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导-主体”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2021-11-21马清珍张宝魁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课程教师

马清珍,张宝魁

(1.天津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134;2.河北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401)

0 引言

网络教学是在一定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式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的网络教学,另一种是封闭式面向在校学生的网络教学。本文讨论的是后一种情况,这种网络教学的时长、内容受限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性强、受众少且更新频繁,可在突发疫情、暴风雪、暴乱等应急事件时采用,当然也可用于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日常混合式授课。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考虑到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参考以往的研究文献,认为这种网络教学非常有必要采用以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向导-主体”教学模式,并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几个关键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1 网络学习体验的调查

本文采用网络教学上的一门专业课,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总数77人,共回收有效问卷48份。其中,喜欢网络学习的6人,喜欢面授学习的40人,认为两种方式差不多的2人,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更喜欢面授学习。具体原因为:面授注意力集中、效率高(20人),学习氛围浓厚(6人),积极主动性高(6人);认为网络学习好的原因是有课程回放(3人),独立思考多(5人),可自由控制时间(8人);认为网络学习不好的原因是任务多(14人)。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看,面授的优势主要是教学环境好,学生聚在一起学习氛围浓厚,便于交流沟通,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习效率高。网络学习虽然认同度不高,但它的优势也比较突出,比如可自由掌控时间,课程能回放,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由于是首次采用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适应,教师怕影响教学质量,设置的任务偏多,学生第一次全程网络学习,硬件不熟练、课程数量多,再加上任务有所增加,很多同学感到吃力。

2 网络教学中采用“向导-主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需要教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查的结果能深刻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学生的自控力弱。与网络学习相比,学生更喜欢在校面授的学习方式,这除了有习惯性这种因素影响之外,学生们自己认为更有学习氛围、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这反映出学习过程既涉及认知因素,也涉及情感因素。网络教学相比面授教学,降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互动的可能性,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机起作用[1]:①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并不能直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而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的学习。②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所以也不能直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巩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保持。作为大学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教学中处在向导地位,应该是学习动机的触发者和催化者,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需要教师培育积极的学习情绪

解决网络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氛围不浓厚的另一项措施是教师要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基于美国心理学家芭芭拉·佛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2],教师要努力培育学生快乐、感激、满足、兴趣、希望、自豪、逗乐、鼓舞、敬佩、爱等十种积极情绪。通过体验积极情绪,学生可以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有见识、有韧性,更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另外,基于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field)提出的情绪传染理论[3],还应该促使积极情绪持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传播,产生正向影响,促进学习正能量的不断累积。

2.3 需要教师系统梳理将要学习的知识、配备学习资源

由于学生还未走向工作岗位,很难知道自己应该重点学习什么,即便有教学计划,也很难把握住学习的重点,缺乏系统性,且由于网络资源鱼龙混杂,有时甚至给出的是错误信息,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容易偏离学习目标且有时很难明辨是非。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制定所授课程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然后采用简洁的方法如学习导图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另外,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多,学习时间有限,需要教师根据知识的多少、难易、重要性等合理配备学习资源,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特点来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又要避免学习资源泛滥,学生无所适从。教师系统梳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配备学习资源,实质上就是奥苏贝尔所提倡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2.4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变得可行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流行,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很显然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和“协商会话”[4]。网络技术使学生跨时空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不必再到指定的地点、不必再按固定的时间上课学习,空间和时间均可以得到解放,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可以说,网络技术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再加上国家新基建的政策,为网络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同时,文本、录音、录像、微课、网络视频等这类视听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不仅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大量的知识资源,还有助于理解掌握知识,再加上采用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起来的丰富信息资源便于学生浏览、查询,进行发现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搜索引擎、微信、QQ、TIM、网络视频会议等交互式工具提供了协商会话、协作学习的工具。总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机械式记忆的学习习惯,有利于“5W2H”学习方法的重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变得可行。

3 网络教学模式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点

3.1 录制或选择优质的授课视频

上文提到,网络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必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诱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种措施就是录制或选择优质的授课视频。录制或选择优质的授课视频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因为它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教授的课程和内容一般限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无法改变,但授课方式、授课氛围是可以选择和创造的。幸福课是备受网民热捧的网络公开课之一,由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讲授,颜磊等基于ARCS动机模型,得出了幸福课教学的总体特征:①具体化的举例贯穿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激发学习兴趣。②具体化策略与变化策略组合使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维持学习兴趣。③在组合使用具体化策略和变化策略后,接着配合使用相关性策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进一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④使用具有亲和力的策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同时树立榜样[5]。以上这些优质视频的总体特征或多或少在教师的讲课中都曾用到过,比如具体化策略里用形象化、生活化的事例类比抽象概念或原则,变化策略里在讲解过程中插入现场练习、图画、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相关性策略里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各自的经验和生活联系起来,亲和力策略里使用教师个人化的例子,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信任感和榜样感。全面、系统地在授课视频中设计和使用这样一些授课策略需要授课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精雕细琢,唯有如此,才能制作出或选到优质的授课视频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3.2 设置合理的日常学习评价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很多大学生迫于就业和升学深造的压力,对学习成绩以及社会实践等比较看重,合理的日常学习评价体系恰是激发和维持大学生这种外部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再者,设置合理的日常评价体系要适应网络课堂的学习特点,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际调研和教学实践,发现以下这几方面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同时有利于合作型课堂、个体化课堂的创建。

