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论性话语标记语义阐微

2021-11-21胡文婷李振政

现代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表征语义

胡文婷 李振政

摘  要:结论性话语标记是一种高频使用的语言资源,体验哲学认为,它是人类结论性逻辑经验的语言表征。结论性逻辑语言表征形式多样,蕴含的语义并不完全一致。结论性话语标记的词到短语连续统在表示结论的共同语义下,还具有总结概括、综合归纳、强调因果、提示结束等各有侧重的语义差异。

关键词:结论性;概念功能;表征;语义

一、引言

为了提高交际效率,话语组织者经常会在话语中使用一些类似路标的结构,为受话人理解话语提供指示。学界对这些语言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命名,如衔接词、小品词、语用标记、话语标记等。值得注意的是,表达结论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高频功能需求。就国内结论性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大多是对其中的某一类别或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如廖秋忠在阐述逻辑关系连接成分时,曾明确提及“换言连接成分”和“总结连接成分”[1](P68);刘菲露分析了“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2];李绍群从用法、语义、语法化等方面,论述了总括性话语标记“一句话”[3];罗春宏考察了现代汉语篇章中具有“总结关系”的连接成分[4];刘流则对现代汉语总结类话语标记进行了阐述[5]等。相对而言,对结论性话语标记进行成员辨别及系统性语义探讨的论著,还比较少见。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意义的本质就是反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语言表征是对概念结构的体现。韩礼德从语言元功能论出发,认为概念功能是用语言来描述人对物质世界体验的功能,可以分为经验成分(表征为实词)和逻辑成分(表征为关联词)两类[6](P96)。有学者指出,“随着话语分析和互动语言学的兴起,汉语中原来一些被看作句法结构的成分,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看作话语标记或是语言的互动性成分……加速了人们对语言内在系统互动性的认识。”[7](P188)话语标记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于语言互动的关联词,它属于概念功能中的逻辑成分,不同的话语标记表达式建构了不同的物质世界的体验。从这一意义上说,结论性话语标记是人类结论性经验的语言表征。

在林正军、唐玮对语言元功能的哲学探讨基础上[8],我们进一步指出,人与物质世界互动产生感知经验,在认知系统的作用下,形成人脑中客观存在的具有结论性意义的物质概念结构。逻辑概念表征两个或更多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选择不同话语标记来体现不同的逻辑功能。结论性话语标记具有表征结论性语义的逻辑概念功能,通过词到短语连续统的不同结论性概念表征来实现具有不同语义侧重的结论语义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空心双向箭头表示“互动”关系,单线双向箭头意为“实现与体现”,单线单向箭头表示“实现”,即语言表征所实现的概念。

本文以大数据语料库为支撑,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自建语料库(源于电视节目转写、当代小说等),从“类”的角度,收集结论性话语标记,确认其内部成员,并对这些结论性概念表达式进行详细考察,从语义功能角度进行归纳,从而呈现不同结论性话语标记在表达结论时各有侧重的语义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结论性是指:1.从前提推论出来的判断;2.对人或事物所下的最后论断[9](P646);3.表示话语的最后序列。与之相应,结论性话语标记指的是一些标示前后话语间的逻辑关系属于结论性关系的话语标记,也就是表明将要引入的命题是从前面某个或某些已经明示的语境假定获得的结论的话语标记。它们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增删它们一般不会影响话语的真值条件;反映说话人想要明确表达“结论”意义的元语用意识;能帮助受话人更轻松地找到话语重点即话语结论部分的所在,减少为理解信息付出的努力,并能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具有动态的语用功能。同时,从语言表征的连续统——词汇、词组、短语、小句来看,结论性话语标记所属的单位层级为词到短语,不存在小句。从语义关系上来看,结论性话语标记可以分为“总之”类、“推论”类、“结束”类三类。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类结论性话语标记的语义特点进行具体论述。

