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1-22

对外经贸 2021年2期
关键词:贵州省城镇城镇化

张 玲

(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十四五”阶段尤为重要,新型城镇的建设也处于关键节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既能起到提升人民消费活力的作用,也能促进社会投资扩张[1]。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城镇化为其提供广大的市场,坚实的资本和可靠的技术支撑。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一直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2]。当下贵州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的紧要关口,怎样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背景下推进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的发展,让城乡能够更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极具探索价值。

二、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城镇化率达到49.12%;相比于2018年,实现了1.51%的增长。从全国范围内看,这一增长率也居于前列。2019年,贵州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7元,实现了同比增长10.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6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4元,同比增长8.9%。2019年贵州省居民平均自由消费支出金额达到14780元,同比增长7.1%,其中农村居民平均自由消费支出额10222元,同比增长11.5%;城镇居民平均自由消费支出21402元,同比增长3%。贵州省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上升。

(二)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贵州省近年来城市发展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增大,吸引了众多农村人口融入中心城市,同时也辐射了周边城镇,向中心城市靠拢,从而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3]。2013—2017年,贵州全省常住人口从1324.89万人增长到1710.72万人,每年新增的常住人口总数约计77.17万。以贵阳、遵义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圈快速发展,以贵阳为例,市中心的常住人口总数已高于300万;而遵义市中心的常住人口总数也高过了150万。其他地级中心城市,如铜仁、安顺、毕节等中心城市常住人口也都超过了50万人。城镇化需要强有力的产业依托,近年来贵州省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为贵州省城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4]。2019年生产总值1.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和西部内陆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贵州省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显著。从三大产业的层面分析,其中第一产业对应的增加值共计2159.54亿,实现了6.9%的增长,增加值在全省增加的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4.6%;第二产业对应的增加值共计5755.54亿,实现了9.5%的增长,增加值在全省增加的生产总值中占比为38.9%;第三产业对应的增加值共计6891.37亿,实现了9.5%的增长,在全省增加的生产总值中占比为46.5%。各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进入中心城市的人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贵州省全省新型城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2018年,全省通车公路的总里程达到19.7万千米,100KM2的范围内,公路的总里程为111.9千米。和新中国刚刚建立时比,贵州省公路里程总数延长了19.3万千米,分布密度实现了每百平方公里增加109.66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现代公路接近10000公里,对二级以上道路客运站实现有效覆盖。全省高速基本实现了ETC全覆盖,在西部诸多省份里,贵州省是首个做到全面移动支付,在2020年基本实现公路“村村通”。贵州省还积极开展基运设施的建设。2018年,贵州省已经建成的天然气省级支线管道共12条,总长度达1023.8千米,40多个县实现天然气管道接入。同时,贵州省在2015—2019年期间,将300多亿投资到水利领域,重点发展大中型水库以及配套水网建设,同时对农村饮水进行保障优化,对农村灌溉工程进行疏通建设保障。当下贵州省的供水能力高于140亿M3,超过九成的农村居民都接通了自来水。交通、燃气、水利等一系列民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城镇综合保障体制不断健全

在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贵州省不断完善社保机制,并对现行的户籍体制予以大幅改革。在推动农村居民转向市民化的道路上,地方政府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农村居民到城镇安家就业,另一方面全面放开城市居民落户限制,加快制定完善非户籍人口落户方案[5]。总体规划人口迁徙地和迁入地的教育资源,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随迁子女与迁入地常住居民一样享受当地公办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能于迁入地就学、参加升学考试。同时为随迁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正常国家关于贫困学生补助,使得所有城市常住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而且高水平的教育资源。贵州省近年来加速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异地医保医疗费用结算问题,将农村医疗保险和城市医疗保险进行正常转接。同时也要求民政部门做好农村进城人口的养老保险的接续工作,对城市常住人员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三、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各城镇发展不均衡

