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对钢铁企业带来的重组变化
——基于武钢企业2014-2018 年公司年报
2021-11-21鄢宇寒
鄢宇寒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1400
1 样本的选取以及数据处理的变化
本文根据“供给侧改革”新的发展思路,选取制造业上的两家上市公司宝钢与武钢14-18 年的年度报告,在中央政府提出的五大任务的背景下,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角度分析兼并重组后两家公司的结构优化。对于数据的处理,主要从偿债能力、盈余能力、成本费用、营运能力四个方向分析
2 合并重组前后武宝钢企业的财务指标变化
2.1 合并重组前后的偿债能力分析
重组前,从2011-2016 年的资产负债对比来看,从总负债以及资产负债率来看,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武钢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于宝钢,并且在2015 年以及2016 年半年季度中,负债率已经在70%水平线上下徘徊,负债比例明显偏高。而对比宝钢集团,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40%-50%之间,较于武钢负债率,水平更为稳定,数据涨幅不大,可以看出企业的效益水平发展较为稳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在合并前的2016 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存在小幅度的上升,达到了近几年的峰值,可以看出钢铁行业整体都存在债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重组后,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合并后的前期,负债规模有大幅度的上升,由原来的52.8%上升至55.38%。首先是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张也伴随着负债规模的扩大,就宝钢股份而言,负债规模达到了41.48%,同比变化上涨了11.84%;其次是合并前武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到2017 年底,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9.39%,可以看出合并后产业结构的成效已经初现,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也主要是得益于,宝物合并后通过偿还大量长期借款以及置换超短融资的方式,使负债大量减少。而在后面的两年,负债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随着企业发展后期,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负债率依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仍需继续控制[1]。
2.2 合并重组前后的盈利能力分析
从盈利能力指标中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获取利润的能力。如表4.3 中所从2014 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瓶颈期”,全球的经济下行导致对钢铁的需求在不断下降,在2015 年,宝钢和武钢的盈利率双双跌入谷底,宝钢企业同比下降了88%,总资产净利润率只有0.31%。而武钢甚至进入了负值阶段,净利润率大幅下挫,利润率的下滑同样也伴随着过剩产能的不断囤积。如果双方维持其现状,则未来难以想象。
2.3 合并重组前后成本费用分析
合并前宝钢以及武钢的主营业务成本基本都维持在9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占比(87%)。虽然武钢的经营规模小于宝钢,但主营业务率每年均高于宝钢,甚至在2015 年主营业务成本率突破了100%,高额的成本以及微薄的利润已经使武钢不堪重负。宝钢集团的业务成本率虽然低于武钢,但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仍需将降低成本作为首要任务。
2.4 合并重组前后的经营能力分析
对于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主要是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为指标展开分析宝钢武钢并购前后的运营能力,因为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主要反映的是资金运营和周转情况。而宝钢与武钢重组后,企业的相关指标都出现了显著增长。合并后一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的上涨幅度均超过了100%,企业库存以得到大量的释放。虽然总资产数额有明显增加,但是总资产周转率也有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以及对无效资产的处置。而随着2019 年企业进一步实施“去产能”政策,除了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水平,还将推行研发协同、采购协同,推进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的落实,实现收入的增长[2]。
3 合并重组前后宝武钢企业的收益能力变化综合分析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采取杜邦分析法,基本的运算的思路是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以及资产周转率这几项财务比率的乘积。这样也更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去分析企业经营业绩,例如可以看到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分析前后资本收益率变化的因素。关键数据处理公式如下:
核心公式: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1/(1-资产负债率)=1/(1-资产负债率)=1/(1-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净利润=营业收入—全部成本费用+其他利润—所得税费用(注:本文所采用的计算均用期末数)
对比并购之前以及并购后两年的杜邦财务分析来看,净资产收益率从6.91%上升到12.64%,说明企业合并后发挥了较好的协同效应。而对比影响资产净利率的几个指标中,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都有一定比例的下降,首先是因为合并后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活动的增多,导致资产周转率存在一定比率的下降。而且,钢铁企业是属于重资产行业,对于固定资产以及存货流动性的控制,决定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因此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率低于营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权益乘数相对于前两年也有了一定比例的下降,说明宝武合并后,企业一直在致力于降低财务杠杆的运用,随着整体收益的增加,平均归属母公司的股东利益在逐步增加,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也在渐渐用股权融资去替代债券融资。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销售利润率的提升,这也是通过成本控制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增强所带来的。
4 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合并后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宝钢武钢合并以来总体趋势向好。但是,由于两家企业在合并前就存在负债和资金流动问题,且在合并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企业融资以及支付风险。因此,宝武钢合并至今,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1 流通性和长期偿债能力明显下降
虽然在并购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并购当年有所加强,但在并购后一年流动比率开始减弱;长期偿债能力在并购后出现明显下降。原因在于并购成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宝钢无法及时完成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于债务的不断增加、缺乏短期融资以及不合理的纳税筹划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压力和风险[3]。
4.1.2 存在企业的融资以及债务风险
宝钢在并购武钢前,就进行了大量的融资,以及在并购后宝钢承担了武钢的大量债务。因此从上述综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宝钢在合并后的主营业务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方面,比例有一定下滑,但是仍然还是高于钢铁行业的平均水平。
4.1.3 人员以及相关设施安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企业兼并的过程中,不仅仅只着手于解决产能过剩的矛盾,还要关注后续问题。从杜邦分析法的标准数值来看,现阶段的宝武企业已经稳定了产能矛盾。但是宝武在解决过程中,还是引发了员工安置问题以及不良资产的处置,目前仍然没有相对完善的措施来解决。从整体行业来看,很多企业通过叫停厂房以及淘汰落后生产线来落实“去产能”,但很多厂房处于“停产而不倒”的处境,很多人员安置的问题仍然处于空白期,导致企业在后期运行中仍然存在矛盾,这也是宝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
4.2 解决措施
4.2.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企业合并余震
企业并购重组的顺利开展,除了需要统筹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还需要社会建立健全外部的制度环境。在企业合并之后,宝钢就将接纳武钢的全部工作人员,宝武集团总工作人数为将多达30 万人,严重增加企业的薪酬保障负担。在并购案例中,并购方通常要接纳被并购方的全部工作人员。因此,就需要完善外部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在企业合并中被剥离的冗员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二次就业的机会。
4.2.2 减轻偿债风险,合理统筹资源
企业双方在成功完成并购后,宝钢要及时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从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机构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活动。积极利用双方优势取长补短,减轻企业的资产流失情况。
4.2.3 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企业核心优势
在当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除了在保障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供给”。“供给”意味着从供给端出发,以优化产业布局为方向,以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产品技术为基本原则,整合并购双方资源,结合人才、技术等优势,实现技术创新
4.2.4 优化金融机构融资渠道,提升钢铁企业融资效率
在制造行业中,大部分生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后,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首先,钢铁企业本身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无论是前期的设备以及原材料的投入,还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资源消耗,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然后,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后,大量的下岗人员的安置以及淘汰的落后产能的处置问题,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