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的研究

2021-11-21

市场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资产经营监管

王 涛

(南京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93)

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以下简称高校所属企业或校属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也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优秀企业,为高等学校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高校所属企业也存在企业数量众多、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效益欠佳等问题,给高校资产安全带来一定风险。目前,高等学校正在推进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试点高校已基本完成改革工作。体制改革完成后,进一步加强高校所属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的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经高校授权,代表高校对所属企业投资运营进行管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大多已成立10年以上,多年来依托高等学校自身优势办企业,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事企不分、体制不顺、产权不明、监管缺位、资本运营效率不高、缺少有效的投入撤出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给高等学校资产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以往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专项检查以及中央对高等学校巡视,都将校属企业列入重点审计对象。校属企业管理混乱成为高校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校属企业问题做出“整顿、清理、瘦身、正风” 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我国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的发展方向。2018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随后国务院发文要求各高校组织实施,对高等学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教育部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工作指引》(教财司函〔2019〕187号)和《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30问》(教财司函〔2019〕308号),分别从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改革涉税等方面,以企业体制改革涉及的经济行为(企业的关闭、改制、无偿划转、产权转让等)为主线索,兼顾不同组织形式和国有类型的企业,指导加快推进改革工作。高等学校所属企业改革工作相继启动,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等23所大学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开。目前,试点高等学校已基本完成改革工作,其余高校将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体制改革工作。

(二)加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加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对理顺校企产权关系、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理顺校企产权关系

高校所属企业产权不明晰,没有市场化经营机制与理念,校企资源混用,权责不明。通过校属企业体制改革,采取清理关闭、脱钩剥离、保留管理和集中监管四种改革方式对校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明确高等学校事业与企业资产的权属。体制改革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校方所持股权全部划归资产经营公司所有,有助于理顺校企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和事企分开的管理运行机制。

2.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校属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避免高等学校用行政等各种手段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有效地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束缚,让企业回归正常经营,加强对外协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和积极性。

3.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

通过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让高等学校回归教育初心,聚焦教学科研主业,促进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发展重要基地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建立产、学、研良性循环体系。

二、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企不分,管理体制不顺

一些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多年来同时承担高校所属企业资产的经营、管理、监督和行政职能,管办重合、事企不分,出现很多弊端。尽管多数高校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但是仍有不少高校并未将所有投资企业纳入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而是归属高校不同的管理部门,存在股权划转不到位、多头经营管理等问题,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经营性资产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利于企业统筹科学发展。

(二)监管缺位,缺乏有效管理

1.法人治理不完善

高校所属企业尽管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但缺少外部董事监督,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主要是学校内部人员担任,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2.财务监管薄弱

全国仅部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建立审计监督机制,缺少对所属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尽管所属企业大多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落实执行。

3.决策周期长,影响效率

目前,高等学校大多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校经资委会、校党政联席会”三级决策监管体制。高校资产公司所属企业重大决策上报资产公司研究后,须根据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提请校经资委会、校党政联席会审议。但是由于上会时间等待较长,使得决策周期延长,容易错过企业的最佳投资时机和经营机遇,资本运营效率不高。

(三)缺乏激励,管理人才匮乏

高校所属企业存在多种身份人员并存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高校事业编制人员、高校企业编制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高校对企事业编制人员缺乏激励机制,晋升缓慢,难以提高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劳务派遣人员与高校企事业编制人员同工不同酬,难以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系高校委派,因组织关系隶属高校,受制于体制机制约束,工作相对保守,缺乏创新担当。企业管理人员普遍缺少对外交流与培训机会,知识老化,破解企业难题的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新时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四)产权不明,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缺少沟通,造成企业产权不明。企业负责人频繁变动且不进行离任审计,新任企业负责人一般不理旧账,致使企业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僵尸企业没有清算注销、内部往来债权无人问津、参股企业及亏损企业长期没有投资回报,国有资产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对外投资管控不严,企业数量及层级较多,造成高等学校所属企业底数不清,管理混乱。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职能

通过校企体制改革,解决高等学校长期形成的遗留问题,化解高等学校潜在的风险。体制改革后,高校所属企业校方所持股权全部划转至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资产公司应明确职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所属企业管理,建立事企分开、权责明晰、管理科学、有效制衡的经营性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行体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人治理

强化党的领导在校属企业中的作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公司章程应该包括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公司治理各环节应充分发挥党员及党组织的作用,强调党组织对企业的正确指导和引领,确保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健全校属企业“三会制度” ,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体制改革完成后,建议校属企业适时有序建立外部董事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决策。

(三)强化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1.健全决策监管体制

现阶段,高校应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校经资委会、校党政联席会” 三级决策监管体制。鉴于高校主要负责人工作繁忙,为提高决策效率,可在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下设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根据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职责范围和决策权限行使相应决策权。资产经营公司及各级出资人依据股权关系采取“分级监管” 的原则,执行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制度” ,参与其所投资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依法依规维护国有出资人合法权益。涉及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全资、控股企业的“三重一大” 事项,均在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决议基础上再提请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或其下设的工作委员会审议、作出决议,其中特别重大事项须再提交校党政联席会审议、作出决定。校企体制改革完成后,按照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监管的相关规定及具体的运营模式,高校与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商定校属企业决策监管体制和机制,使高校保留管理的企业真正成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强化所属企业监管

资产经营公司党政齐抓共管,加强对保留企业的监管,强化纵向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也要创新监管方式,敢于担当作为,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为企业解决问题,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完善内审监管机制。在资产经营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企业主要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是保障所属企业科学管理、规范运营的重要措施。改革完成后,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机构力量,加强所属企业各业务板块的监督,不断完善对企业经济活动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管的制度机制。并将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制定改进措施,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做到防范与整治结合。

加强中介机构审计质量把控,以所属全资、控股企业年报审计为抓手,强化中介机构责任意识,提高年报审计执业质量,促使企业规范核算,全面真实反映所属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

3.加强财务指导与绩效评价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指导所属企业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建立内控制度,通过对内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提高内部治理能力与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资产经营公司进一步完善对所属全资、控股企业负责人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多维度指标考核体系。年度经营管理考核目标由所属企业董事会制定并于考核年度次年进行目标考核与奖惩,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核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盈利能力、资产质量、风险防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情况,提高所投资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对所属全资、控股企业进行了企业经济绩效评价,促进所投资企业防控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四)重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1.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应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全面增强管理能力,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由所属企业董监高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的专题业务集中培训,拓宽企业经营管理视野和思路,提升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能力。

2.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对于校属企业的管理层人才队伍,一方面依靠高校自身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鼓励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为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做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3.打破身份限制

深化所属企业干部队伍制度改革,对企业所有人员建立平等的晋升通道。体制改革后保留管理企业中工作的专职事业编制人员,可自愿留在企业工作,退休回学校。但是所有人员须按照企业管理体系进行考核,打破国有企业“大锅饭” “铁饭碗”现象,强化工作绩效考核。

综上所述,体制改革为高校所属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制改革完成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所属保留企业将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届时,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的授权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对高等学校所属企业的管理将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有助于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和监管效率。高等学校将有更多精力聚焦教学科研主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猜你喜欢

资产经营监管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报告
监管交通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