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策略分析*

2021-11-22马海珍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汽车

马海珍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策略分析*

马海珍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都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在校企合作方面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出发,分析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深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建议。

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策略分析

1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安徽拥有江淮、奇瑞两大汽车生产企业,各大汽车产品经销商数量分布较多,蔚来中国总部也正式落户安徽,安徽省内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都积极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校企合作。各高职院校通过聘请汽车维修技术熟练的技师或4S店销售经理为学校的实训课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汽车相关企业所需的实战技术与技能;学校安排专职专业任课教师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水平;校企双方共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等实训基地,实现岗位实训对接;校企双方合作开设订单班,实现定制化培养;共同合作举办汽车维修和汽车营销策划技能大赛,在技能比赛中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要求等,巩固技能与技巧等,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8年,我国汽车新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车市“寒冬”持续至今。2020年,汽车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将是必然趋势,这势必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符合其需求的高水平技能型应用人才,成为职业院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2 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制约因素

2.1 汽车相关企业主动合作的意愿不强

目前,安徽省内各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然存在学校更为积极主动,而企业的合作意愿不够强烈的现象。其原因有二:其一,学校与企业的目标利益不同,学校层面更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环境,谋求更好的发展,为当地培养人多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生产成本与利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成效与其预期有差异。例如,企业虽然能够更方便地寻找人才,但是往往输送的毕业生还无法直接满足企业需求,仍需企业再次培训与培养,企业参与热情不够。其二,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的能力与影响力有限,无法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安徽省设有汽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多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却并不多,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由于教学设备、实训条件甚至是师资条件的限制,科研成果少且转化低,在当地社会没能形成良好声誉和较强影响力的服务特色与品牌,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当地汽车相关企业的广泛认同。

2.2 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不够

校企合作方式比较单一,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新能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依然是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和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汽车营销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为汽车销售、策划和保险相关从业人员,最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为汽车4S店,而4S店对人员的需求较小,容纳的岗位有限,只能通过聘请4S店销售人员成为兼职教师或是专业课教师去4S实践的形式进行校企合作,难以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种种原因,导致校企合作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和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项目合作的机会非常少,同时,对学生的培养还是以学校为主,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有的优势作用与效力[1]。有些学校热衷于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缺忽略了将赛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从而直接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服务的过程。

2.3 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1条),文件中提出,将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这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但对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仍然是缺少具体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当前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多半靠的是校企双方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来约束,且合作具有临时性、阶段性的特征,特别是在高校面临教学实践任务或企业急需人才的时候更加明显,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缺乏健全的合作机制、政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无法保障校企合作长期高效、有序地运行。

3 加深汽车类高职校企合作的策略建议

3.1 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必须结合当地经济环境,发挥学院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专业群在当地的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企业寻求主动合作的内在吸引力与动力。一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与授课内容,不断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最大程度为当地汽车相关企业提供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二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能力,主动参与汽车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三是要注重成果运用,促进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赛果的转化运用,更新执教理念,提升职业能力,服务更多学生[2,3]。

3.2 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群,尝试人才培养项目合作

抓住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结合汽车企业转变与发展方向,突破传统模式,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在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培养的基础上主动寻求校企双方协同设置专业,共同研讨、制定专业标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以根据用人需要与标准,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及职业发展认证体系,与企业用人标准、晋升要求等对接起来,实现学生实习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相融通。既可实现学院为合作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培养的目的,又可达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的目的。

3.3 加强与企业人才交流合作,实现人才交流融通

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人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兼职教师资源,共建汽车维修与营销类大师工作室。同时,不再局限于仅仅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或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的形式,而是组建由学院师生、企业技师等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创新创业双师团队,多方位、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人才交流融通,提升汽车类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4 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示范项目

以汽车学院“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为基础,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共赢典范,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引领、带动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整体水平;整合学院现有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等资源,联合汽车企业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行业、企业和学院合作办学品牌;同时,以学院现有省级实习实训中心为支撑,积极、主动承担国培、省培项目和汽车类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学院实训基地服务企业、社会的功能[4]。

4 总结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环境与企业不同价值取向动态,呈现动态的变化。不断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形式,优化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丰富了汽车类专业传统的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师资培训等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共建课程和教学团队,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必将有效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和水平。

[1] 韩永强,樊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管理与德育,2017(5):35-38.

[2] 焦海丽.加深汽车类高职校企合作的策略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9(36):146-147.

[3] 王刚权.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15-16.

[4] 赵洋,陈庆樟,许广举,李铭迪.汽车工程类校企合作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32):150-151.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bout Automobil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 Haizhen

(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Economy, Anhui Hefei 230051 )

At present, automobile majors in majo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developed various for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s, such as order training, joint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eacher training, to varying degre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Major in automobile; School-enterprise partnership; Strategic Analysis

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6.047

G30

B

1671-7988(2021)06-150-03

G30

B

1671-7988(2021)06-150-03

马海珍(1985-),女,安徽庐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汽车营销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9YTSXZ01)。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汽车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汽车的“出卖”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3D 打印汽车等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