2018年底,贵州省城镇化率已经达到47.52%,城镇化率大大提升,但与全国59.58%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12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原因主要与贵州省的地理环境有关,山多地广,居住分散。各市城市规模差距显著,城镇化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从以上数据可知,近年贵州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增加,但通过对比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显著扩大的态势。2015年贵州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7193元,到2019年,这一数字扩大到23648元,约扩大30%。很明显,这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若任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够强

自2010年来贵州省经济平均增速10%,主要由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的。以2018年为例,该年贵州省GDP实现了10.2%的增长,固定投资实现了20.1%的增长,其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总贡献比为67.5%。可以看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得是固定投资。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内生造血机制还需提高,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欠缺良好的可持续性,竞争力也就比较有限。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发育阶段,由于学历和技能的高要求对农村人口吸引力较低,供给就业岗位较少[3]。贵州省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占贵州省GDP的10%,占贵州省服务业的20%以上,其旅游业可提供带动效应还不够,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城镇化,而且优势资源利用程度较浅,现代综合服务业发展还未成熟。

(三)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比以往,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显著的改善。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几乎形成,但离建成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目标还尚远,与各省市高速铁路公路网还不够完善,水运通行发展较弱,机场旅客出入人数仍然较少。公路的后续维护力度不大,尤其乡镇公路。贵州省在无害化处理垃圾、普及自来水、人均公园道路,绿地面积的建设方面整体水平有差距,在增加城镇承载力压力的同时,生态宜居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到挑战。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都以较快速度增长,但增幅依然有限,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且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也面临挑战。

四、贵州省新型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协调各区域均衡发展

贵州省城市发展基础相比其他省份较为薄弱,且各市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在贵州南部应该发挥贵阳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以贵阳为中心,同时连接安顺,建立贵阳—安顺都市经济圈,以同心圆辐射两个城市周边的农村和乡镇,带动其城镇化建设。其次,在贵州北部应该发挥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城市的经济优势,以遵义为中心,同时连接铜仁,建立遵义—铜仁都市经济圈,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四周联动发展。对于毕节、凯里、兴义、都匀这四个城市,应该以市(州)政府所在地为轴心向尽量向周边城镇辐射,用大、中城市引领带动周边小型城镇。优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同时发掘和引导还未发展但具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的小镇发展,如安顺旧州古镇、息烽温泉小镇等,从而实现贵州省城镇化均衡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韧性

贵州省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让产业具备更强的韧性,依此为目标实现物质基础[6]。贵州省农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但大而不强,究其原因在于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贵州省需要引入新技术加速农业高质发展。其次贵州省需要对传统工业升级改造,贵州省有丰富的煤、电、化工等资源,但产业产出率较低,技术水平不高,需要对主要工业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升工业产出。贵州省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独特的人文历史,是培育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应继续重点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业,以其带动贵州省服务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就业。同时,加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开发,让新兴产业成为城镇化建设中长期的力量基石。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

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让“农民”真正成功转型为“市民”。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时,需充分结合城市规模,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对居住证制度进改革。保障农民在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领域与城镇居民得到相同权益,社会保险与就业也应得到同等对待,以此提升居民转换身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在教育规划中尤须注重中小学建设,为城乡学校提供交流平台与互动机会,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目标。还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能够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部分农村户口居民虽然实现了就业城镇化,但受限于农村户口,因而不具备购置商品住宅的资格,也不能享有保障房政策福利。这显然不利于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政府需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公共政策,维护该类群体权益,在优化制度的基础上,落实配套政策,促使该类群体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变。

五、结论

贵州省近十年来城镇化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带动效应显著。但贵州省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中也出现如各城市间城镇发展不均衡,产业基础薄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还需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需要贵州省政府统筹协调各区域均衡发展,用大、中城市引领带动周边小型城镇的发展;其次,改善产业结构。引导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产业的技术升级,利用特殊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铸造独特的旅游业,以此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养,提升产业的韧性。第三,贵州省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保障制度建设,为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提供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贵州省城镇城镇化
贵州省种公牛站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