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文化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1-22潘小红
潘小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 629000
引言
成渝经济区作为我国西南开发的重要区域。必将在“一带一路”这一大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成渝经济圈不仅有地理优势,还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同时也应该开展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外语人才将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历史责任,外语人才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使,是开发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的传承人,是促进成渝文化旅游的先锋队。因此培养优秀的旅游外语人才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
一 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成渝经济圈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其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当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高铁技术的快速提升使得成渝经济圈在交通运输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样就把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产业在物理空间上极大的缩短距离。
成渝经济圈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例如:百姓耳熟能详的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四川境内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很多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都有着极度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凉山彝族火把节、川北藏族转山会、摩梭族母系文化等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数不胜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6处,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更是遍地开花。与此同时,红军长征路、古代丝绸之路等等文化旅游资源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
二 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成渝经济圈还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一带一路”伟大经济战略的大背景下,成渝经济圈作为西南发展的重镇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也将得到持续的发展,不断地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同时发展。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为当地的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带动更多的就业,为我国经济腾飞,民族伟大复兴将做出重大的贡献。充分地发挥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优势,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紧抓好成渝经济圈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旅游知识,提高外语水平,打造高水平队伍
做好一个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资金、物质,人才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培养出能打仗打硬仗、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文化产业宣传队伍,是建设好成渝经济圈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条件。
如何把成渝经济圈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外国友人品尝到最正宗的川味儿文化旅游盛宴,将极大地考验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外语人才的能力。因此,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当中的外语人才,不仅仅需要有坚实的外语基础,更需要对四川地区的历史、名人、地理等知识具有充分的了解,还需要对不同景点、不同人物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二)我国文化旅游外语人才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中外语人才的培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资源不充足,当前课程设置不合理,与我国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匹配。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然而,我国高校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没有跟上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课本编撰,课程设置,都跟不上当前的发展需求。教材陈旧与时代发展脱钩,教学配套资源严重不足,阻碍了对文化旅游产业外语人才的培养。使得我国高校旅游产业毕业人员进入社会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既浪费了家长的金钱,也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同时文化旅游产业还招不到优秀的员工。
其次,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中旅游外语专业主要师资来源多由历史、地理、外语等专业的老师,缺乏旅游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以及相关的培训经验。在授课时很难透彻地讲解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容易出现偏重其主修专业而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加之其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导致其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直接应用[1]。
最后,我国众多高校中,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缺乏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比如:如何注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历史、政治、文化、地理等知识融会贯通地介绍给外国友人。这就需要在授课当中教师对于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多方面立体化的知识讲解,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 文化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文化旅游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当前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科学化的设置课程,有效的配置教学资源
成渝经济圈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相关高校旅游专业外语相关教材设置应更具本土化,在授课过程中应更接地气。在教材编辑本土化过程中,我国各高校应本着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充分地调动相关旅游行业的专家及具有外语教学经验的学者合作编撰。在整体教材编纂过程中,应当切合实际,根据时代的发展,深入地发掘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例如历史名人效应:如武侯祠、杜甫草堂这样极具IP化的文化旅游场所[2]。还比如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一定要在秦朝这一历史背景下,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分析当时的秦国国力。
(二)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旅游外语专业的课程设定不仅仅限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更在于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以其专业的语言能力,介绍给外国友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场景设定无小组讨论分析等等,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理论,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3]。通过在各种不同场所的角色扮演,如:机场、车站、宾馆、景点等等相关场所的角色扮演语言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使得其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进入工作岗位过程中可以直接的运用。
(三)积极开展联合办学,促进学生交流
成渝经济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成渝经济圈中文化旅游外语人才势必将更加的国际化。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到成渝经济圈。各高校应在此大背景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地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出国际化的高端旅游专业外语人才[4]。
(四)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学以致用是对文化旅游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相关各高校应多与有关国际旅行社展开合作。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学校作为牵头人,把更多的文化旅游外语专业的人才输送到实践岗位中去。通过国际旅行社优秀的导游作为引导,在实践中学、交流中体会,工作中积累。使学生迅速地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5]。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成渝经济圈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唯有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才能够充分地开发利用其文化产业资源。高校应该着力培养适合当下经济环境文化产业的人才,旅游外语人才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只有各方协调发展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文化旅游外语专业的人才,才能发掘成渝经济圈的文化旅游的经济价值,为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