二、“总之”类的语义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总之”是表示結论时最为常用的一个高频标记。它引导说话人对前述话语的结论,是一个典型的结论性话语标记。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总之”的解释是表示总括,对上文列举、论述的内容加以概括或进行提炼;表示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的笼统看法;后面常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示[10](P766)。例如:

(1)听说姥姥想学习英语,大家都很支持她,可夏东海和刘梅都是上班族,根本没有时间;夏雪说她自己不具备制造神话的本领,所以也婉拒了姥姥的要求;夏雨年纪太小,还不懂什么是教,什么是学呢。总之,大家都知难而退了。(臧里《家有儿女》)

例(1)中,大家都认为教姥姥学英语是个很难的事,先是对夏东海、刘梅、夏雪、夏雨不愿意教姥姥学英语的原因进行了列举,然后用“总之”对上文论述的内容加以概括而得出结论:“大家都知难而退了”。

“总之”有时可以扩展为“总而言之”或“言而总之”,通常情况下,“总之”可以不停顿,后两者则多有停顿。大数据语料显示,“言而总之”的使用频率不如“总而言之”高。同时,还有“统而言之”的说法,就BCC语料来看,除去非话语标记用法外,皆与“总而言之”连用。例如:

(2)你倚阑俯视,你不由自主的要想起这万顷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冰心《山中杂记·七》)

与“总之”相似,“总的来看/说,(从)整/总体上来说/看/而言,概括地说,概括来说,总括起来”等话语标记,同样具有“在前述内容基础上概括、提炼,直接表达结论”的语义特征。例如:

(3)专业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多数的中小投资者对股市投资的入市期望值过高,投机心态仍占主导地位,总的来说,他们的投资心态还未成熟。(《人民日报》,2000-11-02)

(4)中国女队主教练陆善真认为,朝鲜女队在跳马、高低杠和女团上都会构成威胁。除了日朝两个主要对手,韩国、哈萨克斯坦的个别选手也在一两个项目上有一定实力,但总的来说不成气候。(《福建日报》,2006-11-16)

上述标记后面所表达的语义,可以是对前述话语的承接结论,如例(3)所示;也可以是表达转折意义的结论,如例(4)所示。

在结论性概念表述中,还可以明示下结论的人。例如:

(5)傅老:我不管他们,我就说你,他们留过洋你就得留洋啊?那还有好些大作家,他就没留过洋,曹雪芹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红楼梦》嘛;施耐庵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水浒传》嘛;猪八戒就没留过洋,不照样儿写出了西游……当然他是写不出来了……我的意思是,留不留洋,都可以成为大作家。(梁左等《我爱我家》)

例(5)中的“我的意思是”可以替换为“我认为、我觉得、我是指、我要重申的是、我想说的是”,句子都同样成立,所表达的意思也基本不变。它们也都可以和“总之”互换,具有相似的语义和功能,但前者更强调结论的所属性。

有些结论标记还可以对后面的结论进行语义信息提示,像提示结论表述的难易度、限制表述长度等。例如:

(6)……有位江西打工妹曾自述其白天8小时正常收入6元,晚上加班4小时获3元,即晚上平均每小时才区区0.75元。简而言之,工人实实在在承受了另一种变相的盘剥——超长工时及加班加点。(《报刊精选》,1994年第10期)

(7)要说本事,他们也没什么大本事,也就只会唱几首歌,充其量有副好嗓子,抑或嗓子也不怎么样,硬是被造星公司“包装”出来而已,一句话,一个普通人而已。(《文汇报》,2002-10-23)

在例(6)、例(7)中,认知主体出于对难易度和数量概念的理解、感知,在物质概念的表述时,选择了“简而言之”“一句话”,从而形成更简短、更容易被理解的语言表征。类似的结论性标记还有“简单地说,简言之,简短地说,长话短说,总结一句”等。

