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2021-11-21贾前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体育教研部

灌篮 2021年3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体育教师理念

贾前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体育教研部

体育强国之路,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高校以微薄之力,正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路上发挥着燎原之势。然而,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产业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体育的许多顽疾和痛点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如何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资源的期盼,面对体育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现象如何建设体育跨学科体系,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等。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指出要依据当今时代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在此大背景下,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过程进行了重新探讨[1],或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其找到新的路径。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马斯洛认为实现自我途径的方法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而非外在的条件的强化,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自律性和创造性,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融合在一起的“完整的人”,是自我实现,而要实现这一过程,是从人性本善的视角。这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梳理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发现学习的意义。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课程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教学结果从传统重视知识到重视人格,学习过程优于学习内容,重视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一)体育教学指导理念

现行的体育教学指导理念主要是围绕“健康第一”进行的,并随着体育强国战略而升华,强调“健康”是身体和心理的双层,是认知技能与情感行为的统一,是现在目标和终身体育意识的结合,由此,体育教师及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的将学生现在的健康,以及将来的健康放在体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完善、尽量使体育教学手段多元化等等,然而,部分高校和体育工作者在认知层面和执行层面上存在偏差,对于学生在认知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心理问题和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基础薄弱。“不齐不强”体育教师队伍,是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短板和阻碍之一,随着校园体育项目的丰富多彩,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边界壁垒的破冰,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增强,“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部分体育教师尽管知识水准起点高、思想观念较新却存在干劲不足、热情不高的现象,或部分体育教师工作热忱、责任心强却知识认知结构单一、思维定式被禁锢。

(三)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深入,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的课程体系,尽管如此,仍滞后于其它学科的发展,目前常见的现象是体育教材人手一本,却往往束之高阁。即便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的帮助下不断变更,但当代的大学生的爱好、观念、甚至是对身体形体和机能的追求等方面亦发生着改变,“换汤不换药”式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使之产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倾向。

(四)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尽管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不能达到文字描述上的统一,但基于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强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2],而这种教学环境很大程度上依赖体育教学模式,以期在此模式所提供的教学框架下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下,以“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五个方面的体育目标,体育教学模式包含了情景式、快乐式、体育俱乐部式等等,然而,随着体育教学模式在一线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中发现,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以羽毛球体育俱乐部模式为例,训练时长和文化课难以平衡,教练本身竞技技能虽然经验丰富,素质认知上却有失偏颇,过于看重成绩优异的队员,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

(五)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作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评价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调整。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教学评价基准和评价内容正朝着动态化、多元化、过程化发展,然而,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存在全班同学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同时,自然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真实的体育运动水平。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理念

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具有重要意义[3]。在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可以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更进一步完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结合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需要完成自我实现,包括身体、心理、认知、社会性、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等全面的自我发展,围绕此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传授,通过创设体育教学环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过程,选择体育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由发展。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教师定位为“学习的促进者”,同时,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由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的自我实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转变角色,能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在师生关系方面,摒弃“高高在上”甚至是“师命不可违”的关系内涵,能够尊重学生,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征不同、认知结构基础不同、运动技能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所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同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其体育教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基本的师德师风等综合能力和体育素养的整合。为此,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可以构建多梯队的教师队伍,如优秀退役运动员、各高等院校毕业学生、校外体育培训教师、各级体校的教练等,并且定期集中进行培训。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体育课程内容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点落实到“人”身上,在素质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还强调教材的选择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秉承人本主义的“知情合一”理念,以及体育运动对实践性的特殊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改革上,突出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突出健身性,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服务;突出适应性,有利于现在和将来的学生的健康;突出创新性,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构建

人本主要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导向在于,在体育教学模式选择上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解放学生为价值导向[4]。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阶段,体育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学生外在的技战术水平,教学重点转移到“以人为本”上,人是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是体育运动的主体,是体育教学实施的对象,甚至是高校课程特色品牌建设的杰出贡献者,因此,在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和应用上,要实现预期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佳化,需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和锻炼的动力,从而提高其运动参与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近年来从体育教学领域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分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都对学生为本的理念有所体现,以羽毛球教学为例,人本主义提倡“意义学习”,强调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羽毛球挥拍练习中,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对着空气重复的挥拍,可以安排单人对战,在不断成功和失败中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

(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体育评估体系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强调将学生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本人。体育教育具有育体和育人的双重价值,传统的以生物学角度的观点对学校体育价值做出判断的思想正在发生转变,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下,强调对人全面性的评价,是多元化的、过程性的、可发展的,基于此,对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理解正在发生转变,以羽毛球教学为例,“球”不再是活动争夺的主要目标,“球”受制于人,“人”才是整个羽毛球活动中的主体,由此,评估体系不仅仅是表面上接发球的数量或挥拍的次数,亦重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步程度、学习态度等等。同时,把学生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本人,为了避免运动水平高的学生重复学习低水平的体育内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消耗和资源浪费,在体育评价方面,可以建立客观的分级考试制度,旨在允许运动高水平学生跳级进行高一级的水平测试。

四、结论

综上,人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变化和学习,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把教学的主体引向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认为人的情感和认知不可分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在体育教学理念的重新定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安排、体育教学模式选择和应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体育教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