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1-11-21

当代旅游 2021年3期
关键词:概论专业课程育人

张 琼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成协同效应,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是立德树人,把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真正落实育人目标[1]。而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政类课程中,然而,在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比重较大[2],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并不密切,亟需在教学过程中深挖育人资源,促使“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

一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旅游学概论”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框架与旅游学科的知识体系,启蒙旅游就业方向发展选择,是理解旅游活动、旅游现象的重要起点[3]。

该课程开设于旅游管理本科生第一个学期,这一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敏感期,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政治信仰坚定。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该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同时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各环节中,这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方法

(一) “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总目标的确定

编制“旅游学概”课程教学大纲,首先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育人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总目标,它与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二)“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重点章节育人目标的确定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课程重点章节的育人目标,具体如下:

1.树立保护、弘扬中国文化传统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看待和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体会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识别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概况和旅游企业岗位职能,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奋、责任、正确的法治精神等价值取向。

3.应用旅游市场调研基本方法和步骤,深度挖掘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产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4.掌握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模式,牢固树立“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旅游、文明旅游意识,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作为世界公民,践行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命感及责任感。

5.关注我国知名旅行社、旅游饭店民族品牌的崛起;培养“文创+旅游”的理念,拥有创新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塌实敬业的工作态度,能够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旅游行业发展问题。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的挖掘

“旅游学概论”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较丰富,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主要体现在:

1.以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为融入点,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旅游活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归属感,构建爱国爱党的基本信念。

2.以旅游不文明案例为融入点,探讨如何践行旅游文明公约,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导游所肩负的责任,要正确引导旅游者的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的旅游人,能遵守职业规范,具备职业道德素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3.以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为融入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观看待二者关系,此外也要辨证的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践行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命感和责任感。

4.以旅游资源类型、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为融入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有深入了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斗争精神,构建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

5.以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为融入点,培养学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旅游待从业人的使命感。

(四)“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课程设计思路切实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指导思想,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融合课程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4],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建构新的“三全育人”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融合、熔化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 项目教学法——多维项目体系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围绕知识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引入真实项目需求,以项目作为主线、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推进项目实施并以学赛项目、企业产品库(研学)、第二课堂活动舞台等路径延伸、扩大项目产出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涉入度与成就感。

2 线上翻转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智慧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建立翻转课堂,学生利用智慧树平台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完成自学测试,课上进行教师精讲、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课后学生延伸学习。

3 案例教学法——激励独立思考与强化双向交流

对接课程思政目标,构建由时事新闻、纪录片、人物传志等类型多元的思政素材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课上由学生进行旅游相关时事新闻播报与点评,主动查阅、分析、评估案例,建立师生、生生双向交流,有效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辨证思维、批判思维。

4 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丰富课程育人内涵

设置旅游业从业者、地球公民、观察者、评论者等多元角色,融合文明旅游、生态旅游、旅游扶贫等专题构建场景,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主动性,丰富课程育人内涵。

(五)“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教学评价重视德育为先,重视学生价值形成的效果考核,持续跟踪监督思想教育成效,建立德育跟踪监督机制[5],利用智慧树平台,对课程进行过程管理,注重过程评价,具体的考核成绩构成可以分为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出勤、线上作业完成度、课堂表现、第二课堂项目完成度等内容,侧重项目及思政目标完成情况,资料获取和积累的敏锐性、及时性和客观性,期末试卷设置开放性试题,试题体现融入思政育人目标,以达到更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三 结语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日,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政治觉悟也要高并且具备较好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才能代表大国的形象和风格[6]。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各环节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这与新时代发展需要、旅游专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成人需要是相吻合的。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也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概论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