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海探测遇到元宇宙虚拟技术让你脑洞大开
2021-11-21
文/本刊记者 吴 桐
最近大热的元宇宙是什么?它和深海探测有什么关系?科幻作家是能够预测未来的先知吗?未来的食品和饮食习惯又会是什么样子?
9月23日下午,一场充满想象力、脑洞大开的论坛在中关村雍和航星科技园拉开了帷幕。这就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主办的“科学创享、共幻未来”国际科幻论坛。
说起科幻,想必很多人会自然地抬起头来仰望星空。的确,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人类文明还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那里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探索和发掘。也正因为如此,《星球大战》《星际迷航》《星际穿越》等无数优秀的科幻作品都把舞台架设在了太空。而对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郭瑽而言,他对科幻和未知的兴趣在方向上恰恰相反,那就是深海探测。
郭瑽为观众带来了名为“深海与元宇宙”的主题演讲,他介绍,我们非常熟悉的海洋其实也是一片充满未知的领域,据数据推算,海洋生物总量占到了全球约80%,而这其中85%的生物都是人类未知的,而海洋有85%的区域人类从未触达,更有90%的海洋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现在,人类上过太空的就有600多人,远远超越到达过万米深海的人数,所以我们对于深海的了解其实并不比太空更多。”郭瑽说。
作为最近科技领域最火爆的热词,元宇宙自然也是本次科幻论坛绕不开的话题。郭瑽介绍,元宇宙的概念与科幻渊源颇深,它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作者斯蒂芬森描绘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数字空间“元宇宙”(Metaverse),为地理空间所阻隔的人们可通过各自“化身”(avatar)在元宇宙中社交,度过闲暇时光,还可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2018年,火爆全网的科幻片《头号玩家》中的虚拟世界“绿洲”就是一个“元宇宙”。
元宇宙和深海探测有什么关系呢?郭瑽为观众展示了一系列深海实验室的项目和工作成果,包括通过潜水器扫描深海山谷后以真实数据构建的数字化模型;创造深海狮子鱼的数字孪生体,对它的骨骼、材质和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复原,从而研究是什么让它可以抵御深海的低温和压力进而生存和繁殖;以及一个正在打造的数字化的虚拟空间,让全球的科学家可以通过VR设备进入其中探索科学问题……虽然这些内容与真正的元宇宙还相差甚远,但其中使用到的虚拟技术是与元宇宙高度重合的。郭瑽表示,元宇宙目前还只是存在于襁褓之中,停留在概念层面,但它涉及到的各类虚拟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在了深海探测当中,希望未来的元宇宙能帮助人类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深海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
除了高概念的元宇宙,本次科幻论坛也涉及到了文学、漫画、影视、游戏等各类更为原始、发展更加成熟的科幻载体。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的重要活动,本次论坛旨在推动科幻与多行业、多学科跨界合作,营造北京特色科幻品牌活动氛围。论坛邀请了科技工作者、科幻作家、动漫影视代表、设计师等科幻各领域的从业者,进行分享与深度交流,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包罗万象的科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