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22何林林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教师应

何林林

(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甘肃华亭 744100)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背诵优秀的诗文160 篇(段),同时针对各学段的学生提出学习诗文的重要作用。古诗词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的文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审美情趣。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古诗词学习在初中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初中阶段涉及的古诗词,虽然大多言简意赅,但其意境普遍较为抽象,而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1]。加之,目前一些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形式单一,使得语文课堂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为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造成了诸多困扰。

一、当前古诗词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前阶段,由于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的认识不足,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简单地将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视作“1+1”的过程,由于需要讲解的古诗篇(量)增多,导致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在群文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思想教育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基础字、词和句的讲解,导致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课演变成为“思想教育课”。

(二)选材随意,议题不够明确

在目前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以应试教育模式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为主,很少考虑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提升,未能对议题及文本的选择引起重视。

(三)课堂问题设计过多,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问题环节,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不得不设置大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教师要么讲得过多、过细,导致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思考的空间;要么问题设计过多,不够精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忙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没有充足的时间内化教师讲解的知识。

二、群文阅读的概念及特点

(一)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选择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模式和方式,也是当前学术界探究的全新的阅读方法,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师对选定议题范围内的多个阅读文本(没有主次划分)进行指导,旨在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群文阅读是当今教育形势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广阔的阅读资料。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第一,主体性。群文阅读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通过互动和讨论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握“导”的度,始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第二,交互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为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及群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必须有机融合、缺一不可。因此,教师除了要精心备课,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第三,探究性。在设计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时,教师应围绕涉及议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尽可能地调动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观点,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三、开展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如何选择文本

“议题”和“文本”的选择可谓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一堂成功的群文阅读课,离不开这两者。教师除了要明确主题外,还要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文本。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应充分注重对“群”的理解,即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文本。教师应在确定议题的基础上,围绕同一议题收集古诗词,为群文阅读提供必要的素材,使阅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即为古诗词的选择,所以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文本选择应以教材为基础。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更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材为载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例如,在教学《饮酒(其五)》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此时,教师可考虑选择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系列古诗进行群文教学。

其次,教师选择的古诗词之间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选定文本时,一定要深挖教材,在事先敲定的议题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以依据文本内容选择文本,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寻找文本之间的联系点。例如,在教学《卜算子·咏柳》一词时,教师若以梅花为议题,可以选择王安石的《梅花》、卢钺的《雪梅》等古诗;如果以冬季景色为议题,可以选择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最后,文本选择应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相契合。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选择文本。一开始,教师可以选择浅显易懂的内容,随着年级升高,教师可为学生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古诗词。教师如果以古诗词中的“莲”为议题,可为七年级学生选择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八、九年级学生选择周邦彦的《苏幕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二)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是指教师为完成预期的阅读教学任务,在已选定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在文化自觉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对古诗词进行阅读和理解,课堂上呈现的大篇幅古诗词均是由教师精心筛选而来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古诗词群文阅读的组织情况向学生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古诗词,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设计引导问题需注重以下两点。

其一,语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而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更加切合的引导性问题。其二,引导问题的设计应从整体出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由于初中生的认知和智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从整体出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例如,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可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总之,在问题的设计上,题目数量既不可太多,也不能太少;题目难度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务必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而取得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总之,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务必要在对群文阅读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吃透教材、熟悉文本、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情感),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语文古诗词的体系。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教师应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