总的来看,这类结论性话语标记都体现出话语组织者将物质世界的“总—分”概念、“难—易”概念和数量概念的体验投射到语言域中。它们都具有在前述分话语的基础上简单、直接说出后述结论性话语的语义特点。其中,“总之”在这一范畴中具有最大的替换性,是典型成员,因此,我们将这类标记统称为“总之”类结论性话语标记。

三、“推导”类的语义特点

在“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中,其后续的结论需要通过一个暗含的“推理”逻辑思维过程推导得出。这种暗含的“逻辑思维过程”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归纳”的思维过程;另一种是“因果关系”的思维过程。

(一)“综合归纳”类

“综合归纳”类的结论性话语标记表征的语义重点在于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从大体上、概貌上进行综合、重述、修正或归纳后下结论。例如:

(8)因此,B银行的行为并不构成议付,即实际的履行。本案的付款行为贵行,付款地在贵行所在地,合同履行地也是贵行所在地。综上所述,C法院对本案行使管辖权是不当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9-07)

例(8)用“综上所述”表示结论,它是通过将前述话语中分析过的几个方面,经过一个归纳思维过程联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而得出的。有时也可简化为“综上”。

有些词语可以表达回顾前话语、经过逻辑思考后的结论性语义。例如:

(9)白展堂:(指李)盐是他放的!

李大嘴:(指佟)盘是她装的!

佟湘玉:(指了半天,指楼上)菜是她吃的!

燕小六:也就是说,你们都有嫌疑!(《武林外传》)

例(9)是燕小六综合众人所述后,发现每个人都与这道菜有关系,于是以“也就是說”承接以上话轮而得出结论“你们都有嫌疑”。具有语义聚合关系的标记还有“换言之,或者说,换句话说,即,那/这就是说,可以说,不妨(这么)说”等。

有些结论性话语标记还可以表征前后话语概念具有修正或相反关系,进而表示结论意义。例如:

(10)我倒是早就知道有个清华来着,我就没敢报考,因为我知道,报了也是“找死”,我已经没有一点信心了。看来,我的“专业”在北京是没有用武之地了,确切地说,是我的文凭太低、资历太浅了。(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1)然而,对于工程学这个家族中的另一新成员——软件工程却很不熟悉。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它的地位无关紧要,恰恰相反,它对软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王翌冬《实用软件》)

例(10)用“(更)确切地说”表示对前述话语的修正,在实际使用中,还有“说得确切一点,确切点儿说”的语言表征方式。例(11)表示后述结论话语跟前面的语义呈相反关系,类似表达还有“(正)相反,反过来看/说,反之”等。

(12)同时,要学会通过网络来学英语。多上上英文网站,多用英语与人交流会提高很快。他说,雅思总分为9分,初学者也许获得1分,但毫无疑问,如果你想抄袭的话,只有0分。(《都市快讯》,2003-12-19)

例(12)中,在前述话语基础上,用“毫无疑问”表征对后面结论的肯定与强调,类似结论性标记还有“无疑”,口语中用得较多的则有“真的,当然,没错”等。

(13)例如养猪,照现在一个饲养员一般养三十头猪计算,如果全国做到“一个人一头猪”,那么全国就需要二千万左右的饲养员,这就占去了全国农村壮劳动力的20%左右,很显然,不实行技术革新是不行的。(《人民日报》,1960-02-25)

例(12)中,话语标记“很显然”强调了得出后述结论的思维推理方式是显而易见、清楚明白的,类似的标记还有“很清楚、很明显”等。

一些话语标记则源于对真实心理或现实世界的体验。这些体验投射到语言域,便形成了强调“真实想法”的结论性标记,像“老实说,坦白说,说实在的,说实话,恕我直言”;或强调结论是基于“实际情况”的标记“事实上,事实是,实际上”。例如:

(14)你们在台湾海峡、在北部湾内外集中了好几十条兵舰,抖了那么几阵儿并不体面的威风。现在,你们还想用这一套来吓唬人,未免太可笑了。老实说,主动权并不在你们的手里。(《人民日报》,1965-02-14)

