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2021-11-22张宇杭
张宇杭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0052)
前言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开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完善职业院校教育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助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革新,这对培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通过分析教材、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等相关内容,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1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1+X教材改革
当今社会呈现出信息化发展趋势,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新工艺快速发展,但职业院校教材却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容易出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生产脱节的情况,而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也无法及时补充,再加上教师队伍职业能力水平有限。所以,从教材方面进行改革非常重要。而从证书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专业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将二者对应的教学标准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适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提升职业教学质量[1]。对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1.1 优化教材内容
为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当前职业发展和实践需求,职业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从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入手,梳理出对应的内容。构建系统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还需要全面分析现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并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融合。可以运行模块化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方法,促使学生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教学指标。
1.2 教材要具体实操性
目前,市场大环境不断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不断出现,因此,职业院校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优化更新。除了要更新内容之外,职业院校还需要提升教材的实操性,丰富教材使用方法,提高其应用率。职业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时可以积极开发线上教材资源,这样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强专业课教材的实操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3 提升教材信息化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教材需要体现出信息化特点,对此,职业院校需要可以结合 1+X职业等级证书构建线上课程,涵盖企业、社会所需人群,不仅有效扩充受众面,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迎合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构建线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限制,借助网络就可以实现学习,促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扩充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知识视野,从而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技能。构建线上课程,并采用模块化、信息化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懂得,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可以充分与互联网相结合,为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2]。
2 实现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改革
在社会对职业人才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改变,在与企业建立联合机制下,构建“双证书”培养模式,除了要培养学生在校学习能力之外,还需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而这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3]。对此,可以全面开展“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模式,借助校企合作下的有利条件,改革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出发,按照相关的职业标准,构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1 校内课堂模拟企业工作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校企合作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工作环境模拟教学,学生就是企业中的“员工”,而教师就是企业管理者,将课堂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结合,构建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处于企业工作环境中,感受汽车营销与服务有关工作[4]。而教师也需要利用企业模式,向学生提问,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家汽车 4S店,教师以顾客身份向学生提难题,看学生作为员工如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真正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该如何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促使课程能更好的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对接,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2 开展企业实践课堂
“校企深度融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提倡的政策,在企业与学校中构建联系,开展校企双师授课,促使教师变师傅,师傅变教师,从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到汽车相关企业见习,通过实习过程,促使学生深度感受汽车行业工作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等,让企业的师傅进行评价,同时将实习分数纳入到学生评价体系中。与此同时,校内教师也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5]。
3 调整并优化教学目标考核评价
基于“1+X”证书的背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当融合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除了必要的知识、技能考核,还应当全面融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构建出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实践性学科,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同时,服务与营销的过程还需要具备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因此,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是单一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强度,进而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日后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职业教师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需要不断渗透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汽车美容服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汽车洗车、漆面美容、汽车内饰护理(内室清洁、内室桑拿、内室消毒)开始学习,改变以往学生只注重职业技能学习的意识。而在专业考核上,也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形式,可以举办职校技能竞赛等,在检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能力,为企业选拔人才做好准备。
对于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具体考核评价,需要职业院校充分结合汽车营销与服务课程特点,并总结技能竞赛经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在考核中融合考技能、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涉及到职业能力所要求的知识点,促使教学目标与职业精神与能力可以实现有机融合,真正做到目的、方法、评价有机结合。
4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1+X教师能力提升
(1)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专项培训,比如,“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开发新课程体系、教学新方法创新、企业相关技术培训等,同时,也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全面提升指导能力,不断完善自身教学体系。
(2)职业院校要积极优化引进校外兼职教师,使那些掌握“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相关内容、具备新技术的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教学以及培训能力,促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教师教学模块化任务,帮助教师发挥能力,挖掘特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到更多的教师,融合教学创新实践与“1+X”证书,从而有效迎合新的市场环境,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5 结语
总之,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职业院校需要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质量,为该行业培养出优秀的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