3.2.1 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核

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课程的基础,必须掌握扎实,功在日常。关于这类考核可借助于雨课堂、MOOC、学习通等一些教学平台采用单元小测的方式进行,采取必做且实行扣分制度。由于测试题目可以选择随机排序、时间可控、答案发布可控等,可以尽量避免学生抄袭现象的发生,测试成绩比较客观,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这种小测有利于个体化课堂结构的创建。根据多伊奇(M.Deutsch,1949)提出的目标结构理论[6],个体化课堂结构强调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完成任务,获得自我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产生很强的自豪感;由于个体化情境强调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注重自己与自己比较,不在意别人的学习如何。因此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他们对自己表现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3.2.2 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测验

因为是和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学生会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能充分体现学习的意义,所以学生往往会表现出相当高的兴趣,平时的练习表现得也很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快乐、感激、满足、兴趣、希望、自豪、鼓舞、敬佩、爱等积极情绪,同样也有利于个体化课堂结构的创建。这种和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测验最好设置成一次大的平时测验,仍然采取必做且实行扣分制度,权重和单元小测总和的权重相当或稍小些,这样的评分设置能够进一步引起学生的重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而且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挂接,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体现了教育部“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

3.2.3 参加专业比赛

如果有与课程相关的全国性或者地方性专业比赛,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考核方式要采取加分的原则且占比要少,以兼顾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的利益。这种专业比赛基本都属于团体赛,需要团队成员具体分工,协作完成,有利于合作型课堂的创建。根据多伊奇(M.Deutsch,1949)提出的目标结构理论[6],合作型课堂结构中小组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工作,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互相帮助,共享成功的奖励,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专业比赛往往贴近于专业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考核,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提升。再者,比赛得奖有益于就业、考研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增强班级的学习氛围。

3.2.4 参与与课程相关的课题、项目研究或发表与课程相关的论文

郭卉等对华中科技大学900名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了参与科研情况和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参与科研与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三个创新素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参与频次和科研参与强度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7]。因此,通过适当加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与课程相关的课题、项目研究或发表与课程相关的论文,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意义深远。

3.3 精简教学资源、绘制课程学习导图

通过调研来看,如果网络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很多,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应接不暇,实际中经常会出现忘记任务的情况。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有哪些资源,需要采用什么手段来进行教学和学习。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三点:①凝练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素材量要适宜,分成掌握、理解、了解和延伸学习等,学生可结合自己本身的情况选择性学习。②选择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选择的教学工具和网络学习工具应满足功能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数种适当。市场上可采用的网络平台很多,主要用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平台有腾讯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慕课、超星、学堂在线、微师等,以交互为主的平台如腾讯会议、QQ、微信、钉钉等,这些都是教师网络教学常用的一些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比如建筑行业的建筑云课、鲁班培训课堂等。学生每学期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如果教师们上课选用平台较多甚至各异,对学生就是一个负担。因此,每个专业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在满足功能需要(比如具备直播、录播功能、考勤、测验、互动等功能,甚至需要配备优质课程、视频资源等)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通用性强、易于操作的统一网络教学平台,数种切忌过多。③绘制学习导图。绘制学习导图,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本门课程的具体学习安排。一般课程章节如果较多,可以每章绘制一个学习导图,甚至重点章节可以每节或某个重难点知识点单独绘制学习导图。导图中应该包括具体学习内容及学习要求、教学素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法等。

3.4 倾听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教师在网络教学中作为向导,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同时配备了学习资源、考核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这些是不是符合学生的需求,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持续磨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时倾听学生的反馈并予以改进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在每一章节结束进行单元小测时顺带设置调查题目,就本章的教学安排进行调研,可主要就学习导图中的教学素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等展开。另外,要留出建议栏,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调查反馈结果,尊重学生的意愿,有的放矢调整教学安排,如果学生的想法有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做出口头或书面解释,这样学生也能理解老师的想法,同时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今后即便学习上有困难,他们往往也会尽力克服。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圆我教师梦