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生态建设和管理探讨
2021-11-21何永鉥
何永鉥
(重庆市大足区公园管理所,重庆 40236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城市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城市公园的发展和管理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在满足城市公园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园的宣传与保护,实现公园的生态化建设与管理,保证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需要。
1 科学配置公园植物群落
在城市公园生态建设中,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就是合理配置公园植物群落,保证公园内部的植物景观富含特色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公园绿化施工前应该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来科学规划公园的植物群落分布,保证植物的分布符合自然生态景观。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所种植植物的生长特性,尤其是对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水分等方面的因素必须全面了解,在此情况下再进行植物群落的安排,这样就能保证植物的生态群落合理科学。在布置公园植物群落时,不但要考虑好植物的种植数量,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保证群落内部资源的高效利用[1]。比如,对于平坦开阔的公园来讲,可以根据其具体环境在公园道路两旁种植双面观或单面观的花境,但本身空旷的道路和周围景观十分自然的衔接起来,选择的品种可以是球根花卉或能越冬的宿根花卉,例如石蒜、萱草、鸢尾等。
在选择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物种时,尽量选择本土植物,利用本土植物来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公园生态系统,也可以在一小部分范围内引进一些适合用来景观装饰的外来植物,营造一种异域风情。但是在选择外来植物时,必须慎重考虑,在实际种植前要做好种植实验,保证引进的物种对公园的整体生态系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在进行植物的搭配种植时一定要考虑不同植物对水分、光照的需求,从而保证种植的环境符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另外,还要考虑公园人流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在选择公园草坪植物的品种时要保证选择的植物非常适应当地的环境生长,重视对植物的抗踩性、耐修性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2]。
2 健全公园生态系统
2.1 减少人为因素对于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对公园生态环境进行养护时,要做好植物的日常养护,包括植物的形状定型,减少过多的人为修剪,导致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其生长的状态是长久进化慢慢选择而确定的。也就是说,植物自身的生活状态是最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过度的人工修剪会影响植物的自然生长,使自然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时一定要减少对植物的修剪次数,即便是必须进行修剪的物种,也要采用自然式修剪方式,保证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姿态,进而让植物能够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得到生长发育[3]。例如,根据选择种植的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充分利用乡土树种,以建立良好的植物种群。在园区内种植多年生的花卉品种,比如鼠尾草等,它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繁殖能力,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就可自我生长。
2.2 科学使用肥料
在进行城市公园植物的生态养护过程中,为了让植物健康生长,必需保证植物所需的养分需要,因此要保证种植土壤的肥沃程度,使用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最为直接的方法措施。在对土壤进行施肥时,要保证所选用的肥料科学合理,部分地区的城市公园在进行施肥时,没有考虑植物的需求滥用肥料,导致公园的土壤会出现板结、酸化等不良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植物的健康生长,而且在公园中使用工业肥料后,土壤中会残留大量的化学元素,它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富集,进而让这部分化学元素进入到植物内部,使得植物存在大量的化学元素。长此以往,不但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会让该地区的土壤结构成分遭到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会给公园中散步休闲的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公园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公园生态养分的循环,为了保证公园内植物群落生态的养分循环,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而改用有机生物活性肥料,这一类肥料是通过自然肥料混合而成,能够被土壤吸收和植物作为养分需求,针对改善该地区土壤肥力非常有帮助,在进行公园的维护管理时,还可将落下的树叶进行深埋处理,通过树叶作为基肥来改善土壤的环境,达到废物的循环利用[4]。
2.3 完善生态型植物保护措施
保护植物过程中进行公园的植物生态养护非常关键,生态学中在进行植物保护时,应该尽量规避使用化学制品,而是使用自然的方式来保护植物。通常来讲,就是通过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为主,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包括喷洒农药和杀虫剂,这两样能够起到明显的杀灭昆虫的作用,但是也会产生许多化学药物和化学成分残留,这些化学成分会对该地的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一定程度上还会破坏环境,对公园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公园内,需要对合适的幼龄林进行透光抚育,确保林内通风通光,及时对受害严重的树木进行清扫处理,减少病虫来源,减少病树的密度。当树木受到害虫侵害且无法挽救时,应进行立即隔断烧毁,通过人工诱杀、捕杀、高温处理等不存在环境污染的方式做到防虫治理,但是这种人工处理的方式耗费工时多、工作效率低,有明显的局限性。公园内部本身就存在一些以捕杀害虫为主的生物,比如鸟类、微生物或捕食性昆虫等,它们是害虫的天敌,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公园里的树木,天敌对于抑制园区的病虫害发生与繁殖有着关键作用。在公园内要构建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害虫天敌或直接增加园区内害虫天敌的数量,防止乱捕乱杀现象的存在,害虫天敌的存在让园区内部害虫防治处于被动的局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对于运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共同使用起到友好的辅助作用,除了利用天敌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外,园区内还可种植部分抗虫害的植物,或是在资金投入允许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超声波等方式来进行驱虫[5]。
3 利用人性化设计,添加环保生态设施
3.1 构建园内的生态设施
设施是园区的硬件设备,是整个系统的重要构成成分,它能直接融合到园区的生态系统中。在建设园内的生态设施时,一方面要保证设施的天然环保性,比如园区内放置的垃圾桶,指示牌等都应该选用天然材质来制造,这不但起到环保的功效,还能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又比如在建设儿童游乐园的沙池时,可以利用麻绳、原木的天然材料制作秋千和攀爬架,从而给孩子们创造出一片有趣的游乐天地。另一方面,还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是在设置摆放的位置要得当,既符合园区设计理念,又要保证游客的便利性[6]。
3.2 完成园内设施的环保化、节能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它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建设生态公园时就应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来改造园内设施。比如园内照明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节能设备以降低能耗,园内的人造溪流可以利用河水的自然循环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做到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完美融合,尽可能地采用环保生态的措施来开展建设与管理,从而让公园生态系统维持稳定,使公园发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公园的生态化建设不但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还能打造城市环境的优化协调发展,共创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