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①

2021-11-21王力伟郑素晓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王力伟 郑素晓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20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1]。”传统武术不仅是一门身体艺术,更富含传统哲学、道德思想等文化内涵。武术文化内涵是新时代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是对外展示中国“民族自信”的重要桥梁。

1 武术教学文化内涵

1.1 自立通达的武术技术文化

武术自古发展至今,开发和研究出各种自立于个人、生活、社会的技术练习形式,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一天人,和内外”的整体自立思想,武术产生了“内外三合”“周身一家”“形神兼备”的武术练习思想,并且发明了各种练习形式,包括套路、站桩等自我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意志,武术的技术教化,使自身体悟及感知文化价值,通过武术的技术教化,使学生涵养于知识技艺,涵养于礼仪道德。首先,武术套路练习主要的功能训练身体整体协调,蕴涵各个攻防内容,是技击训练的辅助手段,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各个武术门派套路体现不同的文化思想,太极拳套路练习松沉、软慢,体现自身“反者道之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技击思想。南拳刚劲勇猛,体现刚健有为的精神。最后,站桩也是中华武术独有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开发神经敏捷性,提高对自身各个肌肉的控制能力,肌群协调配合达到整体发力的效果,通过站桩这种看似休息的锻炼方式促使人体返朴归真,达到整体和谐的自然状态。

1.2 自强和谐的武术技击文化

传统武术的根本特点在于技击,凡比武较力都会出现矛盾,如何化解这些技击矛盾,主要体现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精神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内核。技击练习时注重自强而不是他强,注重自我提高,武术中套路练习及站桩的自我训练都体现了自强的精神内核,即使比武较技也是以自我提高为基础目的,武术自古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外练筋、骨、皮,内炼精、气、神”“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等有关习武自强精神的经典名句,“厚德载物”强调宽阔的胸怀包容万物,武德中有制约机制,不得随意使用武力,各门各派的拳理中都不主张逞强挑衅,都以防卫为目的,即使武术较技中也不提倡主动进攻,并且还有“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技击理论,比武中注重点到为止,以巧斗力,注重文明和谐的技击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武术精神指引武术教学与人生价值。

1.3 自豪辩证的哲学思想文化

传统武术蕴涵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富含传统养生文化、中医医学、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五行八卦、阴阳学说、气道理论),由此形式是中华人民自豪的武术。各种象形武术的发展就能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观,比如蛇拳、螳螂拳、虎拳、豹拳、鹰爪拳、养生功法五禽戏。还包括以自然万物描述的动作名称及要点,比如太极拳讲究“如履薄冰”“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扑鼠之猫”,八卦掌则要求行如游龙、动转若猴,并用揭示八卦理论。在武术教学中,不仅要教习技术动作,还应该结合自豪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教学。武术教学中文化哲学教育比技术教学更重要,比如明白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更容易理解练周身一家、上下相随的武术真谛。

1.4 自信道德的塑造文化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实战的技巧,它更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外化表现。通过习练传统武术技术,可以感知传统武术文化道德要求,受道德文化的熏陶、塑造自信健康的人格,武术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根基,塑造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所以武术的本质与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有着深深的连接[2],首先武术富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习武精神,提升习武人的奋斗精神、自信坚毅的人格品质,“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强调“德与艺”双星,武德为先,各种武德礼仪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道德素养。

2 传统武术教学文化性价值

文化性是武术发展的灵魂,是中华武术区别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根本,传统武术教学是武术文化传承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武术教育加深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自觉建立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自信的文化信仰。武术文化的自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和技术规范,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文化认知与技术教学融会贯通,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2.1 深化民族文化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成员对其文化的承认、认可、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民族文化自信的过程[3]。武术富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和谐重德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体。在武术文化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这些优秀的精神被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之中,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文化时,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民族文化认同。另外,武术的练习中不怕艰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强大意志力,不断塑造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个人精神的外放,形成整个民族的自信。学生从了解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为抓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武术文化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这些优秀的武术精神被深深镌刻在民族记忆之中,进而深化民族文化认同。

2.2 促进尚武精神重铸

尚武精神是一种崇尚忠诚和正义、刚毅的精神品质。它展现的是一种为家国守护正义、为民族舍身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重铸的精神力量[4]。自强和谐的武术技击练习培养学生尚武精神,这种文化价值直接指引着大学生个人、社会、国家责任意识。

2.3 推进师道文化重塑

武术文化中注重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能重塑师道文化。学习武术特别注重师从文化,对师傅的敬重,体现在各种场合。见师傅必须行礼,扣头。结合各种武术尊师礼节,培养学生尊师重道。

2.4 促进社会和谐

武术有丰富的和谐文化内涵:中华武术具有促进人体自身和谐统一文化体系;例如,太极拳练习时“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完整一体。武术技击中注重“周身一家”“完整如一”的劲力,关注人际和谐的技击文化理念;中国武术倡导防卫,以防守为主,甚至出现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技击理论,这些理念的指引人际和谐,不仅注重技击理念服务和谐,武术文化精神内核“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注重厚德指引,促进人际和谐安定。富含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5],并使学生文化自信行为从他律不断向自律转化[6]。多层的文化研究都能促进人体和谐、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武术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传统武术空白与中国艺术中留白的美学契合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传统武术多元化的历史与现实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