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021-11-22郑淑姬

名师在线 2021年13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科学

郑淑姬

(福建省霞浦县第二小学,福建霞浦 355100)

引 言

科学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科学学科对小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的作用,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核心素养教育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探索高效、有趣、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师资问题

小学科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兼任教师多。一些学校的小学科学教师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新课程改革后,虽然小学科学课程课时量由原来的两节增至三节,但是实验教学仍然是一大难题,教学有量无质。另一方面,一些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弱。专任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科学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造成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1]。总之,现有的师资配比很难满足小学科学实验发展趋势。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应是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因此,科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科学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具有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既是学校的教育目的,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小学承担着培养社会可用人才的社会责任,而社会也有一定的教育责任,需要为人才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这是良性社会教育循环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要与社会接轨,而社会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叠加,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开放性的科学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

小学科学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许多领域,教学难度大。小学科学教师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确定多元化的训练方式和考核机制,将培养实验意识落到实处,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做好素质培养工作。由此可见,只有综合素质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线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五点谈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路径,以供参考。

(一)创新实验教学思维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打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体系的编排,但是不能以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为主导,而是要注重现代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注重“一以贯之”的教育思维。很多时候,学生觉得科学理论知识过于庞杂,对知识的消化缓慢。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如举办发明竞赛、布置实验项目比赛等,同时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体系的探索、质疑、试验、探究,让创新思维贯穿于学生的科学学习中。

(二)融合创新教学机制

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与初中、高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综合效果。首先,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验课题进行深度融合,并围绕实验创建小组。其次,在实验中,教师要以实验室中的资源为主要依托,按照实验内容对其进行分类,让学生熟悉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式。最后,教师要根据每次实验课题的不同,让学生自由组织实验小组、自主确定研究课题,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创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想法与教师沟通,但是实验的主体框架必须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增强科学实验教学机制的融合创新性。

当科学实验课程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已经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未来学习方向有了大致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在教学中融合科研训练,如建议学校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上传到平台上。学生浏览网站,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然后教师与学生一同努力将实验思路付诸实践。这样的科学实验训练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提前让学生感受科学实验训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意识。

(三)帮助学生积累实验知识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从无到有”的理论知识教学,然后促使学生实现“从少变多”的学习经验积累。长期以来,师生都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思想中不免有传统教育方式的惯性,在科学实践教学中总是将自身的思想和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提供实验操作路径,点明教材内容重点,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寻找科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验知识,积累实验学习经验,提高实验能力。

(四)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研究需要学生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在日常科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意愿,并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更多地作为教学辅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并针对当前的科研项目分享一些前辈和先驱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来校访问和讲座,针对自身的科研事迹和学术思想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谈谈对科学实验的看法,让学者与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

(五)渗透科学实验意识

小学科学实验知识门类繁杂,具有技术含量高、学科交叉性强等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优选课程内容。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学科课程分析小组,由资深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作为骨干,结合现状,将不同领域中的科学应用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兴趣选择,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现代科学实验的发展不可能依靠个人完成,团队配合和协作是未来科研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科学实验知识基础,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其制订相应的实验课题,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消息共享,以此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小组成员之间还要注重“角色互换”,即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还要了解和尝试其他小组成员的任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完成相关的实验后,每组都要进行成果汇报,其他组对其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锻炼沟通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教师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科学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科学拔牙
小小科学实验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