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①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2021-11-21宋迪涛湛贵玲张燕韦叹
宋迪涛 湛贵玲 张燕 韦叹
(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来宾 546199;2.广西来宾市城南小学 广西来宾 546199)
1 研究目的
在我国高校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推进,“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在高校体育中得到认识和深化,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后继生活、工作境遇来重构课程结构和开发课程内容,深度挖掘体育课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隐性价值[1]。构建大学体育“素质—技能—态度—行为”的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教材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尝试。期望能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出新的理论和视角、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大学体育、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及教学改革的相关著作、期刊等文献资料,作为该研究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对2019级公共体育必修班9个班级的36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的教改实验,将回收问卷和教改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2.3 数理统计法
该文运用SPSS 26.0,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调查研究“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本质、结构和规律,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对分层理论、价值理论、评价理论等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与阐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基于“健康第一”的理念,大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不过,大学体育教学在我国起步晚,虽然在多年的革新发展中形成自主教学、俱乐部教学及运动处方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但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教育模式。
3.1.1 教学模式无法确保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发展变化,现在多为“00后”,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日常思维活跃,也热爱体育运动,不过却也存在一部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教学群体的变化,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3.1.2 对“素质—技能—态度—行为”教学认识程度不足
大学体育是学生学习生涯阶段的重要部分,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主动去接触体育,而且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因而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消除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素质—技能—态度—行为”有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特别是创新改革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不过,当前部分高校对这一教学理念认识程度不足,缺乏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教育过程中使其停留在表面宣传层面,并不能将“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充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不仅无法保证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的价值意义,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方法,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
3.1.3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大学体育教学为积极响应“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教学方式虽然发生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体育教学只是表面的革新变革,并没有将“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融入教学,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首先,重视体育技能,忽略理论知识,导致体育教学发展缺乏理论知识支撑,同时缺少对学生个体的研究;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最后,组织体育赛事的方式陈旧,项目缺少创新。由此,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重中之重。
3.1.4 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制定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
随着“素质—技能—态度—行为”教育教学理念的推行,在此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仍然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而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此,基于“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将体育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个人喜好开展自主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运动的积极主动性。
3.1.5 大学体育考评系统不完善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考评制度依然采用传统的“达标”考核方式,只对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另外,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和考核成绩的评价,并没有兼顾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参与度等综合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情况。同时,高校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只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忽略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的评价,考核评价层面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整体成效。一旦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出现问题,很难基于有效的评价反馈做出调整,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3.2 大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
首先,生理因素。由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导致很多学校或者家长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略了运动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较低。
其次,心理因素。随着大学生的年龄渐长,大学生不明确体育动机,在心理上只是将体育当成一门副科,不能与其他专业课的重要性相提并论,因而在学习中不会投入精力和时间。
最后,环境因素。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不重视,加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很多学生养成足不出户的习惯,这些都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
3.3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发展性、情感性、多样性及学生学习主体的特点。第一,注重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意义,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和喜欢体育锻炼。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体育教学,促进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将培养学生能力放在教学首位。第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情感性。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从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出发,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学不论是教学方法选择,还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都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学习。第三,注重丰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和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知识。第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传统的教转为学生的主动学。
4 “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4.1 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由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考评方式都是围绕体育技能开展的。不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对此,应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4.2 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学体育在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方式,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不过统一化的体育课,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对此,教学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改革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4.3 将“素质—技能—态度—行为”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首先,高校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寓教于乐,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次,充分注重和明确素质教育的价值意义,将“素质—技能—态度—行为”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教学目标,为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体育教学活动。最后,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只传授体育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大学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学应当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既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要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4 探索实施“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首先,改革考评制度,注重全面发展,探索多维度的体育考核体制,以期末、体能测试、出勤率等按照比例构成考核学生,注重发现学生的体育技能特长,实施“一对一”培养。其次,拓展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后,构建全员参与机制,由体育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教育模式,探索和构建“素质—技能—态度—行为”四维一体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