤、咬伤,因而教师要及时教育幼儿同伴之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学会分享,不能争抢玩具,不能用玩具打人,更不能抓、咬小朋友。教师看到幼儿在活动中做出危险动作、手拿危险物品互相追逐打闹时,都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这些问题不是一两次主题教学活动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家园合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不能只靠幼儿园,而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内容存在于家庭中,这就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家园合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幼儿园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计划、目标,以获得家长配合。同时,幼儿园还要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向家长推荐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技能,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常识。总之,幼儿园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园和家庭同频共振,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琐碎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精心呵护幼儿,共同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技能幼儿园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爱“上”幼儿园
拼技能,享丰收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