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Taka”战术的未来发展
——基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西班牙队传球数据分析
2021-11-21吴建泽郭浩洋
吴建泽,郭浩洋,肖 辉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北京 100084)
2008—2012年,西班牙获得2次欧洲杯冠军、1次世界杯冠军的成绩,使其成为世界足球历史上第1支洲际大赛3连冠球队。西班牙队取得巨大成功,其代表性的“Tiki-Taka”战术也成为世界足球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术之一。但如历史周期率一般,西班牙队在2013年联合会杯后成绩明显下滑。然而,2019年6月,西班牙U21国家队以一贯的传控打法击败了德国队,拿下队史第5个欧青赛冠军。事实证明,“Tiki-Taka”战术在当今足坛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未来发展和演变仍将对足球运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20年11月,中国足协发布《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其中对中国国家队的比赛理念做了如下阐释:以攻势足球为主导,追求攻守平衡,崇尚更有侵略性、灵活性的战术风格,敢于控球并积极创造机会;提升团队战术合作执行能力,在攻守转换中快速高效。这样的比赛理念所体现的战术特点与“Tiki-Taka”有着内在契合,“Tiki-Taka”的发展对中国国家足球队战术塑造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Tiki-Taka”战术结构复杂、要素多样,本文主要选用“Tiki-Taka”战术的进攻端核心指标——传球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比赛录像、赛事专题网站、数据统计软件“Stats Zone”等渠道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并就此对“Tiki-Taka”战术发展提出方向性建议。
1 西班牙队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与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传球数据比较分析
1.1 直塞球是取胜之关键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传球最多的3场比赛都来自西班牙队,除了对阵俄罗斯的1 114次,还有对阵伊朗的776次、对阵葡萄牙的759次。但除了对阵伊朗1∶0小胜,其他3场都未取得胜利,带着场均控球率、场均传球数、场均成功传球数、场均传球成功率“4个第1”的西班牙队举步维艰。这样的困境在对阵俄罗斯队的比赛中尤为凸显:西班牙队占尽场面优势,控球率高达78.9%,传球数量和成功传球数量均创世界杯纪录,却没能得到一场胜利。
西班牙队核心球员安德雷斯·伊涅斯塔曾这样阐释西班牙队的战术理念:“我们不是为了控球而控球,最后30m的默契和攻击节奏,才是我们的杀手锏。任何球队的反击都会被我们竭力遏制。”通过整理西班牙队最近一次夺得冠军的洲际赛事——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的传球数据,并提炼主要数据指标与2018年世界杯进行比较分析,能更好地发现其症结所在。
在西班牙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中,直塞球是所有威胁传球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形成得分机会的最有力武器。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西班牙队场均送出直塞球14.5次,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却仅有1.3次,场均减少13.2次。曾经的西班牙队中场球员哈维正是以其出色的传球能力,特别是长距离直塞球能力被称为球队的“大脑”。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西班牙队在对阵意大利队和克罗地亚队的小组赛中分别传出20次和21次直塞球;对阵葡萄牙队的半决赛是西班牙队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传出直塞球最少的一场比赛,共9次;对阵意大利队的决赛传出12次直塞球。反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西班牙队在小组赛对阵葡萄牙队和伊朗队的比赛中竟未传出一次直塞球,而传出直塞球最多的一场比赛,即对阵摩洛哥队的小组赛,也仅有3次。
1.2 华丽的数据,式微的威胁
