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1-11-22陶婷婷
陶婷婷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通知,强调了在高校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新文科”建设方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强调,要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向明友,2020)。这一目标要求与课程思政的理念相交融。而高校课程中作为新文科有机组成的大学英语,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崔戈,2019),大学英语课程肩负着重大的思政教育责任,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有关“课程思政”的内涵讨论,主流观点主要有理念观、课程观、体系观和方法观。理念观强调高校开设的课程应以“课程思政”的理念为指南;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整体性的课程观(闵辉,2017),是“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陆道坤,2018);体系观认为“‘课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体系”(何衡,2017);而方法观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即通过全员参与和运作整个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生成与发展社会所期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与过程(何玉海,2019)。以上四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均强调了育人铸魂的核心。综合以上四个主要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现有课程及课程管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机的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教育部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了教师、学生、课堂等教学生态圈因子都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要因素。在《纲要》的指导方针下,具体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2020)》)中也从课程目标等多方面提及育人这一目标。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即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并不是完全推翻已有的英语教学模式而独立存在,是立足于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各环节中,达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的目的。课程思政切忌“两张皮”“平行线”现象。
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必然是建立在“大思政”格局下的、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与大学英语教学能力相融合的育人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
当前,全国各大高校都意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课程思政与各学科的有机融合模式。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性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设计,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2019)和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教授(2019)以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与方法具有深入的解读;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廖华英院长(2020)、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吴鹏(2019)副院长研究团队对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模式探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但总体而言,在实践层面,课程思政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深度融合的机制和经验还不足够,需要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大学外语部创新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包括“课程思政”教学校本大纲的制定,“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课程思政”专有师资队伍的组建,以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组成了“五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校本大纲的制定
“校本”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测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张晓惠,2020)。教学校本大纲的制定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制度基础。校本教学大纲的制定要求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为指导,综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定位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科特点、兼顾专业多样性、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是国家首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学院致力于服务所在区域及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培养所需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在此办学目的和区域特色下,结合学院所设各专业特点,大学英语课程服务于非英语专业的文理工各专业,更强调其应用性以及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互为促进的导向性作用。从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评价与测试各方面都一一对照,融合思政元素,制定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大纲。从制度层面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设内容以现有教材为立足点,深度挖掘每单元主题下所隐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代背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徐锦芬,2015)。资源库内容包括五大思政模块,分别为“视频资源模块”“文本文字与相关推荐网站模块”“课外阅读拓展模块”“主题分类思政课件模块”“思政习题与思辨任务模块”,每一模块都融入思政元素。
“视频资源模块”主要分为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课内资源通过课堂授课,直接呈现于学生;课外资源主要上传到校内自主学习平台(超星泛雅平台),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视频内容设置为任务点,计入学生线上学习积分)。“文本文字与相关推荐网站模块”以线上资源为主,学生循序渐进地与线下学习进度相匹配地进行自主阅读。“课外阅读拓展模块”是与单元主题相匹配的经典阅读材料,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一步深化理解主题内容,引导其高阶思维的发展。“主题分类思政课件模块”是为教师课堂授课所服务的主要思政课件,每单元分为思政导学、语言知识技能讲解、文化背景分析、思辨思维训练、任务反馈,各环节都融入思政元素。这部分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政习题与思辨任务模块”是资源库的创新部分。由于现有教材的课后习题设置多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为主,极少有高阶思维训练和价值导向的习题,因此,在资源库建立中,特加设了此部分内容的更新与补充,以实现教学各环节都有“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立,为课程思政的实践奠定了内容基础。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教育部《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示范引领,在基础课程中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大力推广课程思政理念,探索课程思政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而辐射全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乃至全校基础课程群体系,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院外语系首批建设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设立四个课程思政试点平行班,挑选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思政育人培训,同时,建立课程思政的教师共同体,保障试点教学的有序进行。
以教师所主讲的第四单元“American Dream”为例,首先,在教学进度的撰写中,专设思政元素模块,就此单元相关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供教师参考;其次,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准备阶段,学生在课前需登录线上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思政导学”模块,阅读教师上传的相关文本,观看视频并回答基于文本和视频的相关讨论问题,线下课堂这一主渠道,教师就课前的讨论问题与学生在课上进行反馈评价或再讨论。教师对于学生线上的问题讨论,可以发展学生对于“美国梦”的思想价值导向和讨论的焦点,在泛读环节,立足单元文本内容,讲解“美国梦”的背景与历史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将“美国梦”与“中国梦”进行对比,布置学生小组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资料的搜寻与整理中,学生在搜索中国梦的相关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政教育,在对所搜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自己讲稿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就学生的讲演进行即时评价,并归纳整理观点,展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学生自主发现了“中国梦”的先进性,油然而生文化自信。在精读阶段,以课文为主,讲解语言知识和技能中,隐性地加入思政内容,文中主人公的美国梦的实现历程,辅以类似的中国梦践行者的心路历程,进行内容的对比分析,最后,布置学生利用文中所学的句型和词汇,仿照课文撰写文章“Somebody's Chinese Dream”,这一任务既考查了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学生的思想价值发展,实现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教学与评价。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能否落实与推进,取决于能否建立一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具有高尚师德,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首先,在任课教师中厘选出专业较强、思想政治意识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党员教师担当课程思政示范课的任课教师,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深度研究课程思政资源库的使用。其次,团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研修与培训,以大学外语部“翠微沙龙青年教师联盟”为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与教学研讨,集思广益深度挖掘课本思政元素,不定期邀请校内思想政治课程教研组教师一同参与研讨,把握思政方向,并给予理论指导,形成知识互补效应。再次,搭建英语教师与学工、辅导员之间的桥梁,使得英语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相关的课内课外研讨,既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无形中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成功建立,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师资队伍基础。
(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
在评价内容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中每单元配套了具有价值导向的测试题,教师使用时,可作为课堂即时评价手段,或采用课前课后的线上测评,以此跟踪学生的价值导向发展,反馈教学实践。评价方式,不仅采用常见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创新采用的在线测评作为学习轨迹的跟踪与评价,学生在线学习轨迹将纳入综合测评积分中,按比例作为总评成绩的构成部分,在线测评不仅包括测试题,还有在线讨论、作业任务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在线学习系统的学情评价功能等多种综合评价手段,使得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课程思政的评价,不是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而是将课程思政评价整合到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中去,坚持显性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以显性为主,而思政目标的评价以隐性为主。既要考虑评价形式,也要注重内容。事实上,思政目标的评价,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建立具有独特的挑战。在此,教师所在团队创新建立了学生的长期“思政发展”档案,跟踪调研学生学习后(毕业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展,以此作为教学实践的反馈。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之本。课程思政的要义在于“立德树人”,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未来的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更需要具有“全球胜任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在语言知识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更需要在思想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成为四有好青年。外语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系统,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学内容为抓手,切切实实达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