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11-21左瑞华临沂市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左瑞华 临沂市城乡建设服务中心
引言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以不断地强化,从现实层面提升单位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对自身需要担负的支出责任作出进一步的明确,从而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分配,保证公共支出的费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使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了优化策略,希望以此来提升单位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使其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一、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所谓预算管理,指的是对经济主体的各项经营活动、筹资以及投资活动进行分析的一种管理模式,具有全过程、全部门和全业务的特点,在这一模式下可以对主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在未来会计期间有可能的发展情况进行预判和分析,从而督促其各项运营管理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予以合理修正。预算管理主要是考核、执行、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预算作为经济主体将未来发展量化的重要形式,通过规划、安排预算期内各项资源的获取与配置,在经济主体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作用无可替代,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也是如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流程当中贯彻预算管理,并将预算管理各项管理活动精细化,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作用。因此,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针对预算期内经营、财务、投资等活动进行规划、协调、配置的模式与工具。
预算管理是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整个过程涵盖多项工作。主要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绩效考核三大环节构成。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针对预算管理活动制定目标、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批等。预算执行则是在预算编制完成后,各个部门、职工根据预算编制的要求严格进行将预算进行落实;而预算绩效考核则是针对预算结果进行管理,通过预算结果分析、考核以及奖惩来不断地优化预算管理过程,为预算管理的应用提供客观评价,便于单位管理层能够对后续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保障预算管理的先进性。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需要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比较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数是偏向于实现其规范化和合法化的财政资金,但是并不怎么关心资金如何使用以及资金使用的效果。随着我国不断加大事业单位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各行政事业单位提升了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在保证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合法化与规范化的同时,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越来越重视,他们需要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此来增强广大纳税人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的整体效果。比如:国家财政资金在得以充分、合理的运用之后,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切实作用以及社会大众对它的认可度等,这些都是需要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率为前提的。
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必须对绩效这一环节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只有预算支出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才能真正促进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优势的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所以,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绩效这一理念,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需要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单位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的效率,不断优化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公共服务,积极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支出管理机制。
借助预算管理的预测功能,首先,可以更好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与财务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信息支持,这有助于降低单位的决策风险;其次,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升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程度,因为预算管理是基于单位发展的整体目标出发,涉及单位各流程环节和众多部门,因此其覆盖面积广,有助于实现对单位经营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的细化与分解,将预算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来提升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最后,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地把握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充分地运用,以此来验证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找出实际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优化策略,帮助单位减少资金浪费,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单位的科学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应有的实际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先进的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它是站在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一项管理工作。目前,我国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预算管理层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和判断,没有很好的把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导致预算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因此单位所开展的预算绩效管理也是形式大于内容,难以起到应有的实际作用。虽然也有一些单位构建了具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是并不科学和完善,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与固有的滞后的预算管理模式相比较而言没有太大差别。也正是由于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导致绩效管理赖以存在的基础比较薄弱,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比较低。尽管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也难以从根本上提升管管理能力与水平,难以收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
(二)预算指标缺乏科学细化和精确量化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步骤是对预算指标的细化和量化,从现阶段我国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过程中来看,是否对预算指标进行科学细化与精确量化,会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从而会进一步影响整体的预算绩效考核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营管理水平。如果指标细化不科学、不合理,就会从整体上拖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导致其难以取得预期成果。由于现阶段,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模式也较为陈旧,缺乏预算指标细化与量化相关方面的经验,再加上单位领导与管理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对预算管理的指标细化与量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比较容易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单位管理层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难以根据相对应的标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与考核,致使预算绩效管理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三)对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缺乏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之后所形成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可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比较直观地反映,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它可以帮助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其进行优化和解决。但是现阶段,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加以重视,没有对其实际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单位尽管在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常态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并没有对其结果进行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导致其利用效率比较低。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处于滞后状态,难以发挥其对单位的促进作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加快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模式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要想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应有的实际作用,就必须要站在上层建筑的高度,加快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模式加以积极的优化和补充,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具体实践层面来说,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核心管理者在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同时,将会计管理手法具体运用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去,以此来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补充。对预算绩效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明确其在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和调动单位全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积极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单位日常运营与发展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实际上它需要单位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全面协调,也需要单位领导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很难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应有的实际作用。闭门造车,最终只能使其流于形式,所以需要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积极统筹和调配相关资源,为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和支持。
比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如果以季度为时间节点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评价,需要对评价报告进行认真仔细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了解和发现影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运转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加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驱动作用,使其得以更好地运转,为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对预算指标加以科学细化与精确量化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在思想上对预算绩效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之外,还需要在搭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的基础和前提下,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内容与核心环节,也就是预算指标的细化和量化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求相关财务工作者对往期预算指标数据的确立情况以及具体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探讨,并将预算同实际的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差距,分析成因,找出科学的完善方案,以此来实现对预算指标的科学细化与精确量化,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其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作用。
(三)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对其加以合理高效的利用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要想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切实价值,就必须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开展所产生的结果予以高度重视,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通过对绩效管理结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为后续工作开展予以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应有的实际作用,切实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比如,单位可以引入预算绩效管理报告机制,通过报告的形式来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分析,以发现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有效解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报告来对单位日常运营与管理过程中主要的资源消耗点进行判断和优化,并对其标准予以完善和调整,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更好地降低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这有助于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对单位的积极作用,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两项制度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持续性优化,通过不断地完善与优化才能够保障两项制度的先进性,同时也可以加强两项工作的协同作用,因此单位需要持续对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进行探索。随着预算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完善,两者的协同工作落实方式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要结合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对预算与内部控制开展绩效考核,有利于分析出两者在协同过程中是哪方面拖了“后腿”,有利于单位进行改进,在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财务部门要积极地运用部门专业知识,结合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制度特点,构建绩效考核体系,为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切实的保障。
结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进步,也更加凸显了预算绩效管理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尽管现阶段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对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办法,以便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