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2021-11-21苏兴田
苏兴田
(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风俗、民间文化的体育形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与发展来源丰富复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继承性、融合性和多样性。羲皇故里——天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数千年的悠久文历史,造就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丰富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情民风,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人文素材。尤其“一带一路”“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更为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此,该文通过研究开展天水民俗体育,传承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对弘扬民俗、民间体育,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1 天水市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条件
1.1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地缘结构
天水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北部地区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分的嘉陵江流域。处于关中、西北、西南三大区域结合部的天水,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1]。如今,天水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节点城市,“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城市,“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中的重要区域[2]。古往今来,天水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战略地位。
1.2 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史学界一致认为,天水是中华古文明的起源,伏羲、女娲诞生于此。这里是秦人和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独特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优秀文化。数千年来,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和丰厚的人文积淀,五大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造就了悠久历史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天水文化[3]。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产生、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素材和发展环境。
1.3 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
天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留下了一批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如伏羲庙、大地湾遗址、麦积山等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共计169处,为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空间和自然资源。天水位于秦岭山脉的西稍段,这里有山地地貌、黄土丘陵地貌、河谷地貌等,区域分异明显。境内山清水秀,温度适宜,在古代汉族和氐羌族交错杂居,这里宜耕、宜牧、宜居。麦积山、关山云霞、关山马鹿、古坡草原等风光秀丽;街子温泉、清水温泉、武山温泉等保健养生;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樱桃等物产丰富[3]。因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发展空间。
2 天水市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
2.1 祭祀类
天水是羲皇故里,所辖清水县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有着“羲皇故里、女娲故里、轩辕故里”的美誉。祭祀作为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人们期盼国泰民安,追求五谷丰登、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和虔诚心理,天水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文化内涵和政策取向的祭祀仪式。随着历史的发展,祭祀逐渐与道教祭祀活动结合在一起,演化为一种庄严肃穆、丰富多彩的活动,羲皇故里人民在祭祀活动中演生出一批批乐舞祭祀形式(如旋鼓舞、夹板舞、鞭杆舞、轩辕鼓舞等)[4]。经过千百年劳动人民大众的不断创新与改造,已逐渐成为当地人们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2.2 表演娱乐类
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特殊的区域位置和自然环境。数千年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与丰厚的人文积淀,羲皇故里人民创造了一批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形式,如黑社火、马社火、蜡花舞、舞龙灯、高抬、秧歌、舞狮子、划旱船等,风格迥异,广泛流传。这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下,多种优秀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天水所辖两区五县,各自拥有风格不同的体育形式,如麦积区的师公鼓舞;清水县的跑驴舞、木人摔跤;秦安县的扇鼓舞、打虎;甘谷县的耍龙灯、踩高跷等,地域鲜明,各具特色。既有秦陇山区劳动者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气质,又有渭北劳动者温柔蕴秀,开朗豪放的性格,凸显出天水人民崇尚礼义、淳厚善良、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地域特色。
2.3 武术类
劳动是人类产生和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体育活动也来自于劳动产生的灵感。古代天水,人们在生产、狩猎和外出时频繁使用棍。千百年来,棍经过不断挖掘、创新和完善,已成为羲皇故里最有代表性的武器之一。地域特色鲜明的鞭杆、五尺棍、壳子棍、母子棍、条子、连枷棍等也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武术套路。天水地处枢纽,是原始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重要据点,是秦人的发祥地和三国古战场,多种文化在这里聚集、交融和发展,大放异彩。武术作为优秀拳种,也逐渐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如秦州区的大连枷、八卦养生掌,麦积区的潘氏家族拳、安家棍术,武山县的蕃子拳、春秋大刀、回桩,秦安的壳子棍、蔡家拳,甘谷县的鞭杆、姜维黄龙枪等无不是羲皇故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5]。
2.4 游戏竞技类
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艰苦的生存条件,始终将舒缓心情、改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羲皇故里的劳动人民在闲暇时,如打麦场或聚众场地,都可以看到孩子打梭、打木猴、滚铁环、打翻翻、踢毽子、弹窝(跳格子)、摔泥炮、打杠子、斗鸡、跳井、叫巧巧等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在羲皇故里的人民中代代相传,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和发扬光大。
3 天水市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3.1 发挥“品牌”效应,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公祭伏羲大典每年6月22日举行,已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天水也成了海内外华夏赤子寻根祭祖的圣地,同时开始的“伏羲文化旅游节”也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此外,清水县的“轩辕文化节”、秦安县的“女娲祭典”、武山县的“旋鼓展演”、甘谷县的“大象山文化旅游节”、秋祭伏羲大典、各县区(乡镇)的社火展演等是宣传地方文化的名片,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政府、社会、民间组织的节会、祭祀、庆典等活动中,民俗体育文化体现尤为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已成为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秉承深厚历史文化元素基础,与时俱进,不断挖掘、创新和完善,使古老而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适应时代潮流发展,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满足现代人们的健身需求,形成了依托政府、社会、民间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3.2 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体育旅游业
天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了丰富的人文景观,造就了质朴的民情民风,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人文素材。因此,要整合文化、体育与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一是围绕“始祖文化”打造寻根祭祖游,开展徒步、自行车越野赛、汽车拉力赛、宿营等活动,将民俗体育文化贯穿到活动过程中,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质。二是依托“陇上江南”秀美景色,开展田园观光游,进行徒步、自行车骑行、探宝等活动,如“环烟铺樱桃园”山地自行车骑行活动已成功举办5届,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充分利用天然牧场、森林资源,开发野营、登山、骑马、射箭、滑雪、划草、野外生存、探险、定向运动、漂流、垂钓等。四是结合“羲皇故里”所特有的民俗民间体育,在体育项目中融入更多的当地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不仅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同时也传承与发展民俗民间体育,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探索体育与文化、旅游等方面整合发展新机制,全方位宣传推介民俗体育文化与体育旅游特色,营造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氛围,带动区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3.3 借力品牌赛事,推介“羲皇故里”知名度
近年来,天水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已成功推介了届次性精品赛事。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天水赛段)、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和冠军赛、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李广杯”国际传统射箭锦标赛、全国钓鱼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推介“羲皇故里”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形成了以各类特色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基层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为依托的体育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城乡群众运动健康需求,也为打造特色精品赛事夯实了基础。
3.4 发掘整理民俗民间体育,创新发展
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特质在于它是一种“活态”文化,随着社会发展,优秀的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继续传承与发展,就得有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有良好的孕育环境。第一,留存于民间的祭祀乐舞,蕴涵不同的文化价值,发掘祭祀乐舞的文化内涵与体育价值,使古老的乐舞焕发新活力、体现功能。第二,存在于天水民间的踩高跷、高台、打虎、戏鳌、龙灯舞等民俗体育活动,经过挖掘、整理、加工提炼,赋予地方文化元素,让其做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并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第三,挖掘整理、组织滚铁环、打翻翻、踢毽子、弹窝(跳格子)、摔泥炮、打杠子、斗鸡、跳井、叫巧巧等民间体育游戏,让民间体育活动在人们群众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永不衰退。因此,通过挖掘、整理、加工、推广民俗民间体育,使其活跃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中,不断创新,发扬光大。
4 结语
天水独特的地理环境,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等五大文化交融发展,形成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天水文化,为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地缘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是形成特色鲜明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条件保障。其祭祀类、娱乐表演类、武术类、游戏竞技类是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如今,传承发展体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是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发挥“品牌”效应,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立足“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体育旅游业;借力品牌赛事,推介“羲皇故里”知名度;创新发展,发掘整理民俗民间体育,以此推进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