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视角下翻译工作坊翻译质量控制策略探析
——以西安翻译学院涉外公证书项目翻译为例
2021-11-22李育霞滕越
李育霞 滕越
(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引言
现阶段,语言服务行业发生着从传统个体翻译工作向团队翻译项目的重大变化,团队翻译项目的翻译质量在语言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中位居要列,探讨学生团体翻译工作坊翻译项目的质量控制对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以西安翻译学院承接“传神”公司涉外公证书项目翻译为例,从语言服务视角下探析学生团体翻译工作坊翻译质量控制策略。
二、语言服务的含义以及高校语言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
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于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语言服务业”这一概念,标志着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正式确立。自此,一些学者围绕语言服务的概念和类型进行探索,发表了诸多观点,如屈哨兵(2007,2011)、徐大明(2008)、郭晓勇(2010)、李现乐(2010)、赵世举(2012)、王立非(2019)等。其中,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给出了新的定义:“语言服务是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转化、知识转移、文化传播、语言培训为目标,为高新科技、国际经贸、涉外法律、国际传播、政府事务、外语培训等领域提供语言翻译、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营销贸易、投资并购、研究咨询、培训与考试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他还提出,高校要实现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政产学研的模式和校企联合的办法,采取模拟实战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在真做中学知识,在实干中练技能,从而逐渐从语言人才培养模式转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三、翻译工作坊学生团体的翻译质量问题
西安翻译学院于2019年初承接“传神”语联网公司翻译项目G2涉外公证书,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成立了以真实项目驱动的学生团体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该翻译工作坊两年多共招募6批学生译员,收到公司反馈的翻译质量问题,梳理总结后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①语言错误。由于语言或专业水平有限,译文有语法错误、理解偏差或表达错误等语言相关问题,具体表现在词语和句法上,尤其是人名和地址翻译以及术语表达。
②漏译或漏稿。漏译原文本中的某些词句或信息,漏稿则易出现于项目稿件含量较多的情况。
③参考错误。当较大翻译项目切分为多个小项目时,若没有根据参考翻译,会导致多人协作翻译内容不一致。
④数字错误。主要体现在日期、证件号及公章编号。
⑤模板或格式错误。各个公证处的翻译要求不一,未按照各公证处模板要求处理;格式包括字体格式、标点符号、日期格式和布局排版等。
⑥未按规定时间交稿等。
由此可知,翻译质量问题不再只是传统翻译中存在的语言及其文化翻译问题,而是其类型、内容和存在阶段已发生了诸多变化;翻译质量存在于整个项目翻译过程五大阶段中,即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因此需要对整个项目翻译流程的质量控制做进一步研究探讨。国内外对学生团体翻译质量控制的研究不多,以下为研究者从西安翻译学院翻译工作坊团体翻译实践中梳理出的质量控制策略。具体包括整个项目翻译过程中的六个方面:源文本选择、译者素养、专业培训、流程管理、团队协作、奖惩机制及团体文化。
四、翻译工作坊学生团体翻译质量控制策略
(一)翻译项目源文本选择
①注意项目源文本专业难度是否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源文本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文体层面应合适恰当,以提升本校学生语言服务兴趣和自信为主。②与客户有效沟通。对项目涉及的具体背景及稿件的实际用途,要充分了解客户的翻译需求,尽可能降低翻译质量方面存在的风险。③根据翻译团队在翻译项目中的表现,可适时逐步增加翻译专业难度,不断提升学生团体的专业技能和语言服务自信。西安翻译学院涉外公证书翻译工作坊就是先选择承接了公证书翻译项目,后观察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尚好,有可提升空间,又增加承接了专业难度较高的审校质检翻译项目。后来还选择承接了其他公司的专利文体翻译项目。
(二)译者素养
