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2汤艳娟

现代英语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育人

汤艳娟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优选英美文学教学素材,改进英美文学课程模式以及完善英美文学教学考核,让课程思政更好地渗透在英美文学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基于英美文学提高思政素养水平。

二、优选英美文学教学素材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优秀的英文作品为学习英语的高校学生展现了英语语言的优美,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字里行间进行呈现。英美文学教学中,要基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通过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英美文学素材,基于这些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审美素养,实现对学生品格意志的培养。英美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并且作者写作的背景、抒发的情感、描述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可以结合英美文学教学以及课程思政的综合目标,对这些作品进行筛选择优,为高校英语教育注入一股清流,其符合当代高校英语教育要求,为思政理念渗透奠定基础。

例如,«英国散文选读»这本作品集中收录了大量优秀散文作家的篇章,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反映了社会不同层面的面貌,并呈现出典型的英美文化情感等。这篇散文集中包含了友谊、家庭、爱情、死亡等社会伦理道德和信仰等方面的优秀作品,通过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基于学习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宗旨。高校学生在阅读这些英美文学素材时,自己的价值观会与作者的价值观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思,基于文本阅读来客观、辩证地分析和总结其中的思政内容,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在英美文学鉴赏中积累文学底蕴,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情操的一种升华。在这篇英美文学作品集中,第一篇就介绍了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经历。这位散文家是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当时的英国宫廷,先后从事了法律、检察官等政治角色,但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目标,摆脱了政治因素干扰,一生都为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价值。弗兰西斯·培根的这种在文学方面的专注,也使其获得了人生巨大的成功,先后有多篇巨著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用优美的文笔呈现给世人。他对人生的见解,对于后世也有着深刻影响。如Novum Organum中,阐述了如何运用科学思想观念来看待事物,当学生阅读到“and not to defeat an opponent in argument but to conquer nature by action”这句话时,会领悟到自然世界探索过程中,需要的是知识和勇气。阅读到“we do not need to give men's understanding wings, but rather lead and weights, to check every leap and flight”这部分内容时,会在思想中形成一种积极的理念,也就是科学的严谨和求实,需要不断进行推理和论证,最终才可以呈现出世人看到的真理。在课程思政与英美文学的结合中,优秀著作的品读让学生思想不断升华,在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中,突破英美文学表象,深入其思想核心,积累文化知识。

三、改进英美文学课程模式

在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中,需要基于英美文学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合需求,通过组织有效的课程模式,确保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完成思政理念渗透。英美文学课程模式的改革创新中,需要充分利用3M模式,也就是 message、medium、method,翻译过来就是指课程模式中,需要同时从内容、技术、方法来取得更好的效果。英美文学教学,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不仅需要去理解英美文学的内容含义,还要基于对英语词句等基础技能的运用,去融入英美文学世界中,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政理念和精神。

(一)充分提炼文学内容

Message(内容)的课程组织中,需要从英美文学篇章中去深入分析和总结,对于教学内容要深入到核心层面,而不仅仅是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意思解读。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还停留在对文章词句等的解析上,也就是英语教师在课程讲授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这就造成了无法有效结合思政理念的弊端。思政育人是一种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仅仅明白英美文学讲些什么,是无法达到文学作品的核心层面,也就无法深刻体会到作者创作中融入的对世界的思考、对生命的认知等辩证思维形态。以Message(内容)作为课程的重要构成,将英美文学教学深化到思想和精神层面,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这也是对英美文学教育价值的一种开发和挖掘。

(二)运用创新教育技术

Medium(技术)的课程组织中,需要积极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过程。现代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美文学的学习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基于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探究。基于现代媒体技术,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电子白板以及影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实践机会。如在讲述«英国文学简史»和«美国文学简史»时,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授课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基于英美文学教学要求,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媒体技术为依托进行播放。如莎士比亚文学中的经典«哈姆雷特»等影视搬上课堂。学生可以观看欣赏这些基于英美文学著作拍摄的电影,在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之下,会对这些英美文学中所要阐述的社会现象进行自主思考,如«哈姆雷特»中等经典名句“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表现了对于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在思政育人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了英美文学教学效果。

(三)优化英语教育方法

Method(方法)的组织课程中,需要将英美文学与思政育人进行动态结合。由于英美文学中所表达的思政内涵侧重点不同,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时,英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文学知识与思政内容的交叉和贯穿。在课堂上讲解英美文学时,英语教师可以将思政内容提炼出来,作为一个文学理解的切入点。如«自由»这篇创作于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就是学生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甚至是了解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美国的重要媒介。作者乔纳森弗兰茨把故事娓娓道来,读者跟着故事缓缓前进,让事情琐碎化和生活化,也让英美文学更加接近普通的百姓,让读者不自觉地思考何为自由,如同作者所说的“You may be poor,but the one thing nobody can take away from you is the freedom to fuck up your life whatever way you want to.”学生在阅读鉴赏时,也会通过理解分析来反观自己内心需求,对人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体验。

四、完善英美文学教学考核

高校开展英美文学课程时,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思政育人的效果,需要通过有效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评价。英美文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不能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考查方式进行,也就是不能将考核重心仍然放在单词、语法、短语等层面,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英美文学的学习,形成积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去进行考核。英语教师在考核中,可以给出某个英美文学的主题或者背景,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和文学底蕴来予以阐述,这将使得英语教学可以兼顾到英语和思政的共同教育需求,真正发挥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宝藏,这些英美文学作品在创作中凝聚了作者的思想轨迹,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支持。在课程思政育人中,对于英美文学素材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文学素材内容必须蕴含思政内涵,同时能够凝结和呈现人类思想与精神。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