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路径研究
2021-11-22钟擎刘香萍郑建蓉
钟擎 刘香萍 郑建蓉
(广东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一、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汇集了五千年以来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大学生是我国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主体,开展外语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外语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在对外交流活动中能够把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对促进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外语专业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
在外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中,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在文化差异协调力的全面发展上。尤其当前西方的思潮快速涌进国内,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很多大学生无法对一些外来思想给予正确而理性的认识,对自身承担国家建设重任的认识不足,甚至出现过度崇尚西方文化,贬低自身文化的现象,“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较为突出,这对于新时期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只有在日常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才能够巩固大学生脑海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其在不同的文化交际过程中都能够将传统文化价值弘扬开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外语教学的重要使命
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有较高的要求,能够更准确、全面地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以此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加强外语教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对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举措。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外语教学过程中,破解跨文化交流中的难题,是外语教学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指导的缺失
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有科学、明确的理论指导。然而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纲要中虽然提到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比重,但缺乏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相关的政策措施指导也存在偏笼统、不详细的问题。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应迎合世界多元化文化发展脉搏的举措。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还需要更多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反观我国当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研究,缺乏针对外语教师教学实践工作方面的指导和参考。从学科融合角度而言,目前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育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语文课和思想政治课等,结合外语学科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就导致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缺乏,进而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理论性的指导。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程度不足。外语专业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教材涉及什么教学资源,教师就会向学生教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外语专业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基本都是以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等为主,涉及我国文化内容的资源非常少。
(三)融入的自觉性缺失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递知识和文化,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于教学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中所承担的文化教育职责认识不足。在平时的外语专业教学工作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意识不足,缺乏主动探究意识,自身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传统文化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整合方法的掌握不足,很容易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中华文化教育缺位的问题。
四、优化策略
(一)开展好融入前的准备
1.培养与提升外语专业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不仅要担负“教书”的任务,还要承担起“育人”的职责。在开展外语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能够树立传统文化践行的范例,为大学生今后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外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际教学活动是否能够科学高效地开展。唯有教师致力于增强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这项工作。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往往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外语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的自信心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强化,心理压力过大限制了其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过度关注英语教学的成绩,使其并不能够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实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所以,要想在外语专业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外语教师不单单要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同时应当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丰富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渠道
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提升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能够更准确、全面地认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当成是跨文化学习的重要前提,才能真正做好英语教学的中华文化渗透。促进教师文化素养培育和提升,不仅要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学校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组织工作,不断丰富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渠道,为教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课、教育科研工作研讨会、传统文化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利用这种参与式、互动式研讨来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的成功经验。此外,要想增强外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应当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学习中来,使教师自己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个人的文化自信心。
(二)精准抓好融入的切入点
1.开展修订课程标准
开展修订课程标准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外语专业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推进课程建设以及课标修订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外语专业课程标准之一。对于课程安排来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应当合理划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课程,例如说,国学导论课程、古诗文鉴赏课程等。修订外语课程标准是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的逻辑起点,明确融入机制和传统文化意识目标,在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应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组成比例,如增加一些关于传统风俗、历史人物的介绍,同时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内容不宜太难,要尽可能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2.英语校本教材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高校所在地区传统文化内容的特征,创办英语校本教材,以增强外语专业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如赣南地区可以结合赣南采茶戏,四川地区结合川蜀文化等,如此一来,可以有效传承和保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让外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确保融入过程的持续性
1.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性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是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规范化,能够按照统一化的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在这一前提下,首先应当尽快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外语教学大纲以及实践体系,如此一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予以规范,确保课堂秩序良好,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效率;其次是要做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衔接,缺乏知识体系的有效衔接,就会导致课堂上传授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零零散散,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保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才能实现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
2.保持教学组织计划的持续性
在外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在组织计划上同样需要保持连贯性。第一,学校应该完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学科教育的组织和计划。例如,在教师的备课上多监督,为了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效率,可以组织外语教师集体备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确保传统文化的持续性融入。第二,外语教师应当确保各个教学流程能够有序衔接,根据既定流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保证教学的连贯性。第三,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增加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的考查,开展好测试与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规范性和促进教学的功能。
(四)运用科学的融入方法
1.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推进传统文化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不单单局限在教室之内,而是营造更为有趣形象的情境,使教材内容枯燥单一的文字描述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借助于情境化教学策略来推动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影响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即是课堂情境的设计和大学生兴趣的激发。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扩宽传统文化渗透外语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让融入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教师能够在组织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选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或者播放视频等,要求他们观看其中对传统文化的讲解内容,从而更直观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也能够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和记忆中华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述方法。
2.开展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唯有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兴趣能够推动爱好的形成与发展,爱好可以将兴趣变为学习活动,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有助于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需要体现出形象性、生动性的特征,这样将更好地吸引大学生。例如,组织学生调研中华传统文化课题项目,以外语汇报的方式与同学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外还可以构建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平台,以便于和学生直接沟通,掌握他们的实际学习状态,确保传统文化渗透的实效性。外语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积极主动地给他们讲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在他们产生了一定兴趣后即可更好地引导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和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定期开展文化知识竞赛,或者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相关的一些娱乐活动,例如传统文化知识问答、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五)提高融入的教学效果
1.依据课程目标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专业教学路径的探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外语专业传统文化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的设置也应该分为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评价内容与标准应注重突出培养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在评价内容与标准时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观察,确保评价内容和标准能够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此才可以让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有序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客观综合性评价文化素养水平
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开展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开展阶段总结性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考查学生的传统文化水平,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灵活安排评价形式。以评价结果促进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通过持久的练习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强化传统文化素养。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评价情况并予以正确的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借助于持续性的创新改革,外语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总而言之,在外语专业教育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文化传播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的综合发展,对于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的高校英语教学应当针对外语学科教育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方法的探索,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可以在未来参与跨文化交流时主动分享我国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