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挑战与对策

2021-11-21覃晓静

大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育人心理健康院校

覃晓静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 梧州543002)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心理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要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心理育人正式提上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程。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心理育人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心理育人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育人中的心理既可以指育人的手段、途径、方法,也可以指“育人”的内容、理念、态度、氛围等[1]。心理育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育心与育德同向同行,致力于培育时代新人[2]。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机制仍不够成熟、完善,未能准确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有成效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导致心理育人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规律重要且必要。

一、我国高校心理育人的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育人仍在实践中探索。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心理育人工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为本,通过挖掘人的积极潜能,发挥人的积极优势来使人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而不是只关注人的心理疾病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方面,刘惠娟等人提倡要增加关注积极品质的教学内容、培育多专多能的师资力量、采用致知力行的教学方法、综合评价教学效果[3];也有学者提出要充分融合积极心理学,在校园内建立起支持性的组织和心理文化,助推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多元素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探索“思政+”的育人模式,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5],以此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已有学者探索了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如张平等人认为应以心理教师授课水平、教学内容、实践育人以及学生反馈等方面为抓手推进课程思政[6],周莹则重新思考了课程思政框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育人、育德、育心作用和具体实践做法[7]。

虽然已有众多学者探索了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但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仍不够成熟,师资力量匮乏且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及育人效果评价机制仍未完善。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开展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是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题中要义。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00 后”从2018年开始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军,“00 后”高职学生与其他年龄段和教育类型的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心理育人工作时应充分考虑“00 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阅读文献、日常观察和咨询工作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有以下特点:

(一)部分学生消极情绪体验多,自卑心理严重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不够成熟,情绪波动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就读于高职院校,在学业水平、整体素质和未来就业前景上都远远不如本科生,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两极分化,一是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距离优秀的本科学生有较大差距,从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过于焦虑;二是部分学生高考失利,就读的学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有差距,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丧失了上进心,在学校得过且过。

(二)对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和逃避的矛盾心理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的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中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学生人际关系不良[8]。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闭锁性,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认为很难得到他人的理解,因此很少或不愿与人诉说。由于自我封闭,不愿向他人吐露心声,孤独感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对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他们又想与人交往,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共鸣,形成了强烈需求人际交往和逃避人际交往的矛盾心理。

(三)对自我的定位不清晰,自我认同感低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长期互动,统合他人与自我评价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知。自我认同可以使个体对自己的个性特征、人格特质、能力水平等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认知,使个体能够接纳自身当前各个方面的发展现状,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有研究表明,我国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状况不容乐观,自我认同危机严重,他们比较排斥做一名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9]。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也发现,高职生对自我的评价普遍偏低,认为自己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能力难以与其他本科学生相比,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也不具竞争优势;在得到他人肯定时也会习惯性地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及水平没有正确的认知。这导致高职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较低,自我认同感低。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对策

(一)打造高质量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提高自我认同感

当前,各个行业都急需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职业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与高职生的低自我认同的矛盾亟须解决。高职院校应严格落实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开展,保质提量,大力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与时俱进,举办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营造健康、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树立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学长学姐的榜样模范作用,营造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使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培育高自我认同感、高自我接纳水平的合格人才。

(二)做好课程思政,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部分高职学生对现状不满、对未来迷茫,除了自身原因外,还和学校的价值引领有关。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时,应在实现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能够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发挥心理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用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感染学生;其次,在教给学生调适心理的方法的同时,还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明确的价值导向,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会调适心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乐观、自尊的心态,提升对自我、对所学专业、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配齐建强师资骨干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

高职院校要实现全员参与心理育人,首先就要配齐建强师资骨干队伍,提升辅导员等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的培训,对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要支持、鼓励辅导员提升学历,攻读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博学位,有条件的高校可适当增配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创造更好保障,为有效做好全员心理育人提供保障。

(四)落实条件保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

要加快建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指导下的各系部二级心理工作站,形成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心理育人工作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班级、宿舍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宿舍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建立二级心理工作站可以使各系部结合本系部的实际情况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各系部增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工作重心的下移,有利于更好地实行一生一档的制度;二级心理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更广泛地辐射到每一个学生,使工作重心更好更快地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和健康教育,而不是只关注少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托二级心理工作站,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系部的力量和资源,开展更多符合本系部学生心理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育人惠及每一个学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及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荀子曰:“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同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要做到预防为上。要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加快制订更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心理健康监测机制,防患于未然。要建立和完善心理育人的效果评价机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学与活动后,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教学与活动效果的评价,全面评价心理育人效果,为后续的心理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四、结语

心理育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有成效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使心理育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心理健康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