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探究
2021-11-21谢文斯
谢文斯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系,广东 湛江 524084)
在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早在2010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致力于促进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立志在创新基础上培养创业能力,孕育出一批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的观念,具备了创新创业的素质,才能让我国的创新创业事业真正结出硕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双创时代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对具有创新型思维、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具有迫切需求。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是个体踏入学习生涯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近年来,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毕业生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然而毕业生的专业水准却参差不齐,整体的职业素质相对偏弱。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通过扩招的方式接收更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校的师资力量短期内往往不足以应对扩招所带来的巨大教育需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学生比例很低,部分学生能力较弱,不能符合社会需求,出现毕业即失业等情况。另一方面,小部分人在主观意识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误解,认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老师只用承担看护儿童的职责。因此,高校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只有培养出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质,大学生自身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所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能够持续发展,并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称得上成功[2]。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若想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才能在未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探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基本上是围绕公选课或者选修课如“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开展;课外开展则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来进行。但此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方式是有限的,公共课的设置和竞赛的方式只能让大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创业的思维,甚至也只是一小部分学生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受传统师范教育的影响,具有传统的就业观念,很多学生对于创业课程不了解、缺乏学习的动机。即使有些学生报名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他们依然缺乏如何把本专业特色和创业进行创新性结合的思维以及创新创业所需的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等个人素质。学生经历了整个大赛过程后可能只是了解了大赛的规则以及创业的政策,甚至有些学生只是为了获奖以获得奖学金。因此,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优化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课程,创新PBL 教学模式
无论是创新思维的提升,创业活动的举办,还是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都不能脱离学校课程奠定的理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课程,学好专业课是每一位学生最基础的学习任务。学前教育课程除了设置学前教育主干课程,学前教育学、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论外,还应适当增加关于创新创业的专业课,把学前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譬如学前教育专业课应在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的理念,引导学生在专业活动课程中发现可进行创新创业的想法,教师加以合理引导,就能有效将想法付诸实践,此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前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除了增加专业课程外,院校也应增设创新创业素质实训的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课程。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后来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得到精炼和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3]。创新创业课程模式可采用PBL 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问题开展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探究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及不足,与相关的课程教师进行探讨,进而取长补短。PBL 模式的合作探究,有助于生生、师生共同探讨,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创业项目并提升创业信心。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在创新创业素质构建方面的需求,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力求把企业理念有效地融入课程中。
(二)丰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课外活动
除了平时的课程外,大学生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课外活动中,高职院校可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1.社团活动
每一所院校都有各类主题的社团。例如公益性社团,此类社团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及人文关怀。此外,高校还有游泳协会、乒乓球协会、舞蹈协会等社团,这类社团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强身健体,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通常会有学习型社团,这种类型的社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到除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入近阅绘馆社团,不仅能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到学前教育知识,还能在近阅绘馆社团项目中加入互联网元素,使多学科相融合。
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社团,一方面是为了扩大人际社交圈,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学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例如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手工制作、儿童绘本馆以及环境创设等课程后,自主创立了近阅绘馆社团,该社团的活动目的在于“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以绘本为载体,创造性地将时代教育特点融入项目中,运用多种新颖方式,传承和创新雷州文化,全方位培养儿童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相关负责人员对社团成员进行简单绘本教学,后期再开展情景教学,利用独特的湛江特色雷州文化绘本、二手绘本的回收循环利用,并通过线下的绘本阅读、绘本演绎、手工制作、幼儿歌舞及游戏等亲子活动形式进行项目落地与推广。研究表明,课外活动在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活动越多,对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作用越大,大学生的创造性也随着大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升高而增高[4]。
2.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课外活动中,竞赛类活动是最能吸引大学生,也是目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最有效的方式。学校除了响应国家、省级的赛事外,在校内也应设置相关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首先高校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小型比赛,然后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遴选出具备专业特色的队伍,鼓励其参加校级的比赛活动,此种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参加比赛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其实践能力,还能通过竞赛极大地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能,总之,竞赛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3.三下乡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前教育系自身的专业特色,走进乡镇的学前教育单位,进行社会调研、学前教育知识理论宣讲、关爱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满怀热情,发扬学前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他人,不断总结相关的知识经验并提升自身素质,为将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在“三下乡”活动期间的实践成果,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在每一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后,按实践主题撰写调查报告,总结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契机。
4.科研学术活动
高职院校重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较于本科院校,对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对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科研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对如何独立进行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研究结果分析归纳、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研究过程较为不熟悉。因此,院校应多开展科研学术活动,主动将学生纳入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学术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研思维方法、学习科研管理方法、积累相关的科研经验,此做法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三)响应“双创”背景,“双习”付诸实践
对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学生在校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大三则为专业见习、实习,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见习和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运作,掌握如何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响应双创时代,建立了6个实习实训基地,4 间手工制作实训室等;校外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已建设幼儿园作为学校的见习、实习和顶岗实践基地,学校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工作,以保障学生见习与实习的质量,同时与实习单位充分沟通,实训基地担负起针对学生的指导、讲评及认定工作,并且有选择地接收毕业生在其单位就业。高校还与企业合作,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学前教育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相关咨询与服务,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基地,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5]。
三、结语
总之,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广大院校应积极探索、结合本校发展状况和特色,探究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的策略,继而为社会贡献出一批又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