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1-11-21张建永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重难点网球

张建永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是将网球运动作为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开展的,虽然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接触、了解并参与网球运动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但是网球选修课非常明显的特点是课程时间比较短。通常情况下,我国高校网球课程的设置为一周一次,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网球课程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间断性,由于缺乏系统性而大大影响其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想有效改善当前我国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现状,就需要适当增加网球课时数,为学生学习网球运动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衔接,构建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助力于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球课程的系统性学习。

1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课程理论基础

根据现代教育课程理论,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其关键就在于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充分明确,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只有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明确与把握,才能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另外,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情况也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我国高校传统的网球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教学重难点不明确的问题,由于教师没有充分明确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不知道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通常只是盲目地练习。如此一来,既不利于各种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还会占用学生很多学习时间,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课内教学向课外训练进行延伸,能够为学生的系统性训练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进而有利于取得更佳的学习与训练效果。

2 构建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开设网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网球运动的认识与兴趣,使学生通过参与网球运动来增强身心素质,并实现对其网球运动技能的培养,进而为我国网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然而,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网球课程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只能对网球运动的初级技术进行简单掌握,对于网球运动的高级技术则难以充分熟练地掌握,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网球运动学习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课外网球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利用,积极构建网球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有效弥补高校网球运动课时量不足的缺陷,充分满足学生的网球运动学习需求,进而为高校网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2]。

首先,通过对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课时量不足的问题,为学生网球运动高级技术的掌握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时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外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通过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来对课内教学进行一定的延伸与补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并参加网球运动,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对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网球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由于课时数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简单地掌握网球运动的一些基本技术,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单元化的问题,也就是难以将各种技术进行有效衔接与综合运用。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为学生学习并参加网球运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学生能够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技术加以巩固与强化,并实现各个技术动作的相互衔接与灵活运用,进而逐渐发展成综合素质能力[3]。

最后,通过对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校园网球运动的全面普及。校园网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球教学以及课外网球活动的开展效果。在传统的高校网球教学模式中,学校很少专门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网球活动,通常由学生凭借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参加课外网球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零散性与随意性,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偶尔参加网球运动,并且因为缺乏教师指导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校园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而通过对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网球课外活动的组织性与规范性,同时还能保证课外网球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进而有利于推动校园网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可持续发展[4]。

3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网球选项课现状分析

3.1 技术教学观念仍占主导

当前,我国高校网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技术实践训练、忽视理论知识教学的问题,学生在网球课程中,通常只是对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网球运动技能的科学掌握,同时也会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而导致学生网球运动文化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3.2 课时数量不足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高校大学生每个学期的体育课至少要达到18节,也就是36个学时。但是从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体育课时情况上看,大部分高校所设置的体育课时明显不足,基本上每周只有一节体育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习体育课程的频率为每周一次,但是这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学习需求[5]。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参加网球运动训练,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因而也难以实现其网球技能的显著提高,不仅如此,还很容易对自身的技能学习与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3 网球运动场地不足

网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标准的运动场地,因此网球运动对于场地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对相关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开展网球运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人均场地不足的问题,通常都是全班几十个人共用同一片场地,对学生网球运动的有效参与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大大影响了高校网球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也很容易造成碰撞、摔伤等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

4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4.1 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延展

教学观念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执教理念,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传统的高校网球教学模式中,由于“唯成绩论”这一教学观念的影响,网球课堂教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封闭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学生也只能根据达标测试要求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参加课外网球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构建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这就需要网球教师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积极寻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球活动进行有机结合的路径,从而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6]。

4.2 组建学生社团,实现课外网球活动的组织化与规范化

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合与利用,以保证课外网球教学活动能够得以规范有序地进行。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网球俱乐部、网球社团等形式来开展课外网球活动,以保证课外网球活动的组织化。网球社团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教学班级的学生,以及所有对网球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非教学班级学生。随着学生网球社团的成立,网球社团的发展规划、日常管理及各个活动的组织安排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也会渐渐得以确立与完善,从而促进课外网球活动的组织化与规范化发展。另外,在构建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积极组建网球社团“微信群”,教师可以将网球运动的相关技术视频上传到微信群中,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也可以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网球社团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还可以通过微信群针对网球运动技术教学或者训练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以获得相关反馈信息。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意见以及疑惑,并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如此一来,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外网球活动氛围,从而为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提供重要的助力。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重难点网球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超级殚跳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