(15)邱毅说,陈水扁承认“国务机要费”有用别人的发票做账便宜行事,却以“外交机密预算不够用”为理由搪塞,事实上,“外交部”2003年、2004年的“机密预算费”分别结余新台币2.5亿元、1.2亿元,比“国务机要费”还要多,陈水扁的说法明显不合理。(《福建日报》,2006-09-08)

在基于真实想法的表达中,话语标记前后的内容经常有语义上的转折关系,如例(14)中“集结兵舰、抖威风”等预设的是(美国)认为自己有主动权,用“老实说”标明了结论与预设相反。在基于真实情况表达结论的语料中,话语标记前后的内容通常具有强烈的对比关系,如例(15)以“事实上”的真实情况来凸显前话语的谬误所在。

某些具有归纳意义的成语也可以表达结论意义,承担结论性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像“归根结底(又作归根结蒂,归根到底)”等。例如:

(16)你如果说共通的地方,不管说这些知识精英他们持的是什么何种观点,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那么他们的理想其实是共通的,归根到底,四个字,一个叫启蒙,一个是救亡。(央视《对话》,2011-07-03)

例(16)中的“归根到底”表达了两层概念意义:一是探寻根源,二是总结上文。它探寻的是知识精英们的共通理想是什么,并总结为“启蒙”和“救亡”。

以上分析表明,综合归纳的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的语义概念,表达了后面结论是通过将前述话语内容用总括、修正、重述或者归结等综合归纳的逻辑推理方式而得出的。

(二)“因果关系”类

“因果关系”类的词语表示前后话语在语义上的因果关系,最典型的有“因此,因而,所以”等。《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因此”的解释是:表示因果关系,用于表示结果的小句或句子,相当于“因而”“所

以”[10](P642)。“于是”用于复句中,表示前后小句有因果关系;也可以用在句子的开头或一个段落的开头,表示前后文有因果关系。例如:

(17)德吉是参加过修行的喇嘛,他说僧人在修行期间,与外界完全隔绝,食物由专人从一个窗洞里传递进去,因此,进入到修行场所采访是不允许的。(央视《中国新闻》,2011-07-24)

(18)从明代末年,戏剧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清朝,由于社会安定,皇帝酷爱戏曲,戏曲大大地繁荣了。戏剧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而,戏剧的内容也反映在年画中。(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2008-02-14)

(19)特别是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大批目前被称为“偶像派”的80后作者,通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鱼跃龙门之后,很多家长和老师也都更加重视作文的训练。于是,大环境加小环境就催生了不少比赛。(臧里《家有儿女》)

这些典型的表示因果关系的结论性话语标记,前面都是“因”,后面皆为“果”,即由前面的原因而得出的结论。例(17)中,不允许进入修行场的“结论”是由前面所提原因而得来的;例(18)中,戏剧内容出现在年画中的“果”是由前文所说几个因素共同导致的;例(19)中,说话人基于前提条件:“大环境”有很多偶像作者出名了、“小环境”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而得出了现在比赛越来越多的结论。

表示因果关系的结论性话语标记,还有“所以说”“从而”“由此而来”“由此可见”“足见”“(通过分析)可见”等。这些词语与上例中的词语一样,都具有“前面是因,后面是由因推出来的果”的概念意义。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而句子意思基本不变,因此,本文将它们归为一类。

值得注意的是,“那”和“那么”有时也可以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它们具有明示按假设条件推导出结论的功能。在对话中,“那”连接句子,用于后一句时,大多含有强调的意味;“那么”连接句子,用于后一句时,则含有“既然这样”的意思,两者都可以引入结论。例如:

(20)你看不见,在山的背后正有一个人在往山顶上爬,看样子他是要翻过这座山。如果他翻过那座山,那,他就一定要从你门前经过。那山梁上,唯一蜿蜒而下的小路,穿过一大片水田,经过你的门前……(史铁生《构成》)

