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社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管理模式探析
——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2021-11-21杨丽雪

广西农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百色市社员畜禽

杨丽雪

(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

近年来,百色市畜牧业蓬勃发展,肉类年产量达28万吨,畜牧业年产值超65亿元,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大、任务重,需加快完善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1]。原来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组织松散、动物防疫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求。为此,百色市借着全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契机,不断创新思维,探索新路,强化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基于合作社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管理新模式[2]。合作社为民办组织,以动物防疫技术服务为主。

2014年,百色市首先在右江区阳圩镇开展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右江区各乡镇逐步开展合作社建设工作,积累了先进经验。2016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2018年田林县、平果县和乐业县等县整县完成合作社建设。为加快全市合作社建设步伐,百色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出台了《百色市建立动物防疫合作社实施方案》,并先后在田林县、平果县和田阳县三县召开合作社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合作社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到2019年,百色市所辖12个县(市、区)的13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合作社135个,所有的合作社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获得《营业执照》。目前,百色市共有1143名村防疫员以合作社社员的身份参与村级动物防疫等工作。按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合作社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辖区内的畜禽强制免疫工作,大大提高了动物防疫免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动物防疫工作仅靠村级动物防疫员在辖区内各自开展防疫工作,防疫力量单薄,工作局面难以全面开展,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实际难题,使动物防疫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双达标。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

1 合作社村级动物防疫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1.1 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建社基础

一是依法成立合作社,建立民主制度。在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村防疫员推选合作社负责人,负责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理合作社工商注册登记,并制定《合作社运行章程》《合作社管理办法》等制度,采取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商合作社相关事宜,实现社务、财务全程公开。二是注重社员素质,规范入社程序。通过公开竞聘、自愿入社等方式从村防疫员和具备规定条件的其他人员中优选合作社社员,以制度来明晰入社程序,明确社员身份、职责和权力。三是实行自主管理,严格按劳分配。合作社实行民办、自主经营,社员收入采取补助与绩效并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1.2 按需签订合同,政府购买服务

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分别与辖区合作社签订《村级动物防疫技术服务购买合同》,购买动物防疫等技术服务。购买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负责辖区散养动物的免疫和建立养殖档案、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疫情监测报告、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工作,协助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畜禽产地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以及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1.3 整合多项资金,按绩统一支付

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资金主要由县级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和中央、自治区级动物强制免疫补助等方面整合而成。每半年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工作组对合作社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验收,通过检查畜禽免疫数量和密度、检测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以及检阅畜禽免疫工作台账等对合作社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考核评分,并根据综合考核评分结果按合同规定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用,合作社则按每位社员的工作情况向社员支付劳动报酬。

1.4 支持自主创业,增加社员效益[3]

政府除购买动物防疫服务之外,还积极支持合作社创办饲料兽药经营企业,开办畜牧兽医技术咨询服务部,为养殖场户提供畜禽诊断、治疗、良种推广、阉割以及非国家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注射等有偿服务。合作社通过多渠道创收,增加合作社及社员收入,筑牢合作社根基。

1.5 常抓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素质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定期与不定期举办合作社社员动物防疫知识等业务培训,强化社员业务素质的提升。除每年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前召开动员部署、业务培训会和举办相关业务专题培训班外,还通过举办动物防疫技术实操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村级防疫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实操能力

2 合作社村级动物防疫管理模式的现状效果

2.1 转变防疫管理方式,减轻乡镇兽医站工作压力

通过建立合作社,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由合作社具体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畜禽强制免疫、动物产地检疫协检、农村散养户免疫档案的建立以及畜禽养殖动态信息的收集等工作。改变了原来由乡镇兽医站负责组织实施的管理模式,减轻乡镇兽医站工作压力,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指导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原来各村防疫员单打独干的被动局面,形成了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组成多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逐户、逐屯、逐村开展免疫等工作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和质量。

2.2 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提高了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

成立合作社后,村防疫员由1416名减少到1143名,并成为合作社社员。在防疫区域不变,防疫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每个防疫人员每年的劳动报酬均有提高,再通过合作社拓展其它畜牧兽医服务项目创收,防疫人员的收入大幅增加,极大增强了防疫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村级防疫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固。

2.3 优化了村级防疫队伍,树立了基层防疫队伍新形象

合作社社员是通过培训、考核、择优入社的防疫人员,整体素质较高。社员在开展动物防疫活动时实行“标准、计划、着装、免疫”四统一,改变了以往懒、散、乱现象。同时社员在工作中还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有效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彰显了基层防疫队伍公众新形象,防疫队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升。

2.4 改变了经费拨付方式,规范了动物防疫资金管理

合作社成立前,村防疫员的补助经费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直接支付给每位防疫员,不利于防疫经费管理。实行政府向合作社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后,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合作社履行合同情况将购买动物防疫经费拨付到合作社银行对公帐号,合作社根据《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管理办法》等规定,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再发放给每位社员工作报酬,规范了防疫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3 合作社村级动物防疫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运行,在工作清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创新改进。

3.1 队伍结构老龄化

目前合作社的队员主要还是从原有的村防疫员中优选,年龄结构40岁段的少数,50岁段的多数,20~30岁段的很少,队伍缺乏朝气与活力。

3.2 队伍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均

刚成立的防疫队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专业技术还比较生疏,不能独挡一面,比如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工作时就需要跟随专业能力强的社员学习,这就一定程度降低了效率。

3.3 防疫队伍装备还比较落后

合作社成立之初因各种经费的限制,防疫装备还是简单的检疫刀具、防疫冷藏包,一辆摩托车为交通工具。没有先进的疫病诊断试剂、生物制品储存条件等设备。

4 合作社村级动物防疫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壮大合作社队伍

在严格优胜劣汰的选择制同时,要扩大防疫合作社队员选择的来源,从更年轻的、更高学历的毕业生中选择,专业不限于畜牧业,善于管理队伍及掌握生化检测精密仪器的人才也是需要的。

4.2 提高合作社作战水平

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实战化竞赛、组织合作社到业绩优秀乡、县参观学习,有效提高合作社“作战”水平,提高合作社队友整体技术能力。

4.3 不断优配合作社队伍装备

通过引进企业、增加投资、鼓励合作社扩大业务范围等优配合作社队伍装备,争取逐年增加防疫工作经费,更新防疫技术装备,更好服务于畜禽业的发展。

4.4 充分利用社会防疫力量

合作社加强与大型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兽医技术力量,增强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百色市社员畜禽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墨韵书香
让文学激扬青春
百色:评选201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人民公社女社员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早春预防畜禽感冒五措施
如何做好春节期间畜禽管理
同劳动 心连心
中大“新青社”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