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纤监共成长

2021-11-22李海燕

中国纤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床上用品校服棉花

文/李海燕

2003年,我有幸成为纤检一员,面对这个新领域,新的挑战,我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去学,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也为自己即将成为纤监一员感到欣慰。就这样我开始走进纤监,一干就是18年。18年以来,我与纤监共同经历了名称从甘肃省纤维检验所到甘肃省纤维检验局,再到今天的甘肃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更替。18年,自己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一步步与纤监共同成长至今,所有的经历、感受、艰辛、荣耀历历在目,不能忘却。

学习棉花质量检验技术——

有苦、有累、有收获。2003年,记得我刚到纤检,我第一个轮岗的部门就是棉花检验科。记得当时棉花检验科科长和同事对我很关照,并安排专人带我,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抢着干活,白天到纺织厂参加经营棉公证检验抽样工作,回到单位积极做好检验前准备工作,摆放好每一个棉样并做好标记,认真做好马克隆值测定仪、天平等检验仪器的校准工作,检验完品级和长度后做好每一个样品的包裹棉样存放。那时候经营棉公证检验量比较大,除跟师傅练习看棉花品级和手扯长度检验外,还有测马克隆值、杂质检验、码单处置、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大部分由我一个人完成,由于刚开始不熟练,有些工作下班后继续加班完成。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有时为了赶进度加班饭也顾不上吃,我毫无怨言、乐在其中,我很珍惜和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到一个月,我初步掌握了经营棉公证检验常规检验技术,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再也不用加班就能顺利完成工作,我的快速成长得到科室负责人和同事的认可。这次经历,更坚定了我的初心,“没有学不会,就看你想不想学”。

开展全省棉花监督检查——

2003年10月8日,国庆节后第一天上班,在监督稽查科工作的我,跟随工作组去河西开展地产棉监督检查工作。车行驶在路上,我被分到案件承办组,我把刚刚拿到手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释义》,一气看完,从总则、棉花质量义务、棉花质量监督、罚则、附则进行全面阅读,关键条款用小本做好记录随身携带并随时查阅。当时全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共208家,记得当时我们发现的第一个案件就是金塔县棉花经营者所收购的棉花超出国家规定水分标准,未进行技术处理导致棉花霉变,随着对一家家企业的检查,发现金塔县收购超水棉现象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及时与当地政府沟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当地政府干预,遏制了收购超水棉。棉花监督检查历时50多天,作为案件承办组人员,每天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调查询问做笔录,连续作战,胳膊抬不起来,手拿不住筷子,但心里却很自豪,因为较好地履行了我们的职责,又是一次个人能力提升的机会。当年,全省地产棉查办行政处罚案件33起,年底,所有案件全部结案,罚没款达66.8万元,未出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是我们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开展的第一个年度棉花监督检查工作,开拓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新局面,为今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身国家储备棉公证检验——

2004年11月,我参加了中国储备棉兰州直属库(红古花庄)国家储备棉出库现场检验工作,只能住在直属库附近的小招待所,房间用木板隔离,时值冬天,晚上睡觉用热水袋取暖,吃饭就在临街的小店。记得中途连读3天停水,大家几个人用一盆水洗脸,吃饭的小餐馆洗碗水上漂着厚厚的油腻,看着就没有胃口,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在出库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条件差的情况下,我们白天现场检验,晚上核算码单、整理单据。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历时40余天圆满完成中纤局安排的公检任务。通过这次公检,我深深体会到“纤检精神”,也激励我干好纤检事业。记得2018年11月,我和同事们赴新疆哈密开展新疆监管棉入库现场检验工作,一位女同事的孩子只有3岁,我就问她你走了孩子怎么办?她说:孩子重要,工作同样重要。她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鼓舞了我们大家的士气。工作中大家都有明确分工,但我们这个团队凝聚力和工作互助时时再现。我负责杂质检验工作,高峰期两台杂质分析机全部运行,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其他同事就利用空当过来协助我,确保了检验时效。虽然当时气温零下二十几度,现场环境恶劣、手脚冻得发麻,但我们团结互助、一起拼搏的劲头没有因为外在条件而退缩,我们乐在其中,因为这是我们纤检人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推进和巩固棉花质检体制改革——