①译者需必备的条件。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外语理解力、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能将书本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译者需培养的能力,即宽泛的百科知识或良好地利用各种工具搜索知识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很多译者都是因缺乏该主题或专业知识而卡壳不前,因此成为具有广阔的背景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杂家”非常重要。③译者需养成的素质,即踏实认真、严谨细心、高效守时、有责任心的工作作风。涉外公证书包含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容不得译者有半点马虎。
(三)专业培训
为确保项目翻译质量,任何翻译项目在启动后都需要进行翻译专业和日常翻译工作制度的培训,现以西安翻译学院翻译工作坊分三个阶段的培训为例来阐述。①入岗前培训。每批新招募的学生译员在上岗前都需进行一个月PPT资料和翻译新软件等讲解培训,让学生了解掌握翻译公司内部的翻译标准、翻译基本知识与要求,从培训开始就防范控制翻译质量。②入岗试用期的实战培训。学生译员新上岗时期是加强培训的关键期,因为此阶段是翻译质量出现问题的爆发期,所以带队教师每两天一次和“学生译员老带新、传帮带”每天的线下线上及时培训交流非常重要。③学生译员翻译实践期自我总结和集体培训。翻译工作坊是“以学生为主”的团体,在教师的引领下,学员译员上岗后要及时就平时所犯错误以及公司的错误反馈进行总结,并每月一次进行集体性梳理总结与培训,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翻译公司也可以根据学生团体情况,由学校不定期组织聘请项目经理、质量经理和资深专家进行专项培训,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
(四)流程管理
翻译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而完善的翻译流程管理是翻译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可章可依的制度并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之中。具体为:①项目稿件承接前规划阶段的管理:根据项目稿件和本组人员特点完成项目经理、译员、审校和排版员等角色分配;就选取项目翻译类型知识储备及获取途径引导学生思考。②项目稿件执行和监控阶段管理:根据稿件大小、难易程度和公司时间节点要求,定人定时定任务将翻译各项子任务落实到位,确保项目有序进行;为保证翻译质量,要统一专业词汇和译文格式要求,必要时使用专门软件。③收尾阶段管理:在翻译一稿形成后,安排工作坊内有经验、能力强的学生译员至少两次审校,以流水线方式进行严格校对,消除语法错误和错漏译,确保格式正确。如果期间学生译员出现意见分歧,则可邀请指导教师参与其中;教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和协调工作,激发学生对词汇、语法、翻译技巧等进行卓有成效的论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翻译任务、提升翻译水平。
(五)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包括两个方面:①翻译流程中的团队协作。翻译流程由项目经理、译员、审校和排版员等角色共同完成,翻译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理解、传递信息、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挑战,才能产生“1+1>2”的效果,才能保证翻译质量。②团队管理中的团队协作。第一,学生在翻译工作坊的各部门独立承担管理角色。翻译工作坊可按照语言服务小型公司格局设立以下5个部门:学生管理总部、测试部、培训部、宣传部和财务部等。学生在进入翻译工作坊一月后就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门,在该部门承担管理角色。第二,各部门共同决定工作坊的规章制度和原则。共同参与和共同决策,这种交互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团体解决专业问题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六)奖惩机制和团队文化
为调动和激发学生译员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翻译工作坊采用计分原则,最终评出学院优秀一二三等奖和公司“优秀实习生”。计分原则可分为三大类:①日常工作奖励。除翻译稿件和质量优秀取得加分外,参与工作坊日常各工作任务也按任务量和时长取得加分。②工作能动性发挥奖励。对翻译工作坊的发展提出创新性、建设性意见,或梳理翻译资料并分享给团体则奖励加分。③自我提升奖励。如参加并撰写各项创新创业项目或学术性实践报告等给予加分奖励。另外,把翻译工作坊营造为一个互帮互助、和谐上进的大家庭,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团体翻译工作坊长期发展。
五、结语
语言服务行业已经在传统个人翻译基础上升级转型为团队项目翻译,翻译质量问题也在传统语言翻译基础上其类型、内容和存在阶段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从项目翻译的整个流程来阐述和分析翻译质量问题,有助于促进语言服务学科的理论和应用创新,有利于实现语言服务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高校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的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语言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