(21)在前十年打好基础的阶段,就要牢牢抓住推广这个环节,千方百计地把科学知识普及给亿万农民,把技术措施推广到千家万户,那么,2000年的宏伟目标,当然会实现。(《人民日报》,1982-10-12)

例(20)中,“從你门前经过”这一结论的前后文语境,以反复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得出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那”不但引入了结论,还表达了对这个结论的强调;例(21)中,以前后均有停顿的“那么”,体现出作者对2000年宏伟目标能够实现这一结论的肯定态度,具有强调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与上文所讨论的因果关系类结论性话语标记语有所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按照前面假设条件推理出来的。这些话语标记自成一组,不能和“因此,因而,所以”等相互替换使用。

除了以上两组表示因果关系的结论性话语标记之外,还有两个较为特殊的话语标记值得一说,一个是“结果”,一个是“为此”。

“结果”表示因果关系,在连接小句时,用于后一小句,表示由上述原因而得出最后的状态、结局,多用于事物发展方面。它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不可以和其他词语替换。例如:

(22)立即,各代表队专家、北京音乐学院的教授、著名钢琴演奏家及艺术节组委会官员近20余人对100台钢琴进行检验。结果,100台钢琴音律全部合格。(《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3-06)

例(22)中,以“结果”一词引出检验结论:“全部合格”,同样起到强调作用。

(23)在介绍驻澳门部队军事开放日、军事夏令营的情况时,王文说,驻澳门部队除了防务外,还要宣誓好国家的主权,为此,15年来,我们根据基本法和驻军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2-11)

例(23)中,“为此”将上文已提及到的原因或目的与后面的某一行为衔接起来。前为原因或目的,后为总结或论断,后“果”由前“因”而来,并强调前因。

以上四组表示因果关系的结论性话语标记,虽然都具有下结论的概念功能,但其语义各有特点。组内词语具有共性,可以相互替换;各组词之间均有个性,不可以替换使用。同时,因果关系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共有的语义概念特征是:在总结上文时,暗含了逻辑因果关系,后续话语是通过对前述话语经过一个因果推导思维过程后才得出结论的。

综上,我们是着眼于综合归纳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和因果关系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的共性——都需要一个“推导”过程,从而将它们划归为同一个类下的,并将其称为“推导类结论性话语标记”。这类标记是人们对于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概念在语言域的投射。话语组织者并非直接说出结论,而是运用这两类推导标记表征了两个或多个意义单位之间的复杂逻辑思维关系,即通过对上文所述事物的综合归纳推导思维过程或因果关系推导思维过程而得出结论。

四、“结束”类的语义特点

“结束”类结论性话语标记源于人们对事物世界时间先后或序列的感知,是人与物质世界互动的时序经验经过认知加工,用语言表征时间、序列的后端部分或最后的结果,具有预示话语序列或者语篇即将结束的语义特点。这类话语标记主要有“最后”“最终”

“就这样”“好(了)”等。

“最后”可以表征时间或次序在所有其他意义单位的后面,例如:

(24)在实际生活当中,或者在一些资料上,我们会看到很多各种形态的火山。火山的形态与喷发的方式有关系,而喷发的方式又与岩浆的成分和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也就是说,看它在什么样一个地质条件下喷发的,喷发的方式不一样,最后形成的火山形态也不一样。(《百家讲坛·神奇的火山》,2004-01-05)

(25)最后,我想概括成两句话,一个是人和自然,“面对地震人类并非无能为力”,我强调的不是战胜它,我们要和它融洽,我们说并非无能为力,意思是说,我们有些办法,可以减少损失。下一句话,“防震减灾是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百家讲坛·大地震》,2004-01-06)

例(24)中,表示在不同条件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造成了火山形态的不同,“最后”表示的是“时间”概念的后面,同时,还预示着将出现这段话的结论“火山形态也不一样”。例(25)中,在段落的开头用了“最后”,将物质世界中的結束概念隐喻到语言中,提示听话人这将是话语的结束段落,也是整个篇章关于防震减灾的结论所在。