随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启动,我省棉花加工企业从114家到纳入技改后60家,纤检在推动技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提前制定质保能力验收条件,指导棉花技改企业如期完成整体改造。如何落实棉花仪器化公检是监督稽查科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对棉加企业监督检查过程中,监督与服务并重,大力宣传仪器化公检政策,派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答疑解惑,引导和督促企业积极参加仪器化公检工作,我省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8年,国家开启了储备棉入储保护政策,这是技改企业得到政策支持的第一次利好,也是对纤维质量监督和检验机构的一次考验。我们从新棉上市开始到次年皮棉加工销售结束,加大棉加企业检查力度和巡回检查频次,尤其是针对“转圈棉”和“回潮率、重量、混等级加工”等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严厉查处,保障国储棉入储质量,促进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有效性,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严厉打击“黑心棉”“毒校服”——

在查处“黑心棉”工作中,全科人员几乎都是每天早出晚归,重点打击查处兰州市军品一条街,东部市场、雁滩商贸城等大型集贸市场、集散地销售的“黑心棉”被褥以及禁用限用原料的违法行为。先后配合辖区质监局、公安部门捣毁4个“黑心棉”窝点,切割掉8条生产设备,从源头遏制了“黑心棉”蔓延势头。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救灾物资的检验工作中,立即做好应急预案,开通“24小时绿色检验通道”,全力以赴为民政、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做好救灾物资的抽样、检验工作,保证合格的救灾物资快速送到灾区。2008年至今,包括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情的发生,我们都是全力以赴,先后协助民政、红十字会、慈善机构以及物资捐献单位检验各类救灾物资24万件(条)。我们在市场查处的同时,积极利用“3.15”“质量月” “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幼儿园、进工地”等专题活动,采取现场实物比对、发放宣传单、制作条幅、利用公益电子大屏幕播放等多种形式,将“黑心棉”势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上海“毒校服”事件发生后,我科立即对全省校服加工企业进行摸底调研,通过监督抽查及时掌握校服质量状况。针对校服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及时在全省组织开展送标准、送法律、送服务等系列活动,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2015年,依据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我科牵头组织召开了《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宣贯培训会,向参会的校服生产企业传达相关要求,并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达成通力协作,共同落实校服双送检制度,把好校服质量关口。

落实大专院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制度——

从2004年至今,根据国家有关加强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我科结合甘肃实际,制定了《甘肃省集团购买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办法》等,将经审查符合质量保证能力条件的企业推荐给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协助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甘肃省高校学生公寓床上用品技术文件》,对院校集团购买品目、产品技术参数、检验项目以及产品出厂前批量检验都进行了统一要求。在新生入校时我们及时开展“阳光纤检进高校”质量消费警示宣传活动,现场检查校园产品是否货证一致,是否有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通过年复一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床上用品生产企业已改造升级为拥有全套流水线加工设备,生产规模壮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床上用品的质量安全。针对检查中发现幼儿园床上用品反复使用情况,及时向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宣贯床上用品相关标准法规,并将供大专院校床上用品的生产企业名单推荐给幼儿园,幼儿园床上用品质量提升成效显著,确保了幼儿身心健康安全。

“扶贫车间”送服务提质增效促发展——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扶贫车间”的创建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如何帮扶以纤维制品加工为主业的“扶贫车间”提质增效?首先我们对全省以纤维制品加工为主业的“扶贫车间”摸底,摸清底数、规模、产品质量状况,并于2019年开始对天水市、甘南州、临夏州等多地组织开展“扶贫车间”送标准、送技术、送服务等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培训8次,参加培训400余人次,免费发放各类标准、技术规范1000余份,上门指导业务,技术帮扶企业25家。通过从标准免费配备、标准深入解读、现场技术指导、免费检验出具检验报告,提升了负责人、班组人员质量意识,引导和督促“扶贫车间”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纤检人一直用技术来服务民生,纤监在行动,努力为推动和促进“扶贫车间”提质增效、健康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纤监事业的一名老兵,18年来,参与和见证了纤监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将继续恪尽职守,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纤检精神,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断锻造初心,砥砺前行,为纤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床上用品校服棉花
《床上用品》新标准浅析
棉花是花吗?
棉花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baby请睡个好觉——《机织婴幼儿床上用品》国家标准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
床上用品合格率为100%
校服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