西班牙队的射门偏好是通过传递在罚球区内完成射门,即“将球传进球门”。因此,向对方罚球区内传球的数量和成功率也是体现其进攻战术效能的重要指标。西班牙队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场均成功向对方罚球区传球17次,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16.5次;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场均向对方罚球区传球成功率为54%,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50.8%。
由图1、图2可知,从传球密度来看,西班牙队在2012年波拉乌克兰欧洲杯对阵意大利队的小组赛中位于对方防守三区的传球密度远远高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对阵俄罗斯队的比赛。尽管西班牙队在对阵俄罗斯队时的传球数量比对阵意大利队时多出近400次,但显然这些传球多集中在中后场。通过对一系列在进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指标的对比,西班牙队威胁传球能力的下滑非常明显。
另外2项关于球员的指标同样值得注意: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塞尔希奥·拉莫斯以508次传球在决赛阶段所有球员中排名第1,而这一成绩在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上属于哈维尔·埃尔南德斯·克雷乌斯(哈维)(589次)。拉莫斯作为西班牙队的中后卫,除定位球外进入对方防守三区次数并不多,传球以中后场传球和横向转移为主。哈维作为中场核心球员,传球则包含更大比重的向前传球;2018年世界杯西班牙队场均威胁传球最多的球员是弗朗西斯科·罗曼·阿拉尔孔·苏亚雷斯(伊斯科),这一成绩在2012年欧洲杯上同样属于哈维,而哈维(4.5次)则比伊斯科(2.3次)场均高出2.2次。
第1项指标说明,西班牙队传球的数量和成功率都在提高,但进攻的威胁性在下降。这一问题有另一项数据对比可以支撑: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西班牙队场均向前传球占总传球数比的47.4%,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是48.0%。毋庸置疑,只有向前传球才能给对方防守造成威胁,而横传和回传球,只能徒增传球数据和控球率。第2项指标说明,核心球员个人技战术水平的差异同样是西班牙队进攻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主要由于西班牙队自2013年联合会杯后球员的更新换代,一些昔日核心球员随着年龄增长或淡出国家队或状态下滑。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西班牙队对阵葡萄牙队的比赛中,西班牙队首发球员的平均年龄是29.8岁,这也创造了西班牙队队史首发阵容平均年龄的最高纪录。
2 “Tiki-Taka”战术未来发展的2个方向
2.1 有技战术能力卓越、可实现“纳米级操作”的核心球员
观察西班牙队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6年法国欧洲杯和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比赛可以看出,西班牙队“Tiki-Taka”的战术特点、使用模式、组成要素都与2008—2012年间一脉相承,基本没有改变,即依靠频繁、准确、快速的短距离传球保持高控球率以控制比赛节奏是西班牙队进攻的核心特征。但西班牙队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未再使用“无锋阵”,而是使用了归化球员迭戈·达席尔瓦·科斯塔作为“单箭头”。充分适应强压迫下的小范围配合式进攻是西班牙队前锋球员融入其战术体系的重要能力,而迭戈·科斯塔的技术风格更适合有一定纵深空间的个人冲击式进攻,因此他在面对依靠收缩防守挤压西班牙队进攻空间的对手时十分吃力,其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打入的3个进球都不是与中场队友配合后取得的,他也是西班牙队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被换下次数最多的球员。除此以外,上文关于决赛阶段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2018年的拉莫斯和2012年的哈维)以及场均威胁传球最多的球员数据对比(2018年的伊斯科和2012年的哈维),也直观体现了个人技战术水平和“人队”匹配度对“Tiki-Taka”战术效能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说“Tiki-Taka”是一部结构精密、运作复杂、具备集成功能的仪器,那么核心球员就是这部仪器实现“纳米级操作”的关键一环。