“最终”表示“最末”或“末了”,可以和“最后”相互替换。例如:

(26)从另一个方面,由于关键技术的解决,以及应用的需求,就促进了机器人学本身的一个主题的发展——智能化,由原来的示教再现,发展成目前局部感知功能的第二代机器人,最终的目标,是不断地随着其它学科和先进技术的发展,使机器人内涵不断丰富,最终,实现智能机器人这样一个主流。(《百家讲坛·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2004-01-31)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中,人们能认知到时间概念和事物发展的起止顺序,隐喻到语言中,便形成了表征前后关系的逻辑概念。例(26)中的“最终”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终了这一结果,并得出“实现智能机器人这样一个主流”的结论。

短语“就这样”则表达该说的话前面都说完了,蕴含着即将下结论、然后结束话语的语义。例如:

(27)于是,大家就抬着他,他的卫兵叫林格,就抬着爱娃和希特勒的尸体到了后花园,泼上汽油给烧掉了。就这样,人类历史最大的战争恶魔阿道夫·希特勒终于走完了他最后的可耻的一生。(《百家讲坛·

希特勒》,2005-05-13)

例(27)中,先讲了希特勒、爱娃是如何死的,然后用“就这样”这一标记肯定前述话语再下结论。“就这样”和“最终、最后”的意义有一定区别,它们之间不能替换。

“好(了)”通常具有提示转换话题的作用。例如:

(28)主持人:通过刚才二位的介绍……。好,非常感谢二位嘉宾对以上话题所做的分析,谢谢。(央视《海峡两岸》,2010-07-22)

例(28)中,主持人先归纳了两位嘉宾的主要观点,然后用“好”自然地将话语转到嘉宾身上,并预示对话即将结束。由于“好(了)”和“最终”“最后”“就这样”的语义功能都不太一样,所以它自成一组。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结束类结论性话语标记的语义各有特点,其语义共性是都体现了在某个时间或序列之后,说明终了情况或总结上文,预示即将结束目前话题或语篇。

五、结语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结论性话语标记在表达结论的共同语义下所具有的语义特点,我们将上文的相关内容归纳成表格的形式,具体如表1所示:

Matthiessen & Halliday指出,“概念功能建构人类经验,强调发话人通过选择不同语言表达式建构不同的世界经验,有助于单方面传递信息”[8]。就此而言,丰富多样的结论性概念表达式,体现了表达结论概念的共性;同时,在语言经济性原则下,也体现出不同语义表达所侧重的个性。如前所述,从词汇到短语不同层次的语言表征,均是源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经验。表征结论性语义是结论性话语标记的最基本功能。结论性逻辑概念通过词到短语这一连续统,实现了具有不同语义侧重的结论语义关系。交际互动者灵活使用这些表达总结概括、综合归纳、强调因果和提示结束等意义的结论性话语标记,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更好地提示受话人信息处理的方向,从而提高双方的交际效率。

參考文献:

[1]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A].廖秋忠.廖秋忠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刘菲露.“总之”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李绍群.试析总括性话语标记“一句话”[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4]罗春宏.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总结关系连接成分[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刘流.现代汉语总结类话语标记语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4.

[7]张旺熹.面向国际中文的语法问题文存[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

[8]林正军,唐玮.语言元功能的体验哲学基础[J].现代外语,2019,(4).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On Semantics of Chinese Conclusive Discourse Marker

Hu Wenting,Li Zhenzhe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Conclusive Discourse Marker is a frequently used language resource. It has many forms and semantic relations. Its fundamental semantic meaning expresses conclusion. By counting and analyzing these different language forms of conclusive discourse markers, they have been found many subtle semantic distinctions, as: briefly summing up, showing synthetic, emphasizing causality or prompting to the end.

Key words:conclusive;ideational function;representation;semantics

猜你喜欢

表征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铁锰双组分氧化物催化剂低温催化还原性能表征研究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
当前心育课无效教学的表征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