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原生态秧歌在榆林民俗旅游中应用策略
2021-11-22赵一鸣
赵一鸣
榆林学院,陕西榆林 71850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经济水平地提高也拉动了旅游行业的提升。榆林传统民俗旅游作为陕西省独具特色的历史景点,呈现出深厚文化底蕴。在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的踪迹处处可循,它广泛流传于河北张家口、宣化、怀安一带,它的舞蹈形式多样、气氛欢快热烈、曲目优美激扬,深厚百姓喜爱。近些年来,陕北原生态秧歌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们在欣赏山川美景的同时,还能一睹原汁原味的北方秧歌,在拉动榆林民俗艺术表演的同时,也为继承和发扬秧歌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推动[1]。
一 相关释义
(一)民俗旅游
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指的是人们离开长住地,去异地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旅行方式,和其他旅游方式不同,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倾向于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感受其中凝聚的深厚社会内容,实地探究城市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俗资源。因此,民俗旅旅游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俗旅游高于其他的旅游方式,在引导游客感受民间歌舞文化、信仰文化、节日文化的同时,达到亲身体验和自我完善。
(二)陕北原生态秧歌
原生态作为近些年来新生的一个文化词汇,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从根本上说,陕北原生态秧歌指的是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的一种传统而原始的表演形态。陕北原生态秧歌作为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曲艺形式,包括榆林小曲、陕北秧歌和陕北说书等曲艺角度,充分展现着陕北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反映出了陕北民众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信仰[2]。
二 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的应用价值
榆林史称“上郡”,它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这里拥有奇特的建筑群落,同时也深受不同民族的思想影响,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也因此具备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价值。
(一)开辟民俗旅游的新思路
陕北原生态秧歌在榆林民俗旅游中,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秧歌本身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给人们重温以往的岁月、感受生活的变化、体会充沛的情感,因此,其民间艺术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艺术的本身。同时,原生态秧歌和榆林民俗旅游相融合,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充沛的文化价值。借助于对民俗旅游研究的新动向,陕北原生态艺术产业对地方旅游起到促进的作用,为民俗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辟了新的思路,深刻诠释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教育意义[3]。
(二)对原生态文化的抢救挖掘
随着我国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加速转变,陕北原生态秧歌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改变,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陕北原生态秧歌的发展历程中,也同样体现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发展的其他方面。因此,通过对陕北原生态秧歌艺术的抢救和挖掘,能够借助于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秧歌的表演形式进行纯粹的记录,使陕北原生态秧歌能够融入民俗旅游的各个方面,在文创作品、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积淀丰富的可视材料
榆林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具有鲜明的发展脉络、唱腔特点、风格流派,陕北原生态秧歌对比现有秧歌艺术的生存环境,音乐风格和舞蹈特点,其产业艺术发展更加全面,为传承和融入文创产品提供了众多丰富的可视材料,也为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研发传承了新的创作资源。
三 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面临的困境
当前,陕北原生态秧歌在榆林民俗旅游中的融入仍然处于初期,在以往的研究中,既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又难以被更多的学者所关注。纵观知网上2010—2018年存在的原生态秧歌学术论文,存在着研究史料挖掘不够、史料细节鉴别不清、研究内涵把握不准确等问题。在陕北民间曲艺整体性音乐艺术的研究上,现有的研究成果较为单一[4]。对于陕北曲艺艺术资源和地方旅游经济的融合不够完善。在系统化研究成果的积累上,陕北艺术本体的研究偏多,并且在资料的梳理、艺术的研究上存在不足,再加上当前人们对榆林民俗旅游的研究和关注不够,没有深刻融入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导致陕北原生态秧歌的旅游价值难以得到发挥。
四 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研究,增进对秧歌特色文化的传播
在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要想获得更好的运用,其发展重点要求在于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增进对地域性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首先,要借助于新兴媒体,利用网络等各项资源,让陕北秧歌的传播范畴逐渐扩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陕北原生态秧歌的艺术魅力;其次,积极推进陕北原生态秧歌创造经济价值的潜力和知名度。在表演形式和创作方面,实施精细化的推广和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展现陕北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通过文化旅游局、文化馆等相关部门,抢救性记录和挖掘陕北秧歌的影、音资料。通过政府倡导、产业主导、商业运作的形式,使陕北原生态秧歌能够保持积极地发展态势,通过现代化的文化生产方式,拓宽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加速对秧歌特色文化的传播发展。
(二)抓住特色,弘扬陕北原生态秧歌的红色内涵
陕北原生态秧歌中,融合了音乐、服装、舞蹈等多种因素,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尤其是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通过对秧歌不同角色的影响,按照秧歌所需道具,形成了独特的角色定位和表演特点,其中孕育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为此,在秧歌融入榆林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利用秧歌曲艺来烘托革命老区的浓厚氛围,还可以借助于秧歌表演的艺术特点,制作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包括书签、吊坠、纪念章等等。通过组织专业设计人员,将原生态秧歌曲艺中凝聚的红色精神挖掘出来,积极利用陕北秧歌的民间艺术特点,展开一系列的旅游资源研发,在借助于陕北原生态秧歌的文化表演和大众艺术相互融合,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陕北秧歌的艺术之美,达到对其中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
(三)拓宽影响,突出对秧歌艺术的情感表达
将陕北原生态秧歌融入榆林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呈现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特点组建更加新颖的民俗表演[5]。以绥德为例,通过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特色,民族礼俗和风格特点,将“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纳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中来,以独特的艺术情感,展现陕北劳动人民质朴无华、憨厚热情、乐观开朗的良好品质。当铿锵锣鼓和嘹亮唢呐响起来时,浓烈的民俗文化特点会带领游客进入一个欢乐愉快的世界,再借助水船、高跷、狮子等不同的元素,使秧歌队伍变得更具视觉特点。所展示出来的“金鸡独立”“龙爪穿云”等秧歌表演技艺,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除了陕北人民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榆林民俗旅游中陕北原生态秧歌的应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将其融入民俗表演、文创产品和旅游风格塑造中国,能够集聚起意蕴深厚的“中国民俗文化之根”[6]。同时,借助于现代文化的发展视角,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奠定基础,增加对受众的视角审美冲击,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游玩感受和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