对以西班牙队为主要代表的、希冀使用“Tiki-Taka”战术取胜的球队而言,战术理解力、熟练度和团队配合默契程度固然重要,但决不能没有领导力出众、技战术能力俱佳的核心球员作支撑。让“Tiki-Taka”战术再次焕发锋芒,就要更加注重在青训队伍中发掘和培养队内的核心球员,特别是在技战术特点上与“Tiki-Taka”战术需求高度契合的球员,既要抓好整体战术能力的提升,也要抓好核心球员的选拔和使用,二者互为支撑、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对于外界一些放弃“Tiki-Taka”而转向其他战术的主张,本文认为并无必要,反而是战术打法朝令夕改、频繁更迭,特别是各级国家队层面的战术思想落差才是对球队比赛能力、团队文化、精神特质的消解。人事有代谢、战术无古今,“Tiki-Taka”战术不会过时,只是如今的西班牙队没有了当初的哈维、伊涅斯塔、哈维·阿隆索·奥拉诺、弗兰塞斯克·法布雷加斯·索莱尔。2019年6月,西班牙U21国家队以一以贯之的“Tiki-Taka”战术击败德国队,拿下队史第5个欧青赛冠军的事实,就有力地回应了“Tiki-Taka”战术已经过时的论调。正如哈维在2018年世界杯后接受西班牙的《阿斯报》采访时所言:“我从不怀疑‘Tiki-Taka’,它曾让我们取得成功。若现在我们要另走一条路,会是十分错误的。”
2.2 必须善于在不同比赛情势下适时做出战术调整
观察西班牙队自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后的部分比赛可以发现,西班牙队经常出现对手一旦摆起铁桶阵就无计可施、陷入被动的情况,而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很难发现西班牙队作出了有效的战术调整。
通过录像观察可知,西班牙队进攻时队形整体大幅度前提且站位非常紧凑,后卫线和前锋线之间距离较短,从而给对方造成强压迫,最大限度发挥“Tiki-Taka”的战术特点,但这样的进攻队形也同样压缩了本方在中场失误后的防守“余地”——一旦对方抢断成功形成反击,西班牙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阵地防守,只能依靠就地围抢,因此便有可能在本方防守三区出现1VS1、2VS2甚至是少打多等危险情况。因此,这样的“Tiki-Taka”运作模式对西班牙队在攻守两方面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一方面,进攻中既要有尽最大努力防止传球失误的稳妥性,又要有“一击致命”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在丢球后的就地反抢要体现高水平的协调型、侵略性、有效性。只有2个方面都具备,西班牙队的“Tiki-Taka”战术才能所向披靡;反之,只要有一方面存在短板,就会在比赛中,特别是世界杯等洲际高水平赛事中存留隐患。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西班牙队在场均通过传球创造机会次数、场均通过传球创造绝对得分机会次数、场均直塞球次数、场均成功向对方罚球区传球次数、场均向前传球占总传球数比等“Tiki-Taka”战术进攻端核心指标上,较其巅峰时期都已有明显下滑,这也昭示着曾经西班牙队赖以走上世界之巅的“Tiki-Taka”战术的使用机制已经不完全适配今天的西班牙队,或者说,不再适配今天西班牙队的所有比赛。可惜的是,西班牙队在比赛中带来明显的战术调整和节奏变更,更多的是“将难就难”,在对方罚球区外围进行横传、回传等“催眠式”传控。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现代足球发展迅速,一个战术成功之后会很快被加以研究,越来越多的球队已经找到了“Tiki-Taka”的应对之策——立足于严密、协同的“大巴式”防守,最大程度压缩、切割进攻方向前传球的空间与路线,辅之以冲击力极强的前锋球员伺机反击,同时结合定位球战术。这一战术策略已经在近年来西班牙队的许多比赛中被一次又一次证实行之有效。因此,以西班牙队为主要代表的使用“Tiki-Taka”战术的球队,在比赛情势有利时,可以继续坚定使用“Tiki-Taka”的既有模式来攻击对手,而在比赛局面难以打开甚至出现劣势时,要及时作出明显的战术调整。然而,所谓明显的战术调整,是主动的、有预先设定和充分准备的、可以熟练使用并能充分发挥优势的战术调整,而非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这就要求在训练中对一些应对复杂局面的“应急性”战术进行专门训练。特别是,作为阵地进攻的有效补充,要更好地发挥定位球的功用,对定位球战术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演练。同时,战术调整既是一种模式调整,也是一种思维调整,更是球员的角色调整,因此,在进行赛事大名单遴选时,既要确保以最佳阵容实施核心战术,又要针对“应急性”战术进行适当的球员储备,以期在比赛中可以迅速调整、无缝衔接、有效转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